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丽水仙都游纪实 2025年11月3-6日(含视频版)

维亚传媒

<p class="ql-block">清晨的仙都,山色如黛,薄雾还未散尽,远处的鼎湖峰已悄然耸立在视线尽头。我们一行人踏着微凉的晨风走进景区,脚下的石板路泛着露水的光泽。湖面像一面镜子,把整座山都轻轻揽入怀中,偶尔有只水鸟掠过,才惊起一圈圈涟漪。那座红墙灰瓦的古亭静静立在湖畔,门前的台阶一级一级向上延伸,仿佛通向某个被时光封存的清晨。谁也没说话,只是不约而同放慢了脚步,生怕惊扰了这份宁静。</p> <p class="ql-block">穿过一片竹林小径,眼前豁然开朗——青山环抱之中,一座古建筑群依山而建,飞檐翘角如展翅欲飞的鸟。池塘里睡莲半开,倒映着屋檐的轮廓,绿树把阳光筛成斑驳的光影洒在石阶上。我们坐在池边的石凳上歇脚,听风穿过廊柱的声音,像是从某个古老的节日里吹来的余音。那一刻,仿佛不是我们在看风景,而是风景在悄悄打量我们这几位要好的老同学。</p> <p class="ql-block">走到一座石桥时,正巧遇见一位牧人牵着牛慢悠悠地走过。河水清得能看见水底的鹅卵石,阳光斜照在桥栏上,泛出温润的光。有人笑着说:“这画面像不像小时候课本里的插图?”我们都笑了。是啊,这山、这水、这桥上慢行的身影,不正是我们记忆里最纯粹的乡村图景吗?有人掏出手机拍下这一幕,说要发到群里,让没来的老同学也“云游”一回。</p> <p class="ql-block">午后,我和几位同学沿着湖边小路散步。湖水映着蓝天白云,山影在水中轻轻晃动,像一幅未干的水墨画。我们走得不紧不慢,聊着几十年前的校园往事,谁暗恋过谁,谁考试抄过谁的作业,笑声惊起了树上的鸟。一位同学忽然停下来说:“你看,咱们现在走的这条路,多像青春的回音?”我们都沉默了一瞬,然后相视而笑——是啊,山还是山,水还是水,而我们,终于以另一种方式回到了彼此身边。</p> <p class="ql-block">傍晚时分,我们登上了观景台。一座岩石山峰在夕阳下泛着浅棕与灰的光泽,像被天地亲手雕琢的纪念碑。山脚下的小屋亮起了灯,与天边的晚霞遥遥呼应。有人轻声说:“真想住在这儿,什么都不做,就看山看水。”我点点头。城市的喧嚣早已把生活切成碎片,而这里的一呼一吸,都带着自然的节奏。</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清晨,我们来到一处堰坝。河水从石阶上奔流而下,溅起细碎的白浪,像一匹抖开的银绸。岸边绿树成荫,几位早起的游客站在坝上拍照。我们也凑过去,任水汽扑在脸上,凉丝丝的。有人提议:“待会儿咱们也来拍个视频吧,配上点音乐,做成纪念版。”大家都说好。这趟旅行,不只是用脚走,更要用镜头和声音,把每一寸光阴都留住。</p> <p class="ql-block">黄帝祠前的广场上,黄色的地砖映着红墙碧瓦,庄严肃穆。香炉里青烟袅袅,几面红旗在风中轻扬。我们站在长廊尽头,望着远处那座陡峭的山峰,它像一根擎天之柱,直插云霄。有人低声说:“这山,是不是也见证了千年的风雨?”我们没再说话,只是静静地站着,仿佛在与历史对望。</p> <p class="ql-block">最让我难忘的是那座湖心亭。它孤零零地立在碧水中央,飞檐翘角,像一只欲飞的鹤。湖面倒映着山峦与云雾,亭子仿佛浮在空中。我们租了竹筏划过去,桨声欸乃,惊起几只水鸟。登上亭子时,一位同学忽然哼起我们上学时最爱的那首老歌。歌声在山水间回荡,那一刻,我忽然觉得,所谓“诗意”,不过就是几个老友,在对的时间,走进了一幅对的画。</p> <p class="ql-block">途中经过一个叫“仙都自游”的小驿站,黑瓦亭子里挂着红灯笼,现代建筑与传统风格奇妙地融合在一起。我们进去歇脚,喝了一杯热茶。墙上挂着一块电子屏,正播放着仙都的宣传片。有人指着画面说:“这不就是咱们刚才走过的路吗?”我们都笑了。原来,我们早已成了别人镜头里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路上看到一块棕色路牌,写着“鼎湖峰 700米”“缙云县城 11公里”。箭头指向左右,像在提醒我们:前方是自然,身后是人间。我们拍了张合影,背景是灰白的天空和笔直的小路。有人说:“这牌子像不像人生的岔路口?”我们都笑了,然后继续往前——毕竟,此行的目的地,从来就不是某个坐标,而是久违的相聚。</p> <p class="ql-block">另一块蓝色路牌格外温馨:“我在仙都很想你”,下面还写着“轩辕街335-337号青云里”。我们围着它拍了好几张照片,有人打趣:“这牌子该寄给谁?”我心想,或许它本就是写给我们这一代人的——写给那些在忙碌中走散,又在山水间重逢的老同学。</p> <p class="ql-block">走进鼎湖村,一块巨石上红字赫然写着“鼎湖村”,下面还刻着“浙江省农家乐特色乡村旅游”。我们在这里合影,景区山间的风,干净而温暖。那一刻,我忽然明白,所谓“乡愁”,不只是对土地的眷恋,更是对人情味的渴望。</p> <p class="ql-block">“仙都”二字刻在一块巨岩上,红得醒目,像一道烙印。周围竹林幽深,静得能听见风吹叶响。我们站在石前默然片刻,仿佛在接受这片山水的正式邀请。这二字,不只是地名,更像一种召唤——召唤我们从琐碎日常中抽身,来此寻回内心的安宁。</p> <p class="ql-block">一片向日葵花田突然出现在眼前,金黄的花盘整齐地朝向天空,尽管天色阴沉,它们依然昂首挺立。我们走进花田,笑声在绿意中荡开。有人摘下一片叶子夹在笔记本里,说要带回去做书签。这花,像极了我们这一代人——经历过风雨,却依旧向着光生长。</p> <p class="ql-block">公园里红花坛鲜艳夺目,遮阳伞下有几张木椅。我们坐下来闲聊,远处山峦轮廓柔和。一位同学说:“这地方适合养老。”我们都笑了。是啊,以后约着再来住几天,不赶景点,不打卡,就坐在树下喝茶,看云卷云舒。</p> <p class="ql-block">“天柱一柱”牌坊矗立在林间,两侧红旗飘扬。我们从底下走过,抬头看那四个大字,仿佛被某种力量托住。它不只是风景,更像一种象征——无论岁月如何流转,总有些东西,如山般屹立不倒。</p> <p class="ql-block">林荫道上,红旗在风中猎猎作响。我们并肩走着,脚步轻快。湖面如镜,山崖倒映其中,像一幅永不褪色的画。有人忽然说:“下次,咱们带家人一起来吧。”大家纷纷点头。这山水,值得分享;这情谊,值得延续。</p> <p class="ql-block">祭祀大典的表演正在进行。一群舞者手持彩扇,在古建筑前翩翩起舞,横幅上写着“乙巳(2025)年中国仙都祭祀轩辕黄帝大典”。我们静静观看,鼓声与乐声在山谷间回荡。那一刻,我们不只是游客,更像是这场千年仪式的见证者。</p> <p class="ql-block">清晨的湖面如镜,一只竹筏静静漂浮,几只黑水鸟立在筏上,像一幅水墨画。我们站在岸边,谁也不忍打破这份宁静。这画面,像极了我们此刻的心境——历经喧嚣,终于寻得片刻澄明。</p> <p class="ql-block">湖中央一块绿意盎然的岩石,像浮在水上的翡翠。树枝垂入水中,青苔如绒。我们坐在长廊里,看山影在湖中缓缓移动。有人轻声说:“这趟旅行,值了。”我们都点头。不是因为风景多美,而是因为——我们,终于又走到了一起。</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请点击中间的播放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观看视频</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