舒同书法作品欣赏

强哥

<p class="ql-block">舒同(1905年—1998年)</p><p class="ql-block">舒同是名震海内的革命家,也是家喻户晓的书法大家,也被称为“舒体”。在上海,从铁路枢纽“上海站”,到华东师范大学、同济大学等的校牌,舒同书法早已融入上海这座城市的肌理。今年是舒同诞辰120周年,艺术学者汤哲明认为,舒同的书法,正是一种不意成家的超脱令他跨越一般书家,他独特而难以复制的艺术旅程,不仅记录着个人风格的蜕变,更折射出他对于书法艺术的深刻思考。</p><p class="ql-block">舒同出生于江西省东乡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在五四运动影响下,他于1920年和进步同学一赶快成立“ 金兰同学社”,后又发起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积极投身求救国。1925年舒同发表《中华民国之真面目》,痛斥国民政府,次年他参加革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此后一生,鞠躬尽瘁,为中华振兴耗尽心力。</p><p class="ql-block">为中国革命付出了一生心力的舒同,自幼酷爱书法。这一与生俱来的热爱,令他在峥嵘岁月里也从未放下毛笔,一有闲暇,便练笔不辍。在书法磅礴大气、睥睨千古的毛泽东主席眼里,舒同书法亦称上品。主席曾盛赞他为“红军书法家,党内一枝笔”,并不止一次向各界推介舒同书法。</p><p class="ql-block">晋人推崇“书无意乃佳”,其旨在于强调超越技巧藩篱与心灵的本真流露。苏轼云“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尔”,与此一脉相承——真正的杰作往往诞生于摒弃功利算计、摆脱“书名”负累的忘我时刻。如王羲之醉写《兰亭》、颜真卿悲书《祭侄稿》,皆在情感驱动下不期然而然。若执著于书家之名,则笔墨必为声名所困,刻意求工反失天趣。此理如同禅家“不着相”——当书写者忘却技法与声名的束缚,生命本然的气韵方能通过笔端自然显现。这种“无为而书”的境界,揭示了艺术创造的本质:最美的书法不是精心设计的产物,而是人格修养在忘我状态下的自然外化。它要求书家既要有“十年磨一剑”的功夫积累,更要有“放下”的智慧,在创作中达到物我两忘的化境。</p><p class="ql-block">舒同的书法,正是这种不意成家的超脱令他跨越一般书家,除了领袖毛泽东,舒同与他同时代身兼革命家与书法大家两角者如康生、郭沫若等,也颇有相似处。他独特而难以复制的这番艺术旅程,不仅记录着个人风格的蜕变,更折射出他对于书法艺术的深刻思考。</p><p class="ql-block">作为“舒体”的开创者,舒同的书法艺术犹如一部浓缩的中国笔墨进化史——从颜鲁公的雄浑殿堂出发,最终抵达草书的逍遥之境。</p><p class="ql-block">早年舒同对颜真卿的师法,绝非简单的形貌摹写。他紧紧把握住颜体中最核心的美学特质——那种如钟鼎般庄严的庙堂之气。其早期作品,点画如磐石,结构若殿堂,每一笔都蕴含着颜体特有的“筋力”。</p><p class="ql-block">舒同的这种选择或许暗合了时代精神:在变革的年代里,艺术家本能地向最坚实的传统汲取力量,如同航海者紧握舵轮。这些作品虽带着明显的模仿痕迹,却已隐约透露出他日后个人风格的端倪——在颜体的雄浑中注入了几分文人的温润,恰如他笔下那些兼具骨力与韵味的“状元书”,在端正中不失灵动。</p><p class="ql-block">然而,真正的艺术家从不甘心终生为传统的囚徒。中年以后,舒同开始了一场静默而决绝的“变法”。他巧妙地将颜体的骨力融入草书的流变之中,创造出独具特色的“舒体”草书。这种转变绝非突兀的断裂,而是水到渠成的升华——颜真卿《祭侄文稿》中那压抑已久的情感暗流,终于在舒同的草书中找到了奔泻的出口。</p><p class="ql-block">他的草书作品,初看如行云流水,细观则觉笔笔有来历、字字有根基。那盘旋飞舞的线条背后,始终屹立着颜体的铮铮铁骨;那恣意挥洒的墨韵之中,依然守护着楷法的严谨法度。这种“戴着镣铐的舞蹈”恰恰成就了舒同艺术的至高境界——自由而不失规范,豪放而犹存节制。特别是在他的晚年作品中,我们能看到一种难得的平衡:草书的飞扬与楷书的沉静浑然一体,如同一位阅尽沧桑的智者,激情内敛而光华自现。</p><p class="ql-block">舒同的艺术道路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传统的最高价值,不在于被复刻,而在于被超越。他从颜真卿的厚重出发,却没有停留在模仿的层面;他深入草书的自由之境,却未曾迷失于纯粹的形式游戏。在他的笔下,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位书法家的成长史,更是一种文化精神的生动演绎——如何在守护中创新,在继承中突破。</p><p class="ql-block">从视觉角度而言,舒同与何绍基的书法有异曲同工之妙。两人皆以颜真卿为根基,也均喜逆锋求势,但却因取法路径不同,最终形成了各自迥异的笔墨气质。</p><p class="ql-block">何绍基深研北碑,尤得力于《张黑女墓志》。他将碑学的峭拔生涩融入颜体,创造出独特的“颤笔”技法——线条如屋漏痕,屈曲遒劲,在顿挫中见金石之气。其书格局开阔,字势奇崛,是典型的“以碑化帖”,于雄厚中透出山崖般的苍茫质感。舒同则坚守帖学正脉,将颜真卿的宽博转化为圆融流转的笔意。他弱化了顿挫,强化了使转,线条如熔金泻地,饱满畅达。其书虽无碑派的凌厉锋芒,却在内敛的筋节中蕴含张力,仿佛绵里藏针,最终通向草书的纵逸,可视为“以帖融碑”。</p><p class="ql-block">二者相较,何绍基如铁犁深耕,在斑驳中求古意;舒同似春蚕吐丝,于圆畅中见精神。一追求金石味的苍劲,一展现笔墨韵的流美,恰是清中叶以来碑帖分途发展的两个典范,最终在颜体的共同源头上,绽放出各具魅力的艺术之花。</p><p class="ql-block">纵观舒同的书法人生,从颜体的虔诚信徒到“舒体”的一代宗师,这条艺术道路印证了中国书法艺术的永恒魅力:它既需要颜真卿式的“沉着”,也需要怀素式的“痛快”。而舒同的伟大,正在于他用自己的实践证明了,这两种看似对立的美学品质,完全可以在一位艺术家的笔下和谐共生,并最终熔铸成独一无二的艺术生命。这或许正是舒同留给后世最珍贵的启示:真正的创新,往往源于对传统最深刻的理解。</p><p class="ql-block">舒同是传统书法的继承者,同时也新时代书法艺术极其重要的推动者。他是中国书法家协会创始人之一,极大地拓展了书法艺术在当代的发展空间,因此他也当仁不让地成为第一任书协主席。其后,他又主动辞让第二届主席选举时的唯一候选人,而改任名誉主席,意在打破当时普遍存在的协会终身制,充分彰显了老一辈革命家的高风亮节。舒同辉煌灿烂的一生,不仅为新中国的革命事业殚精竭虑,也为现代中国的书法事业谱写了不可或缺的重要篇章。</p><p class="ql-block">(阿牛哥 整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一 舒同作品欣赏 一一</p><p class="ql-block">(排列不分先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舒同书法展</p><p class="ql-block">一一 张爱萍题(开国上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舒同夫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舒同是中国当代书法艺术的开拓者,被誉为“红军书法家”“马背书法家”,并获毛泽东主席称赞为“党内一枝笔”‌。他创立了独特的“舒体”(又称“七分半书”),融合楷、行、草、隶、篆五体及颜、柳、何绍基等名家风格,形成宽博端庄、圆劲婉通的个人特色‌。其书法以中锋运笔、藏锋内敛为特点,线条凝练如铁,结构雄浑开阔,兼具传统意蕴与时代创新‌。</p><p class="ql-block">其艺术风格与成就有如下几点:</p><p class="ql-block">1、“舒体”的独创性‌</p><p class="ql-block">舒体以“七分半”为核心,即楷、行、草、隶、篆各取一分,颜、柳各取一分,何绍基取半分‌。作品兼具庄重与灵动,如《沁园春·雪》等代表作展现豪迈恣肆的节奏感。</p><p class="ql-block">2、师古与革新‌</p><p class="ql-block">他早年师法颜真卿,后融汇碑帖,形成“中宫分散、右横折钩如战马弓蹄”的独特结构。用墨浓重,点画浑厚,体现革命军人的壮美气魄‌。</p><p class="ql-block">3、社会影响与争议‌</p><p class="ql-block">舒同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首任主席,推动书法教育普及‌。其作品虽被部分学者认为“传统意蕴稍薄”,但舒体字模的广泛应用印证了大众审美价值。</p><p class="ql-block">4、代表作品与评价</p><p class="ql-block">《沁园春·雪》‌:被视为里程碑之作,笔力雄浑,气势磅礴。</p><p class="ql-block">题字“许家崖水库”‌:体现“书无意乃佳”的忘我境界,自然流露人格修养‌。</p><p class="ql-block">毛泽东赞誉‌:主席称其书法“称上品”,并多次推介‌。</p><p class="ql-block">舒同的书法艺术不仅反映个人风格蜕变,更折射出书坛传承与革新的时代思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如何欣赏舒同书法?</p><p class="ql-block">舒同先生作为中国书法家协会首任主席,其创立的“舒体”书法在中国近现代书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欣赏他的书法,可以从以下几个关键角度入手:</p><p class="ql-block">一、理解“舒体”的独特风格</p><p class="ql-block">舒同的书法以“圆润饱满、浑厚大气”著称,其特点可概括为“七分半”书风:在颜真卿、柳公权楷书基础上,融合篆、隶、行、草五体精髓,并吸收何绍基的笔意‌。字形结构上,他独创“中宫分散”的布局,右侧“横折钩”如“战马弓蹄前跃”,成为标志性符号。用笔上,他善用圆笔,线条流畅如藤蔓攀爬,墨色浓重,突显立体感与力量感‌。</p><p class="ql-block">二、关注作品的时代背景与精神内涵</p><p class="ql-block">舒同的书法与革命历程紧密相连,毛泽东曾赞其为“马背书法家”“党内一枝笔”‌。其作品多书写毛泽东诗词或革命标语,字里行间透露出朴拙亲切的时代气息,兼具鼓舞人心的力量‌。例如,他为“中国抗日军政大学”题写的校牌,以及全国农展馆的题名,均体现了书法与新中国建设的融合‌。</p><p class="ql-block">三、体会艺术境界与创新价值</p><p class="ql-block">舒同的书法追求“书无意乃佳”的境界,强调超越技巧的自然流露‌。他虽身居高位,却无官架傲气,一生不办个展、不卖字,以平等态度满足大众求字需求‌。这种“无为而书”的创作态度,使其作品在豪迈恣肆中蕴含虚实节奏,成为传统书艺向现代审美蜕变的典范‌。</p><p class="ql-block">四、对比与历史定位</p><p class="ql-block">与启功的“瘦硬刚劲”不同,舒同的“舒体”更显圆润统一,内容上以革命主题为主,启功则侧重古典诗文‌。作为首任书协主席,舒同的字体被制成字库,推动书法大众化,其影响虽曾引发争议,但“舒体”的形质美仍广受大众喜爱‌。</p><p class="ql-block">通过以上角度,可以更全面地欣赏舒同书法中融合传统与创新的艺术魅力,以及其作为革命家与书法家的独特历史价值。</p><p class="ql-block">(阿牛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墨缘</p><p class="ql-block">(赠陈益平同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广州 梦墨斋</p><p class="ql-block">(陈立夫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舒同书法作品的市场价值如何?</p><p class="ql-block">根据2024年的拍卖市场数据,舒同书法作品的市场价值呈现出显著的分化,高价拍品与中低价位作品并存,整体市场表现活跃且认可度较高‌。</p><p class="ql-block">1、高价拍品表现突出</p><p class="ql-block">在2024年的拍卖市场中,舒同的经典题材作品成交价惊人,尤其以大幅、多屏作品最为抢眼。其中,‌《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四条屏‌在北京祯墨堂春拍中以‌126.5万元‌成交,溢价超过12倍,成为年度最高价拍品‌。另一幅‌《书法对联》‌在潘家园拍卖会上也以‌22.7万元‌成交,显示出市场对其书法对联类作品的高度认可‌。</p><p class="ql-block">2、中低价位作品稳定成交</p><p class="ql-block">除高价拍品外,舒同的中小尺寸作品市场表现稳定,成交价集中在数万元至十万元区间。例如:</p><p class="ql-block">《忆秦娥·娄山关》‌(草书立轴)以‌9.2万元‌成交‌。</p><p class="ql-block">《陋室铭》《杨万里诗》‌等多幅作品在十竹斋、荣宝斋等专场中均以‌9.2万元‌左右成交‌。</p><p class="ql-block">部分行书联、草书诗作(如杜甫诗)的成交价也普遍超出估价数倍‌。</p><p class="ql-block">3、市场价值影响因素</p><p class="ql-block">舒同作品的市场价值受以下因素影响:</p><p class="ql-block">题材与尺寸‌:革命诗词、经典文学题材(如《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陋室铭》)及大幅多屏作品更受追捧,溢价空间大‌。</p><p class="ql-block">4、历史地位‌</p><p class="ql-block">作为中国书法家协会首任主席,“舒体”书法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其作品被纳入电脑字库,进一步提升了市场认知度‌。</p><p class="ql-block">5、创作时期‌</p><p class="ql-block">20世纪80年代左右的作品(如1983年《忆秦娥·娄山关》、1984年行书五言联)因艺术成熟度较高,更受藏家青睐‌。</p><p class="ql-block">6、收藏建议</p><p class="ql-block">①关注经典题材‌</p><p class="ql-block">优先选择革命诗词、名家诗文等题材,这类作品市场认可度高‌。</p><p class="ql-block">②注意真伪鉴定‌</p><p class="ql-block">舒同作品仿品较多,需通过钤印、题识等细节谨慎辨别。</p><p class="ql-block">③长期持有‌</p><p class="ql-block">作为书协首任主席,舒同作品兼具艺术与历史价值,长期保值潜力较大。</p><p class="ql-block">(注:以上价格数据均来自2024年公开拍卖记录,具体作品价值需结合品相、流传经历等综合评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说明:</p><p class="ql-block">本辑所发表之舒同书法作品,均出自其家乡江西抚州,来源可靠,收藏者诚与有缘人合作或交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图片提供:王先生(抚州)</p><p class="ql-block">责任编辑:文隽</p><p class="ql-block">审核:李桂强</p><p class="ql-block">合作交流:广州梦墨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