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孩子升入高一,学业压力陡增,青春期的敏感让他频繁陷入情绪内耗——考试失利会暴躁摔书,和同学有矛盾就沉默冷战。作为家长,我没有急于说教或迁就,而是用“共情+引导”的智慧,搭配真实生活体验,帮他稳住情绪、塑造品格。</p> <p class="ql-block">每年,我都会他去乡村助学走访,挨家挨户给村里的孩子送学习用品。起初他嫌弃山路泥泞,面对房子里腼腆的孩子还有些不耐烦。但当他看到一个小女孩在家徒四壁的炕上,握着短到快握不住的铅笔在粗糙的纸上认真演算,却仍笑着说“谢谢哥哥”时,他愣住了……那天,他主动帮我拎物资、分文具,还蹲下来给孩子们分享绘本,返程时悄悄说:“妈妈,我们拥有的太多了,我以前不该随便发脾气。”当他在付出时体会到责任,在对比中懂得感恩,在相处中践行包容,这些品质便会内化为成长的力量,这种沉浸式教育,远比千言万语更有分量。</p> <p class="ql-block">这种经历成了情绪教育的契机。上次月考语文,英语失利,孩子躲在房间里不出来,我没有指责,而是坐在他身边说:“妈妈知道高一的学习很难,你付出了很多,没考好肯定不舒服,就像上次走访时,看到小朋友条件那么差还努力,你也会心疼一样,妈妈懂你的难过。”等他平复后,我们一起分析试卷,聚焦“知识点漏洞”而非“分数高低”。</p> <p class="ql-block">我们还约定“情绪冷静期”,烦躁时用打羽毛球,跑步的方式来疏导;我也会分享自己的工作压力调节方法,让他知道“有情绪很正常,关键是会疏导”。品格塑造则融入日常:鼓励他承担班级事务,培养责任;和同学有分歧时,引导他想起村里孩子的淳朴包容,学会换位思考;让他自主规划学习,提升独立能力。</p> <p class="ql-block">孩子上高中开始需要我们的陪伴更需要成长的空间。做智慧的家长不必事事包办,而是用真实经历引发共情,用理解化解对抗,用引导代替控制,让孩子在稳定情绪中沉淀品格,在生活体验中学会成长,顺利的完成高中学业,飞向更广阔的天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