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人到中年,走过风雨半生,渐渐明白一个道理:修行到深处,身边的人自然会变少。就像登山,山脚人声鼎沸、摩肩接踵,可越往上走,山路越陡,景致越清,同行的人也越发稀疏。那些真正把日子过明白、把心性修通透的人,大多不缺独处的从容,也不强求热闹的陪伴。</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年轻时总觉得,朋友多是本事,饭局满是风光。为了所谓的“人脉”,我们穿梭于酒桌饭局,应酬于人情往来,把太多精力花在维持表面的热络上。那时以为,朋友多了路好走,圈子大了事好办。可走着走着才发现,很多关系就像秋天的落叶,看着繁盛,风一吹便散了。那些酒酣耳热时许下的承诺,那些推杯换盏间称兄道弟的情谊,在真正需要援手时,往往不堪一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修行的过程,其实是一场自我筛选,也是一场关系的过滤。十几年的沉淀,让我们渐渐褪去了年轻时的浮躁,不再执着于“合群”,更懂得遵从内心的节奏。我们开始明白,朋友不在于数量,而在于质量;陪伴不在于朝夕,而在于真心。与其花费时间经营那些虚情假意的“塑料情谊”,不如留些清净给自己,与三两知己闲话家常,或独自一人品茶读书。</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真正有修行的人,从不是刻意孤僻,而是看透了人情世故后的清醒。他们不再为了迎合别人而委屈自己,不再为了融入圈子而勉强改变。就像深山里的古松,不与繁花争艳,不与草木攀附,独自扎根岩石,向阳而生,却自有风骨与气象。他们的独来独往,不是懦弱的逃避,而是强者的从容——内心足够丰盈,便无需依靠外界的热闹来填补;精神足够强大,便不必借助他人的认可来证明。</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中老年的修行,修的是心性,养的是淡然。我们渐渐懂得,人生本就是一场孤独的旅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不必强求有人全程相伴。那些留在身边的寥寥数人,必定是经过岁月考验、心意相通的知己。他们懂你的沉默,知你的不易,不必多言便能心意相通,无需讨好便能相处自在。这样的情谊,抵得过千军万马,胜过无数泛泛之交。</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山高人为峰,路远心自宽。修行十几年,朋友变少不是遗憾,而是成长;独处增多不是孤独,而是圆满。往后余生,不必再执着于“成群结队”,不妨享受“独来独往”的自在。守着一颗清净心,伴着几个真朋友,在岁月里慢慢沉淀,在独处中滋养灵魂,这便是中老年最好的修行,也是最踏实的幸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