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边境行-郴州裕后街

张平

<p class="ql-block">云南边境行之裕后街</p> <p class="ql-block">摄影:张平及部分团员</p> <p class="ql-block">演员:刘团率全体成员</p> <p class="ql-block">走进裕后街的入口,木牌坊上“观凤”二字静静悬挂,像是在低语一段被遗忘的旧事。青石板路蜿蜒向前,两旁是灰瓦白墙的老屋,檐角微翘,仿佛还带着百年前的风尘。行人三三两两,车轮碾过石板的声音轻得像梦,远处高楼的轮廓在雾气中若隐若现。那一刻,我们忽然分不清自己是走进了历史,还是历史悄悄走到了我身边。</p> <p class="ql-block">裕后街是郴州湘粤古道始发地,自秦置郴县始,已历经2200多年的沧桑。据《史记》记载:公元前214年,秦王朝为统一中国,发动五十万大军远征南越,攻取两广,为军事上的需要,修筑了郴州至宜章的湘粤古道雏形——九十里大路。</p> <p class="ql-block">裕后街是郴州现存最古老的一条古街,它积攒着城市的历史渊源,沉淀着湘南历史古韵,印证着古老的地域文明,是最能代表湘南文化与郴州特色的地方。在岁月的流转中,曾经的辉煌逐渐斑驳。</p><p class="ql-block">而今,随着郴州"两城"建设的风生水起,重建裕后街,给郴州人民以荣耀。成为湘南明珠之城的名片。</p> <p class="ql-block">再往前几步,一座刻着“司马渡”的木质牌坊静静立着,像是这条街的守门人。</p><p class="ql-block">牌坊后的老屋排列有序,飞檐下挂着几串红灯笼,绿植从墙角探出头来,给这份古意添了点生气。</p><p class="ql-block">右边一栋现代建筑悄悄探出一角,像是新与旧在此达成了某种默契——不争不抢,各自安好。</p> <p class="ql-block">裕后街是郴州湘粤古道始发地,自秦置郴县始,已历经2200多年的沧桑。据《史记》记载:公元前214年,秦王朝为统一中国,发动五十万大军远征南越,攻取两广,为军事上的需要,修筑了郴州至宜章的湘粤古道雏形——九十里大路。</p><p class="ql-block">汉光武帝建武年间,卫飒任太守,大力改造古道,将路面拓宽约3米,青石铺地,并在道旁增修亭馆、驿站供官差旅人和商贾歇息,修建了邮驿,方便官文家书传递,古道后来成为历朝重要交通要道,更是湘南农副土特长的集散地,极大地带动了郴州古城向南沿河发展。</p><p class="ql-block">宋元之交时,湘粤古道从南关上至清水桥这不到800米的路段形成了一条繁华的商业街,又现了清明上河图之繁荣景象。此时《三字经》中就有“光于前,裕于后”的警句,当时的衙门采用了文人学士推荐的“裕后”二字命名这条古街;以弘扬尽忠职守、造福黎民、启迪子孙奋发图强的精神,也因此凝集成了开放包容、求实创新的郴州精神。</p> <p class="ql-block">街道不宽,两侧的灰砖墙斑驳却有味道,像是被岁月摩挲过的书页。一家叫“艾尚旅拍”的小店门口贴着模特海报,光影交错,仿佛在招揽过往的时光。</p><p class="ql-block">街尽头的木匾上写着“郭家巷”,字迹已有些模糊,却更显真实。整条街安静得能听见自己的脚步声,仿佛时间在这里放慢了呼吸。</p> <p class="ql-block">拾级而上,石阶两旁爬满了绿藤,像是老屋悄悄长出的脉络。左边是“巷子旅拍”的招牌,右边却突兀地立着一个汉堡广告牌,荒诞得让人想笑。街道中央的红横幅写着“艺术空间”,风一吹,轻轻晃动,像是在点头应和。越往高处走,人声越稠,生活的气息扑面而来。</p> <p class="ql-block">一扇老门静静开着,门楣上写着“江湖里”,对联已有些褪色,门前堆着几捆木柴,像是刚从山里运来。黄墙上的雕花窗棂精致得让人驻足,木门半掩,仿佛下一秒就会走出个穿长衫的掌柜,笑着问:“客官,打尖还是住店?”</p> <p class="ql-block">老葛站在“裕后街”的牌坊下,牌坊后是流水,远处摩天轮缓缓转动。</p><p class="ql-block">望着河面,身影被阴云拉得很长。那一刻忽然明白,这条街不只是风景,更是记忆的容器——装着老一辈的乡愁,也装着年轻人的回望。</p> <p class="ql-block">在牌楼下合影,手挽着手,笑容温厚。河水静静流过,远处山丘与摩天轮并立,像是过去与未来的对话:这条街还在我们的故事也还在。</p> <p class="ql-block">姐在牌楼前微笑,身后是飞檐翘角的老屋,远处摩天轮缓缓旋转。她笑得灿烂,像一团火点亮了阴沉的天。这一刻,传统与现代不再对立,而是彼此映照,像街边那盏老灯笼,照着新来的旅人。</p> <p class="ql-block">老朱也举起相机,橙色外套在灰调的街景中格外醒目。镜头里,牌楼、河流、摩天轮同框,像是一张写给时光的明信片。咱不只是游客,更像是一个拾光的人,在这条街上,捡起散落的片段,拼成自己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丹姐在河边栏杆旁竖起大拇指,笑容灿烂。牌坊上的“裕后街”三个字在她身后静静伫立,河水、桥梁、摩天轮构成一幅奇妙的画卷。她不说话,但那手势像是在说:这里,值得。</p> <p class="ql-block">街道渐渐热闹起来,行人多了,笑声也多了。二表妹扶着栏杆微笑,身旁人来人往。牌楼依旧庄严,但街已活了——它不再只是被观看的风景,而是被生活着的日常。</p> <p class="ql-block">姐回望一眼,裕后街在阴云下静谧如初。可咱知道,它早已不是一条简单的老街。它是时间的渡口,是记忆的驿站,是古老驿道上,一盏始终未灭的灯。</p><p class="ql-block">而我们,不过是路过的人,却都带走了一小段属于自己的旧时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