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05年7月,国际硫化氢研讨会在解放军总医院召开,那是一段令人难忘的学术盛事。院领导和科研处高度重视,南楼老年病研究所牵头承办,心血管一科鼎力协办。作为大会的发起者与主席,王睿教授的到来为会议注入了国际视野与学术深度。那场会议不仅推动了我国在硫化氢生物学领域的研究进程,更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探索气态递质功能的热潮。王睿教授后来当选加拿大医学科学院院士、加拿大皇家科学学院院士,并担任约克大学理学院院长,成为心血管生理与气体信号研究的国际领军人物。他发表SCI论文300余篇,相关研究被引用逾46,000次,率先揭示了内源性H2S在心血管系统中的生成机制与生理功能,彻底改变了人们对细胞信号传导的传统认知。</p> <p class="ql-block">会务组与外国专家合影,背景是“建设第一流的解放军总医院,为提高部队战斗力服务”的横幅。大家穿着笔挺的西装,神情庄重却难掩内心的激动。那是中国与世界在硫化氢研究领域真正握手的一刻,也是我们这群普通科研工作者站在国际舞台上的高光瞬间。王睿教授笑容温和却带着一种引领者的坚定,仿佛已经预见了这场会议将掀起的科学涟漪。</p> <p class="ql-block">会后,我们陪着外国专家参观中华世纪坛。那天风不大,天空湛蓝,现代建筑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大家走在台阶上,谈笑风生,话题从科研延伸到文化、历史,再到对未来的期待。那一刻,科学没有国界,交流也不仅限于论文与数据,而是人与人之间最真挚的连接。</p> <p class="ql-block">2025年11月2日,二十年光阴如水流逝,王睿院士携夫人吴凌云教授重访故地。我站在医院门口迎接,心中涌动着难以言说的亲切。当年的主持人叶玲教授、负责筹备的刘建伟副所长、心一科的程友琴副主任及樊锦、韩丽娜、卢丽华、王岩、高萌,还有内分泌科的田慧主任,我们都来了。二十载春秋,有人已两鬓染霜但笑容依旧,情谊更浓。我们在挂满红灯笼背景合影,那一刻,仿佛时光倒流,又回到了那个充满理想与激情的夏天。</p> <p class="ql-block">我们先陪王院士参观了10年前建的亚洲最大单体第一医学中心的门诊楼,现代化的玻璃幕墙映着秋日的余光,301医院早已不是当年的模样。智能导诊、快速通道、绿色生态设计,处处彰显着医学进步的步伐。王院士边走边点头:“变化太大了,但精神没变。”</p> <p class="ql-block">刘建伟副所长以他在总院工作40多年的亲身经历,向王院士和吴教授讲述解放军总医院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从门诊楼去新建成刚刚开始投入使用的急诊楼,夜幕已经降临</p> <p class="ql-block">王院士和吴教授对急诊大厅的井然有序和只有少许候诊的病人及家属感到吃惊,怎么比多伦多医院急诊科的病人还少?其实,大多数患者只在这里快速分诊,分诊后患者马上被送到一共四层楼的各个诊室就诊,减少了候诊时间,使到达急诊大厅的患者能在第一时间得到救治。</p> <p class="ql-block">参观完门急诊,我们漫步院区,欣赏这二十年来的变迁。夜幕初降,一座传统风格的亭子在灯光下静静伫立,红灯笼映着金黄的树叶,像一幅温暖的油画。几位老同事坐在长椅上闲聊,笑声轻轻飘散在晚风里。这不仅是医院的容颜更新,更是我们共同记忆的延续。</p> <p class="ql-block">我们来到院士墙前。夜色中,一排展示牌静静矗立,灯光照亮了每一位为医学奉献终身的名字。没有人说话,但那份荣誉背后的坚持与付出,我们都懂。</p> <p class="ql-block">新建的科研楼在夜晚格外醒目,弧形的楼体灯火通明,像一艘驶向未来的科学方舟。</p> <p class="ql-block">最后,院士和教授手牵手走进“明日家园”的小径。金黄的落叶铺满地面,三三两两的老同事并肩而行,笑声在夜色中回荡。那一刻,我们不是院士、不是主任、不是护士长,只是曾经一起熬夜筹备会议的老朋友。</p> <p class="ql-block">聚会定在医院东南角的胡同禧宴。传统中式门楼挂着红灯笼,金色的字在灯光下闪着喜庆的光。推门而入,仿佛走进了老北京的烟火人间,却又处处透着现代的雅致。</p> <p class="ql-block">餐厅里,红色灯笼高悬,餐桌整齐,灯光柔和。我们围坐在一起,像二十年前那样,只是这次,不再谈论会议流程,而是回忆那些被忽略的细节——谁在开幕式前紧张得忘了词,谁在接待外宾时闹了笑话。</p> <p class="ql-block">我举杯说起2000年在潍坊的国际高血压会,那时王睿教授是主席,风度翩翩。2002年我去他实验室做高访学者,研究硫化氢对肠系膜动脉的作用,那篇发表在美国生理学杂志的论文,成了我学术生涯的转折点。他说:“你一直很认真,我没看错人。”</p> <p class="ql-block">王院士即兴发言,声音依旧洪亮,话语依旧风趣。他回忆起在第四军医大学的岁月,讲起当年如何萌生研究H2S的想法,又如何一步步验证它的生理功能。他说:“科学是孤独的,但同行者的支持,能让这条路走得更远。”我们频频点头,眼中有光。</p> <p class="ql-block">刘建伟副所长笑着说:“我在老研所干了四十多年,从一间小实验室到今天的大平台,每一步都不容易。”他举起酒杯:“但值得。”</p> <p class="ql-block">卢丽华总护士长动情地说起和程友琴副主任在一号楼的日日夜夜:“她对工作极端认真,从不计较得失。”她说这话时,程主任低头微笑,眼角泛光。</p> <p class="ql-block">叶玲副所长感慨:“王院士给了我们筹备国际会议的机会,二十年了,我们成了最好的朋友。”一句话,道尽了岁月情深。</p> <p class="ql-block">举杯时刻,酒杯相碰,笑声四起。这不仅仅是一场重聚,更是一次精神的回归。</p> <p class="ql-block">田慧主任笑着说:“我特意点了烤鸭九吃,还安排了宫廷吃鸭礼仪。”大家边吃边学,笑声不断。她说:“王院士吴教授给了我们这次聚会的机会,菜,我来负责;情,我们一起温。”</p> <p class="ql-block">韩丽娜分享了她二十年来的科研成果,语气平静却充满力量。她不再是当年那个紧张汇报的小研究员,而是独当一面的学者。</p> <p class="ql-block">樊锦说起她在泰康燕园的工作,王院士听得认真,频频点头。他说:“无论在哪里,只要还在做有意义的事,就是最好的延续。”</p> <p class="ql-block">高萌护士长讲述她在心一科三十五年的成长,从一名小护士到护士长,她说:“我最骄傲的,不是职位,而是没辜负每一位病人。”</p> <p class="ql-block">王岩是山东姑娘,建伟打趣她:“姐夫好嘛?”一句话引爆全场,笑声中,是二十年如一日的熟稔与亲昵。</p> <p class="ql-block">田主任和建伟老友相见,几句寒暄,胜过千言万语。</p> <p class="ql-block">有人相拥,有人握手,有人只是静静地看着对方笑。那些无需言语的瞬间,最是动人。</p> <p class="ql-block">饭后,我们再次合影。长桌旁,酒瓶未空,笑容未散。墙上那幅山水画静静看着我们,仿佛也在见证这段跨越千山万水,延续二十年的情谊。</p> <p class="ql-block">“跨越千山万水情常在,历经年年岁岁谊永存。”我们站成一排,竖起大拇指,像当年那样,像整装待发的队伍,为彼此,也为这段永不褪色的岁月,更为二十年后的再次相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