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长安区有两棵出名的千年银杏树:一棵生长在罗汉洞村观音禅寺内,传说是李世民亲手种植的。另一棵生长在子午街道百塔寺村内,隋唐兴盛时此处寺庙占地面积约千亩,历史发展诸多改变,如今高耸伸空的银杏树被称为三阶教兴衰的活见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认为,无论是去看从唐朝至今大约1400年的银杏树,还是西晋时种植大约1700年的银杏树,轻松畅快的心情大致是一样的,如同去见千年神仙般欣喜,又诚怀敬意。在自然界里无论人或树,或者海洋里动物,活得时间过了百年至千年,都会令人肃然起敬的,怎能坚挺茁壮与延年益寿从古至今皆是不败话题,令人值得思考,皆吸引众人关注,有凝聚人气的独特气息。当我们眼观银杏树的金黄耀眼美景,蓝天白云下已经不单单是看漂亮树叶了,其氛围澄亮着心情,美美与共,观物疗心自溢快乐则不言而喻;阅读关于古树的生长介绍,追忆不仅仅是树龄,涵有对过往历史的变革与沧桑想象;赞誉古树的伟岸伫立,感叹是其守恒的精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观音禅寺的银杏树,加持了唐太宗李世民的名人效应而犹显尊贵,往往每年先于百塔寺村的缤纷多彩“飞黄腾达”。而且,要近距离目睹全貌风采,品味禅寺幽雅,须提前三天预约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平素喜欢缘随自然,凡事尽力而为后顺应趋势心中坦然。所以,当秋风萧瑟,冬雪来临之前,由心起念去看银杏树,以观看好风景,求得有个更好爽快心情。近几年,我都偏向去看百塔寺村“西晋银杏树”。不仅,因为路程较近,来去自由方便。因为,程序简单,不排队不限时,即到即看很顺畅,少了趋之若鹜的人潮涌动,还可顺路目睹洁净整齐的山村搬迁新貌,惊叹乡村振兴的欣欣向荣,更欣慰是静心近禅意。虽然,几次去早了,缺少了金色浪漫,反而多见了银杏树的生命长青。</b></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长安看银杏树,你若追于唐太宗李世民手植之尊贵盛名,又想目睹世界知名设计大师西安新地标的“生命之树”真实灵感源头,进入11月须提前计划在网上先预约,方能一睹风采。并且,如今它有“替身”金光闪亮立在西安城南的电视塔下,繁华闹市黄金地段不断引流,现代式巨资打造的综合体与活树有着互相映辉,让人气非常爆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如我,若喜欢自然从容之观赏,应是百塔寺村默然伫立一千七百年的银杏树了。这棵银杏树,自西晋便呼吸于天地之间,虽比唐朝银杏年长约300年,相比较真是老者谨持呀!两棵银杏树有相同之境,也有不同现象:它们生存的相似是周围地下都有不枯竭的汩汨泉眼常流清水滋养。而不同是都在秦岭北麓山下,相距仅几十公里,反而树龄老的百塔寺村西晋银杏树,却比岁小的唐朝银杏树叶变黄迟近一月。所以,让观音禅寺内的唐朝银杏树每年抢先了黄亮显彩。我站在百塔寺村银杏树下沉思,历史潮流中许多大智慧者收敛锋芒、显露拙态,懂得知止与知足,心中有敬畏,善于“隐”与“藏”,不客意争先者更久久长长。趣意猜想,不知是基因有别,还是它幼年就稳重,或者是千年习惯于谦让……或者是盛唐繁荣太有名,礼让黄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去看它们,我似佛教虔诚者朝圣,立于树下静默无言,树非菩提树,心悟明净台。它们都不是简单的生命,而是时间的活化石。千年的日升月落、烈晒寒袭、风雨晴晦、气候变化等,沉淀在每一道纹理里。细细观察,每一个枝干发叶能顺规律找到营养根源,每一个方向的延伸能觅寻到躯干力量的托举。在阳光雨露中它们向上成长、向下扎根、向外扩展,整体局势宏大又富态,深有一种令人心静的强大气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银杏树也叫公孙树,有“公种而孙得食”与“爷孙同一片天”的生存跨度景况。千年银杏树与古城城墙一样,是文明的遗存,具有城市的根与魂,有了浓浓文化味道。它们见证了战争硝烟与人间纷争,又具有祥和意境,怎能让一代又一代人不去保护和深爱呢?我们表面观赏的是秋染金色之美,追忆是人文故事,敬仰是生命厚重,感叹是长生不易,洗刷是当下自我的心情,所有背景都必须有和平的主旋律,长治久安之基石。当我们站在树下,发出自我独有的岁月感叹,惊叹世事多变中生命之奇迹,美好景象反而回馈令我们心情更美好,此时你的乐观点燃的是被日常琐碎磨钝的坚毅精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世人多奔着“地标活化石”的名声,“李世民亲植”的名号而去,那份需要预约的尊贵,首先是难得有闲,自然在观赏限时中会珍惜美好时光。我更偏爱百塔寺的银杏老树,虽然,此地域已没有“骑马关山门,百塔秀如林”昔日的宏大场面。它长在尘俗村落中,与民众同呼吸共命运,为农文旅融合发展增力添色,树安居、人乐业,有了不同寻常的意义。传说苏东坡也曾立冬后赶赴站于翠荫树下,不知他是否曾抚着苍劲的树干,慢步于四周远近相望,将一生的沉浮感慨,才化作那句“也无风雨也无晴”的通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时间,常是最伟大的造景者,它不言不语,又易逝如流,却让向上向阳成长久了的事物有了价值,甚至自带光芒。秦岭巍巍,终南岭秀,长安八水互通,关于两棵古树的奇迹成长路径,往往令后人猜想是否有神助之力。必定,一切经受战乱与朝代更替的事物,除了自强,不只是要历经风雨、时间考验,凭靠地域顺水顺风,怎能少了一辈又一辈的众人护佑呢?面对千年生命之树,绝不能忘记,除了树种的自身材质坚硬,还须淳朴祥和、国泰民安。只有热爱生命与家园,保护好自然生态,人与自然才能和谐共生。千年银杏树的存在,也彰显了人类文明的璀璨与传承。</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本文图片 来源网络,若有侵权,请速留言)</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