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旅一月碎碎念6·,洛杉矶(上)

陈国俊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20250917</b></p><p class="ql-block"> 昨日游览了圣地亚哥,今明两天将重点探索洛杉矶。</p><p class="ql-block"> 上篇提及了圣地亚哥与西班牙的深远联系,实际上洛杉矶与西班牙也有着不解之缘。"Los Angeles"一词源自西班牙语,意为“天使女王圣母玛利亚的城镇”。相传,16世纪西班牙探险家抵达此地,见到河流两岸鲜花盛开、景色如画,便想起了“天使女王圣母玛利亚的城镇”,随即宣布该地为西班牙领地,并简称为“Los Angeles”(天使之城)。后来,西班牙加利福尼亚总督费利佩·德·内维建立了洛杉矶定居点,将其作为西班牙帝国的前哨站。墨西哥继承了西班牙的殖民领地后,将洛杉矶纳入其版图。然而,在1846年的美墨战争中,墨西哥大败亏输,不得不将包括洛杉矶在内的加利福尼亚地区割让给美国。1850年,洛杉矶正式建市,当时人口仅为1600人,此后淘金热吸引了移民,城市开始初步发展。整个19世纪,洛杉矶仅是一个小城镇,以小规模的石油工业和水果种植业为主。20世纪20年代,由于气候和东部黑帮的骚扰,纽约的电影工业迁至南加州,洛杉矶开始迅速发展。随后,借助二战军工和东亚经济的腾飞,洛杉矶一路高歌猛进,经济和文化实力迅速增长,如今已成为美国第二大城市,经济文化实力傲视全球。</p><p class="ql-block"> 尽管今日的洛杉矶与西班牙殖民时期相比已大相径庭,但在城市的肌理中,仍可寻觅到历史的皱褶。城市徽章右下角的狮形纹章与城堡造型,与西班牙国徽如出一辙;圣莫尼卡、圣盖博等地名,均源自西班牙殖民时期的命名传统;老城区的红砖回廊庭院和洛杉矶圣母教堂,无不透露出西班牙建筑的格局与风貌。</p> <p class="ql-block">  洛杉矶是世界级大都市,短短两天的游览只能触及皮毛。我们选择了盖蒂中心、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星光大道和环球影城等地作为观光点。</p> <p class="ql-block">  尽管L今日病情加重,但他还是帮我们联系了一辆专车。开车的是一位名叫孟哲的中国小伙子,他将为我们服务十小时,兼任导游。由于他对当地情况熟悉,很快为我们优化了行程。</p> <p class="ql-block">  我们首先参观的是盖蒂中心,这是一座以藏品丰富著称的私人博物馆。博物馆免费预约参观,尽管藏品量在全球博物馆中排名中上,但其访问量一直位居全球前列。抵达目的地后,我们才意识到这座私人博物馆的独特之处。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其庞大的规模和奇特的布局。据介绍,盖蒂中心占地750英亩(约合3.03平方公里),由七组建筑、大规模的园林和原野组成。</p> <p class="ql-block">  我们从地下停车场乘电梯到达一道不起眼的小栅门,经过身份查验后进入电车站台。乘坐有轨电车穿过山坡、树林和原野,途中可见造型各异的建筑——这些建筑构成了园林的一部分。电车最终在坡顶的广场前停下,广场通过层层彩色阶梯与山坡上的主建筑相连。远远望去,墙面多为白色和淡褐色石材,造型为弧形与方形的组合,色调明快、线条流畅。</p> <p class="ql-block">  从电车站台拾级而上,我们到达了博物馆的中央建筑群。除了高挑三层的明亮门厅外,还有东南西北和专题五个展馆,各馆之间闭环互联;展馆内部是精致淡雅的庭院,水池、花树和假山石,令人赏心悦目,漫步其中仿佛进行了一场“建筑漫游”。</p> <p class="ql-block">  我们在门厅服务柜前索取了中文导览图,Y作为地质学出身,对方位和路线有着职业敏感,在博物馆志愿者的指引下,很快确定了参观路线:北馆-东馆-南露台-西馆-专题馆-南馆。除南馆是不分年代的装饰艺术展外,其他各馆均按年代布展,北馆展示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东馆展示1600-1800年的艺术,西馆则展示1800年后的艺术,每座展馆分两层,通常第一层是雕塑,第二层是绘画。</p> <p class="ql-block">  我们这一代人的童年和少年时期是在“文革”中度过的,艺术教育尤其是欧美艺术教育几乎是空白。尽管盖蒂中心收藏的艺术品琳琅满目,涵盖了从古希腊到20世纪西方艺术的精华,但我们缺乏鉴赏能力,再加上不懂英语,只能走马观花地看看热闹。</p> <p class="ql-block">  我们最多是根据介绍,欣赏“镇馆之宝”或自己感兴趣的“奇技淫巧”。盖蒂中心最引以为傲的藏品是梵高的《鸢尾花》,即使是外行,我们也能感受到那浓郁蓝色鸢尾所象征的生命韧性。此外,印象派大师莫奈的《日出》、雷诺阿的《散步》、德加的《舞女》等都是盖蒂中心重金收藏的珍品。</p> <p class="ql-block">  除了油画,还有其他艺术作品,如古希腊大理石像,路易十四的大卧室及其宫廷服饰、家具等,被誉为“欧洲时装史活档案”。与国内大多数博物馆不同,盖蒂中心对上述作品均无玻璃阻隔,允许近距离观赏,也不禁止游客拍照。</p> <p class="ql-block">  在前往盖蒂中心的途中,司机兼导游孟哲就介绍了一幅法国画家莫奈的油画,称肉眼观看时是一幅抽象画,但拍照后就能辨认出是一座教堂。我特意找到了这幅画,名为《晨光中的鲁昂大教堂门廊》,实地观看后,画作与照片效果正如他所描述。</p> <p class="ql-block">  馆藏中还有象牙、青铜和银器雕刻,工艺繁复细致、生动形象。我们看到一个直径约30厘米的银器圆盘浮雕,外圈描绘天使世界,内圈展现战争场景。展翅的天使、优雅的女神、骑马的将军、持剑的武士、搏命的勇士,战马与神兽,人和动物的肌肉、服饰皱褶、肢体动作,无不栩栩如生,仿佛向人们诉说着一段古老的传说或历史事件。</p> <p class="ql-block">  盖蒂中心位于圣塔莫尼卡山麓,属于洛杉矶西侧山脉区域,环境宁静且视野开阔。在这里,除了欣赏欧美艺术作品外,还能在东楼的观景台上远眺洛杉矶城市全景。</p> <p class="ql-block">  特别有趣的是,从露台俯瞰,可以见到极为开阔的马路(双向十二车道)蜿蜒进入山谷的景象,往来车辆犹如密密麻麻爬行的甲壳虫,山路之宽、车辆之多令人惊叹。</p> <p class="ql-block">  在盖蒂中心匆匆游览了一遍后,已是下午2点。我们就在门厅附近买了两个热狗和两个三明治,共计花费50多美元,解决了午餐问题。</p> <p class="ql-block">  回到门厅时,一尊雕像让我驻足良久。这是盖蒂中心的创建人保罗·盖蒂的雕像,他的一生悲喜交加,充满了传奇色彩。1892年12月15日,保罗·盖蒂出生于美国明尼苏达州明尼阿波利斯,由于父亲经营石油公司,12岁的保罗对石油工业产生了兴趣。1909年,保罗从哈佛军校(高中)毕业后,前往石油工地成为石油工人。后来,盖蒂从英国牛津大学毕业,继续从事石油行业,24岁的盖蒂就在石油行业中赚到了第一个100万。刚过而立之年的盖蒂,资产已达300万美元。1949年,保罗·盖蒂进军中东,在沙特阿拉伯和科威特之间的一片不毛之地勘探石油,年产量很快达到1600万桶,他也因此成为亿万富翁。63岁时,他登顶世界首富,并在此后的20年里一直保持着美国首富的地位。</p><p class="ql-block"> 这位顶级富豪对艺术终身热爱,痴迷于古希腊罗马文化,不惜重金收藏古董和欧美绘画等艺术品。他认为“艺术品是艺术家的化身,是创造者希望与挫折的镜子。”在艺术投入上,盖蒂极为慷慨,1974年开放了首座博物馆(盖蒂别墅),1997年盖蒂中心落成,成为全球访问量最大的博物馆之一。盖蒂临终将33亿美元遗产的2/3捐给盖蒂基金会,要求博物馆永久免费开放。另一方面,盖蒂对待子女却极其吝啬。孙子被绑架时,他拒绝支付赎金,理由是“我有14个孙子,付钱等于鼓励绑架”。后来绑匪送来了孙子的耳朵和头发,他才勉强支付了打折的赎金,并要求孙子日后偿还。因为金钱,盖蒂与子女反目,众叛亲离的他在伦敦孤独地去世。遗嘱中,他只留给三位子女每人500美元。</p> <p class="ql-block">  离开盖蒂中心的那一刻,我回头凝望那白色的殿堂,不禁思绪万千:这座世人共享的美学灯塔,是这位富豪对艺术的痴迷,还是对孤独灵魂的拯救?物质财富无法弥补情感的缺失,文化公益或许才能实现他的精神救赎吧?<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待续】</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