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因为参加会议,这几天我住在北京西二环旁边的一个酒店。办理入住手续之前,酒店工作人员指挥我把车开上楼顶,停在楼顶停车场。这是我第一次开着车上楼顶,感觉很新鲜,所以停好车后掏出手机拍拍拍。当我朝西北方向拍照时,我发现斜对面一二百米处有一片绿树葱茏的长方形绿化带,像个小公园。打开手机地图一查,这竟然是鱼藻池遗址!</p> <p class="ql-block"> 上面截屏的手机地图显示,鱼藻池遗址南边是鱼藻池路,西边是京九铁路,北边是铁路单位的住宅小区,东面隔北京小学金中都分校就是西二环。</p><p class="ql-block"> 这一片,正好是八百多年前完颜阿骨打家族的金朝以北京为中都(当时的北京被金人称为析津府)时期的皇宫风景区域,名字叫作太液池。巧合的是,蒙古人灭掉金朝建立元朝,定都北京(当时称为大都),新建的皇宫向东北挪了几公里,并被后来的明、清两朝继承,就是现在的故宫,元、明、清同样在皇宫西面建造了也叫太液池的皇家风景园林,就是现在的北海、中南海。 </p><p class="ql-block"> 目前,鱼藻池遗址是一个大致规则的长方形,每个边长二百多米,总面积五万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 住在酒店这几天,每天议程排满,无睱出去探访鱼藻池。最后一天大清早6点钟,天还没有完全亮,我就起床了,出门前问酒店前台值班的小伙子:“我要去对面鱼藻池那个小公园看看,它开门吗?”小伙子答非所问:“小公园?它不是公园,它可能是个烈士陵园。” </p><p class="ql-block"> 我心里知道,小伙子说它是个烈士陵园肯定说错了,但是为什么把古迹误会成烈士陵园我也莫名其妙,只好朝他一笑就出门了。过了马路就看到上面我拍的“金中都太液池遗址”标牌,和标牌后长方形的一圈围墙。围墙圈闭,没有开口,人们不能入内探访,这种封闭和神秘可能就是小伙子误认为是烈士陵园的原因吧。</p> <p class="ql-block"> 我沿着围墙走到它的东北角,终于发现一个铁皮门。推开铁皮门,是一家地产企业的停车场。</p> <p class="ql-block"> 我把手机伸进铁皮围挡的空隙,拍摄鱼藻池遗址的现状:树木茂盛,杂草丛生,废弃的水泥构件,苫盖泥土的尼龙网布。总之像建筑公司的废料堆积场,看不到任何皇家园林的遗迹。</p><p class="ql-block"> 我想找个窟窿钻进去仔细找找古迹遗存,但是一直严密监视着我的停车场保安制止了我,他说公司领导说了不许任何人进去,再说里面只有荒草树木,没什么好看的,还可能踩上蛇!</p> <p class="ql-block"> 其实,保安说里面除了荒草野树什么也没有是不对的。两年前就有人进去探访过,拍照和文字发表在纸质和网络媒体上。上面就是那次发现的九十年代刻立的水泥碑,不幸的是水泥碑摔裂了,有字的面朝下。</p><p class="ql-block"> 经过网上查询,这块水泥碑上的文字是北大教授侯仁之院士撰写的古今鱼藻池考证。全文如下: </p><p class="ql-block"> “金中都城内迄今尚有宫苑遗址可见者,惟鱼藻池一处。其地原在宫城内之西南隅,西隔宫墙与皇城内西苑之太液池一脉相通,同为皇家游宴之所。鱼藻池内筑有小岛,上建鱼藻殿,风景佳丽,自在意中。泰和三年端午节,金章宗拜天射柳,欢宴四品以上官于鱼藻殿,事载《金史本纪》,去今适满七百九十周年。尔今历经沧桑,宫苑古建荡然无存,仅得鱼藻池遗址,即今青年湖。近年营建西厢工程,于鱼藻池遗址迤东约二百米,发现大型建筑遗址夯土层二处,南北相值,可以确定为金中都前朝大安殿与大安门故址所在。鉴于鱼藻池遗址与研究金中都城宫苑方位密切相关,已列入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一九九三年十月九日侯仁之立石。” </p><p class="ql-block"> 侯先生撰写的碑文,很多信息和知识都是我前所未闻的,对我来说可谓振聋发聩。例如,鱼藻池遗址这块地方,在侯先生撰文的1993年尚存一个叫青年湖的小型湖泊(东城区安定门外也有一个更大的青年湖,至今仍是很有名气的青年湖公园主体水面),后来不知什么时候消失了,现在更是不仅干涸,而且淤平了。再,侯先生提到前些年北京“西厢工程”,指的就是西南二环路及其配套工程。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侯先生说鱼藻池东面二百米也就是西二环路一线,发现了金朝宫殿夯土遗址二处,南北直线排列,断定是金朝皇宫的大安殿和大安门。看到这一点我忍不住拍案叫绝!因为,金朝的大安门大安殿,相当于明清两朝皇宫里的太和门太和殿,而且太和门太和殿正好位于元明清至今北京城中轴线上。这意味着,广安门一带的北京西二环路,恰好就是金朝京城的中轴线!</p><p class="ql-block"> 2024年7月,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全国人民欢欣鼓舞,掀起了北京中轴线旅游和复兴中华传统文化的热潮。然而大家都没想到,包括我自己开车从西南二环路驶过多少次也没意识到,北京作为国都,第一条中轴线竟然证据确凿地位于西南二环路这条线上!</p> <p class="ql-block"> 侯先生碑文还提到,鉴于鱼藻池与金中都皇宫方位的重要参照关系,鱼藻池遗址已经被列入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令人痛心的是,32年后的今天,鱼藻池遗址不仅没有遗迹保护下来,反而有某公司建设的小洋楼烂尾废墟突兀地挤在狂野生长的草木丛中。</p> <p class="ql-block"> 鱼藻池的原形是一片圆形水域。1905年建设京张铁路,线路经过鱼藻池西边,把西岸切掉了一块,使水面成为字母C形。现在,京张铁路早已不走这里了,但是我在酒店楼上几次看见西边有绿皮列车缓慢驶过,最初以为是地铁,后来查询才知道那是大名鼎鼎的京九铁路,从西客站出来,向南拐弯,沿西二环向南方驶去。</p><p class="ql-block"> 建国后,有关部门发动青年人义务劳动,把鱼藻池遗址这片泥泞沼泽修整成为一个小湖,命名为青年湖。后来,鱼藻池遗址又交给宣武区体委管理了很多年。体委是体育部门,所以宣武区体委熟门旧路地把青年湖改造成了露天游泳池,每年夏天,来此游泳的人络绎不绝。</p><p class="ql-block"> 九十年代,改革开放渐入深水区,各单位都对招商引资、让本单位先富起来高度关注。体委也未能免俗,不挣钱的游泳池逐渐荒废,鱼藻池遗址这片地产成了各种商业开发、出租承包甚至转手倒卖的交易对象。最终结果就是某开发商在产权与审批手续不完备情况下,兴建了几栋小洋楼别墅,但因为各种制度冲突及公司经营困难,导致这些小洋楼烂尾成了废墟。失败的房地产开发项目,殃及古迹文物,遗址保护形同虚设,鱼藻池遗址名存实亡,只能在地图和路边标牌上见到鱼藻池的名字,野蛮生长的草木丛中却已没有鱼藻池的任何遗存。</p><p class="ql-block"> 上面我拍的红砖小屋,就是某置业公司设在鱼藻池东北角的停车场值班室。那个严格执行公司禁令紧盯着我不让我进去拍摄的保安,就在这小屋子里面。</p> <p class="ql-block"> 上图是网络上的鱼藻池中原有小岛位置的小亭子。亭子立在很高的底座上,说明这是低洼之处,夏天可能会积水成渊。现在这个小亭子是否还在?公司保安不让我进去,完全无法知道小亭子的现状。 </p><p class="ql-block"> 当年之所以在这里建小亭子,是为了标示金章宗在这个位置修建的鱼藻殿。侯仁之先生碑文里提到,“鱼藻池内筑有小岛,上建鱼藻殿,风景佳丽,自在意中。泰和三年端午节,金章宗拜天射柳,欢宴四品以上官于鱼藻殿”,觥筹交错,高谈阔论,热闹场景似乎就在眼前。 </p><p class="ql-block"> 说到金章宗,这里必须强调一下,大家可能有所不知,金章宗完颜璟是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皇帝崇拜汉文化、身体力行汉文化水平最高的(没有之一)。这一点可能有朋友出来争议,说比金章宗汉化厉害的大有人在,比如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倡导汉化,要求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带头把皇家的姓氏拓跋改为“元”,自己的名字改成了“元宏”。</p><p class="ql-block"> 对此,我只指出一点,历史上提倡汉化的少数民族皇帝确实很多,但是终生沉浸在汉文化之中、汉文化造诣尤其是诗赋书法登峰造极的,只有金章宗,其他少数民族帝王无人能与之比肩。</p> <p class="ql-block"> 上面两幅书法作品,是典型的瘦金体,历史上无数的书法大家误认为是创造瘦金体的宋徽宗赵佶的手迹。直到近年,专家才根据边角上微小的完颜璟印章,以及为了避讳完颜璟父亲完颜允恭,凡是遇到“恭”字都缺一笔,断定很多幅与宋徽宗瘦金体作品毫无二致的顶级书法佳作(包括最有名的大英博物馆藏顾恺之传世名画〈女史箴图〉的瘦金体题跋),是金章宗完颜璟所书。</p><p class="ql-block"> 怎么样,仅仅上面两幅完全可以与宋徽宗瘦金体作品乱真的书法,就足以让你赞叹金章宗完颜璟的汉文化造诣绝对是少数民族皇帝中的第一人了吧!</p><p class="ql-block"> 希望大家一起努力发声,让醉心于汉文化的金章宗完颜璟遗留给北京的鱼藻池遗址免于湮灭,让全社会更多的人知道,北京作为国都最早的中轴线的位置和形制。秋日休闲,到西二环白纸坊桥西边来吧,鱼藻池遗址欢迎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