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今天早上送孩子上学,我们一起听了———一屋不扫 何以扫天下的一篇文章,简洁明了,感触挺多。<br>我自己出生在农村,我妈妈是很传统思想的妇女,我印象中幼儿园时,妹妹出生,妈妈就让我抱妹妹,让我帮忙洗碗,帮忙看着柴火。这些看似不重要的小事,在经历一开始的生疏,不断的重复,偶尔还没说几句的过程中,我实现了得心应手。后面妈妈经历了大病,爸爸送她去住院,我能自己照顾妹妹,给家人煮饭吃。一开始有焦了,一开始有烫了,一开始不会扫地,都在被逼无奈中完成了这些小事,慢慢到熟练。回想起来,我现在遇事时先去找思路,找方向的能力跟儿时这一段经历有很大关系。<br> 后面的十几年工作经历也验证了这一点。记得刚入职时,因为我看到领导或者老板都弯腰问好,办公室老同事都喊哥姐,大家都比较愿意教我。有些不经意的礼貌跟小举动,让大家看到了我的独特与善良。那时候业务部员工5/6个人,每个人基本都是业务从头到尾所有工作都自己来,开发,对接,确认订单,制单,跟踪,装柜,单证等等,记得我师傅澳洲客户的辅材总是弄不清楚,我就帮他这个区域客户的辅材都接手过来弄。我帮他整的清清楚楚后她问我,怎么你操作后每个订单辅材就没遗漏过,也没乱过,我说罗列清单呀,大脑记不住,就写本子上,每个订单罗列好,完成✅,没完成的继续催,简单的一句话被总经理听到了,他认可我的条理开始考核我。其它人的一些复杂事情都分配给我,我想着自己刚入职不能因为小事而不做,客户开发也急不来,就一一去执行了,做着做着我摸索出来了这些客户的规律,在我手里得心应手了,结果就是那一部分客户当年底就成了我第一批跟踪的客户。<br>第二年,我除了跟踪公司客户,慢慢我也在开发自己的客户,就这样子我就在这个公司扎根下来。<br> 十几年的工作中,我经历了很多,不同<br>业务板块的赶鸭子上架,不同渠道客户的切换,头几年我好像一直处理的是相对麻烦的客户,我有点怨怼,又有很多委屈,好在工作还是认真去执行与落实了,2年之后我突然有一天发现同事反馈的问题在我这里都不叫事,我就开始跟他们分享我的思路,处理方法。在分享过程中,我发现我对事情的见解有调整,处理新问题也越来越顺手了,就这么简单的一个处事方式,在几轮同事变迁中,我一直保持着较好的同事关系。后面我成长了,总结了一个规律:事情一直都是开始了,思路才会扑面而来,可能一开始比较粗糙,在逐步执行中会有更好的方法蜂拥而至,且我们需要借力,借工厂之力,借领导之力,借客户之力,借同事之力,那么任何问题都有解决办法。<br> 赢得尊重的一直都是那些小事开始,愿意分享,努力执行的人,愿自己未来的工作中能一直保持这份简单,善良与无私。<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