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构与重构:走向有德育的课堂新样态—2025陕西省中小学思政教育教师培训项目第四日的思与行

任盼

<p class="ql-block">  省培第四天,精彩继续!今天上午,我们迎来了汝敏老师的专题讲座——《基于新版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教学思路指导》。让我们共同期待这场聚焦教学实践的思想盛宴,把握新教材精髓,收获可落地的教学策略!</p> <p class="ql-block">汝敏 陕西省碑林教师进修学校道德与法治教研员。陕西省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专家组成员,陕西省优秀教学能手工作站站长,西安市“名师+”主持人。曾获得”陕西省学科带头人”、“陕西省教学能手”、“西安市学科带头人”、“西安市优秀大队辅导员”、“西安市德育教育先进工作者”等多项荣誉称号,并先后获得全国品德课教学课件评比壹等奖、教育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部级优课等诸多奖项。撰写的二十余篇教育教学论文、案例发表在国家级、省级期刊上。</p> <p class="ql-block">  首先,汝老师指出了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面临师资不足、重视不够及教学理念与课标脱节等现实挑战,导致课堂教学与教材意图出现错位。</p> <p class="ql-block">  接下来,她强调应对之道,在于精准把握教材以“生活”为主线的编写逻辑。其结构聚焦德育,旨在强化国家意识与文明养成,要求教师从多维度深入解读。</p><p class="ql-block"> 最后,她给我们提出了几点建议。教学的核心须转向对教材的创造性运用。教师应通过大单元学习任务和核心问题设计,推动课堂从知识传授迈向价值引领与实践导向,从而真正实现有深度、有活力的德育课堂。这一转型过程,也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p> <p class="ql-block">  讲座一结束,老师们便自发围拢上前,结合各自教学实践踊跃提问,老师耐心点拨,思维的火花在热烈的交流中持续迸发。</p> 心得与感悟 <p class="ql-block">  今天上午的学习,如一场思想洗礼。我深刻认识到,教学不应是“教教材”,而应是“用教材教”。通过对教材结构“解构”与“重构”的学习,我明晰了从知识传授转向价值引领的路径。未来,我们将努力设计以核心问题为引领的大单元教学,让道德与法治课堂真正融入生活,润泽学生心灵,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使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