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边境行-郴州高椅岭

张平

<p class="ql-block">云南边境行之高椅岭</p> <p class="ql-block">摄影:张平及部分团员</p> <p class="ql-block">演员:刘团率全体成员</p> <p class="ql-block">清晨的高椅岭还裹在一层薄雾里,远处的山脊像被谁用炭笔轻轻勾过,轮廓模糊却有力。我们一行人踩着微湿的草地往前走,脚边露水沾湿了鞋尖。湖面静得像一块刚打磨过的镜面,把灰蓝的天、低垂的云,还有我们这群小小的身影,全都收了进去。圆形的观景台孤零零地伸向湖心,像一只等待起飞的圆盘。没人说话,仿佛一出声,就会惊扰这片山野的梦。</p> <p class="ql-block">栈道从山腰开始,像一条红绸带缠绕在陡峭的岩壁上。扶着栏杆缓步前行,脚下是深不见底的峡谷,抬头是压下来的乌云。岩壁近看更显苍老,一道道裂痕像是岁月刻下的年轮。</p><p class="ql-block">偶尔有风从谷底窜上来,吹得衣角扑扑作响。几个同伴在拐角处停下拍照,背影嵌在青山与灰天之间,像一幅流动的风景画。那一刻忽然觉得,人走在这天地间,不是征服,而是被接纳。</p> <p class="ql-block">高椅岭旅游区距离郴州市中心18千米,是飞天山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景区内丹霞地貌,红岩绿水,沟壑纵横,山环水绕。徐霞客游郴时曾赞叹“无寸土不丽,无一山不奇”,镌刻“寸土佳丽”。</p> <p class="ql-block">高椅岭曾是火力发电厂废料炉渣的消纳场。火力发电后产生的副产品煤灰,每天源源不断地排放到这片丹霞地貌形成的沟壑中。</p> <p class="ql-block">2019年,高椅岭生态环境治理与景区开发工作启动,苏仙区引进资本成立高椅岭旅游投资有限公司。针对已排放进水库的粉煤灰,通过种植绿植固化灰渣和打捞水面漂浮物的方式,阻止灰渣内重金属物质进入水体所导致的生态环境破坏。</p> <p class="ql-block">悬崖尽头,一座金属观景塔静静矗立,像一只钢铁的鹰巢。我们爬上二层平台,风立刻大了起来。塔下是百米深谷,谷底一汪碧水,静得看不出流动。远处山峦在雾中若隐若现,像水墨画里未干的墨迹。有人靠在栏杆上闭眼听风,有人默默拍照。我忽然想起出发前刘团说的那句:“走一趟高椅岭,不是为了打卡,是为了让心空下来。”此刻,风灌满衣袖,心真的轻了。</p> <p class="ql-block">岩壁在这里变得格外陡直,像被巨斧劈开一般。深褐与墨黑交错的纹理层层叠叠,仿佛大地的日记本,记录着千万年的沉默。一条小路从岩脚蜿蜒而上,窄得只容一人通过。我贴着石壁走,指尖无意划过粗糙的表面,竟有种奇异的温度。几丛灌木从石缝里探出头来,倔强地绿着。这山不说话,却教会人敬畏。</p> <p class="ql-block">阳光终于破云而出,洒在河面上,河水顿时泛起蓝绿的光。左侧山丘上的小径像一条丝线,牵着我们往山顶的凉亭爬。右侧那条绿色滑道从山顶直冲而下,传来一阵阵欢快的尖叫。有人笑说:“这山野里还能玩滑梯?”可正是这份反差让人惊喜——大自然的雄浑与人间的趣味,在这里并不冲突。我们在凉亭歇脚,看远处山影如黛,竟品出几分闲适的禅意。</p> <p class="ql-block">依托高椅岭独特的自然风貌,成功打造十大网红打卡景观:叠瀑广场、连椅桥,古柳堡、巨石阵、樱花茶寮、登天云梯、双龙湖、悬空栈道、龙脊峡谷、火烈鸟营地。</p> <p class="ql-block">小路穿过一片绿意,通向悬崖另一侧。湖水在下方静静躺着,像一块被遗忘的翡翠。远处停车场和游客中心隐约可见,提醒我们这仍是人间景区。可只要低头看一眼脚下野草间钻出的小黄花,抬头望一望山脊上飘动的雾带,心又回到了荒野。这条小路不宽,却让人走得踏实——一边是自然的深邃,一边是文明的微光,我们恰好走在中间。</p> <p class="ql-block">峡谷深处,阳光斜斜地切进来,照亮一面深红岩壁。溪水在谷底轻响,像在低语。岩壁上的纹路像是被水写了千万遍的诗,层层叠叠,读不懂,却动人。我们蹲在溪边喝水,水凉得刺牙。有人捡了片红叶当书签,说要带回去夹在日记本里。我抬头看,一缕阳光正爬上对面山壁,像时间在缓缓爬行。</p> <p class="ql-block">悬崖上的步道越走越险,可人却越走越静。头顶是翻滚的云,脚下是万丈空谷,身旁是沉默的山岩。可奇怪的是,没人害怕,反倒有种奇异的安心。或许是因为每一步都有护栏,或许是因为身边有同伴的呼吸声,又或许,是这山本身就有种让人安定的力量。山顶的植被浓密得像绿绒毯,风一吹,整片山都在轻轻晃动。</p> <p class="ql-block">山峰在云雾中若隐若现,那条蜿蜒的步道像一条朝圣之路。我们走走停停,有人喘着气拍照,有人靠在栏杆上看远方。我站在半山腰回望,才发现我们这一行小人儿,早已被山峦温柔地包裹。远处层叠的山影,近处斑驳的岩纹,头顶流动的云,脚下坚实的路——这一切拼成了高椅岭的呼吸。</p> <p class="ql-block">一片开阔草地突然出现在眼前,红褐色的岩壁在边缘收住,像大地的句号。几棵棕榈树孤零零地立着,树冠在灰天背景下显得格外倔强。我们坐在草地上吃干粮,风吹得背包直晃。没人急着赶路。这片空旷像一种恩赐,让人可以暂时卸下所有身份,只是“一个看山的人”。</p> <p class="ql-block">最震撼的是一面直立的岩壁,深褐如铁,几道细流从高处垂下,像山在流泪。它们缓缓滑入下方碧湖,激起的涟漪几乎看不见。湖面平静得能照出整座山的倒影,连那几株从石缝里钻出的绿植都清晰可辨。我们站在岸边,谁都没说话。大自然的壮美有时不需要声音,它自己就在低语。</p> <p class="ql-block">回程时,雨终于落了下来。雨中的山峦更显苍茫,红色岩层被洗得发亮,像刚苏醒的巨兽。河水愈发碧绿,蜿蜒如带。我们撑着伞慢慢走,听雨点打在岩壁上的回响。有人哼起歌,有人数着步数,有人只是望着远山发呆。高椅岭的雨不恼人,它像是山在轻轻呼吸,把我们这些过客,也纳入了它的节奏。</p> <p class="ql-block">最后一眼,是山脚下的湖泊。碧水环青山,山顶的红瓦建筑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我们站在桥上,看倒影被雨点打碎又重聚。来时的兴奋已沉淀为一种安静的满足。这山不语,却教人懂得:走得越慢,看得越深。高椅岭不是终点,而是一次提醒——提醒我们,别忘了抬头看山,低头听水,也别忘了,自己原本就是自然的一部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