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医二十余载,为何我不建议中午做针灸理疗?(副本)

益晖

<p class="ql-block">  从医二十多年,我始终遵循壮医“顺时调气、因时施治”的核心理念,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发现,中午(通常指11:00-13:00,即午时)并非针灸理疗的适宜时段,这背后既有壮医对人体“气”与自然节律的深刻认知,也有大量临床案例的支撑。</p><p class="ql-block">首先,从壮医“三气同步”理论来看,午时是人体阳气最盛、阴气初萌的临界时段,此时人体“谷气”(由饮食转化的能量)正集中于脾胃,参与消化吸收。针灸的核心是通过刺激穴位调节人体“气道”通畅,若此时施针,一方面会分散脾胃运化的“气”,可能导致术后出现腹胀、乏力、食欲下降等不适;另一方面,阳气过盛时施针,易打破人体“气”的平衡,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头晕、出汗等“气乱”反应,反而不利于调理。</p><p class="ql-block">其次,结合临床观察,午时人体多处于“疲劳阈值”状态。无论是上班族餐后犯困,还是中老年群体午间需静养,此时人体的“正气”相对涣散,对针灸的耐受度和敏感度会下降。我曾遇到多位患者,中午针灸后反馈“效果不如早晨或下午明显”,甚至有患者因午间精力不足,术后出现短暂的气血亏虚症状,这与壮医“择时施术需顺人体正气”的原则完全相符。</p><p class="ql-block">最后,壮医强调“治未病”与“护正”,针灸不仅是治疗手段,更是调理机体的过程。中午本是人体休养生息、蓄积能量的关键时段,强行施针相当于“扰正”,违背了“顺势而为”的治疗逻辑。若患者确有午间调理需求,我通常会建议先休息30分钟,待脾胃初步运化、精力稍有恢复后再进行,且会适当减轻手法强度,避免过度耗气。</p><p class="ql-block">行医多年,我始终坚信“好的治疗不仅要对症,更要对时”。遵循自然节律与人体生理规律,才能让针灸理疗真正发挥“通气道、调气血、扶正气”的作用,这既是壮医的智慧,也是对患者健康的负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