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木兰文化,“研”续红色基因——记四年级(2)班木兰草原研学之旅

沈小四年级(2)班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秋日的阳光温柔地铺满木兰草原的每一寸草地,当孩子们的笑声乘着微风掠过连绵的青草甸,一场关于自然、历史与文化的研学之旅,便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悄然开启。</p> 草原趣玩:把快乐写在每一寸时光里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刚踏入草原,孩子们就像挣脱了束缚的小鸟,满眼都是藏不住的兴奋。复古小火车缓缓开动时,他们扒着车窗,指着远处的牛羊叽叽喳喳,风把头发吹得飞扬,却吹不散脸上的笑容;秋千旁,两两结伴的身影手拉手轻轻晃动,阳光透过树叶洒在身上,仿佛给快乐镀上了一层金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野餐环节,孩子们从背包里掏出家人准备的零食,你递我一块饼干,我分你一颗水果,偶尔还会分享零食背后的小故事。有人蹲在野餐垫旁,观察路过的小昆虫;有人围坐在一起唱歌,清脆的歌声伴着风声在草原上回荡,小小的分享里,满是童真的温暖。</p> 红色研学:让红色种子在心中悄悄发芽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老师,红军叔叔当年真的要走这么远的路吗?” 当孩子们穿上整齐的军装,化身 “小红军” 站在模拟长征路线前,眼神里满是认真。沿着 “突破四道封锁线”“血战湘江”“四渡赤水” 的路线前行,每到一个历史节点,老师都会结合图片与故事,讲述长征路上的艰难:红军战士饿着肚子保护战友、在冰天雪地里坚守信念的往事,深深吸引着在场的每一个孩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老师,我现在觉得鞋子好舒服,红军叔叔以前肯定走得好辛苦。” 徒步过程中,有孩子轻声感慨。孩子们迈着坚定的步伐完成模拟 “任务”,或许还不能完全理解长征的深刻意义,但对革命先辈的敬佩,已如种子般在心中悄悄扎根。</p> 实景盛宴:把英雄的故事刻进心里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花木兰・云中战歌》开演时,现场瞬间安静下来。当 “花木兰” 骑着战马带领士兵冲锋陷阵,当水爆、火爆特效接连响起,孩子们不约而同地屏住呼吸,有的悄悄握紧小拳头。随着剧情推进,精湛的马术表演、真实的战场场景,让孩子们仿佛穿越时空,真切感受到花木兰保家卫国的热血与担当。当 “胜利” 的号角吹响,全场孩子激动地鼓掌欢呼,掌声与欢呼声在草原上久久回荡。演出结束后,有孩子拉着老师说:“花木兰好勇敢,我以后也要像她一样,保护身边的人。” 英雄的故事,就这样悄悄刻进了孩子们的心里。</p> 文化探索:在返程车厢里触摸草原智慧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踏上返程的大巴车,孩子们还带着研学的兴奋劲儿,纷纷拿出提前分发的蒙古包手工零件,在座位上结成小团体,围坐在一起摆弄起来。老师走到车厢过道里,拿起一套模型向大家讲解:“咱们手里的蒙古包,藏着草原人民的大聪明呢!它的菱形结构比正方形更稳当,还能随便伸缩,拆下来打包后装进行李袋就行,特别适合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的生活,这是他们和自然好好相处的智慧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听完讲解,孩子们更起劲了:有人小心翼翼地拼接底座,生怕碰坏零件;有同学不小心把木片掉在地上,旁边的小伙伴立刻弯腰帮忙捡起,还凑在一起研究 “怎么拼才能让蒙古包顶更圆”;遇到拼不明白的地方,大家就举手喊老师,车厢里不时传来 “老师你看我拼对了吗” 的提问声,热闹又温馨。当一个个小巧的蒙古包模型在手中成型,孩子们举着 “作品” 向同伴展示,亮晶晶的眼睛里满是成就感 —— 这场车厢里的手工小课堂,让草原文化的印记,悄悄留在了指尖与心里。</p> 研学小结:带着热爱继续前行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返程路上,除了拼蒙古包的专注,孩子们还不时叽叽喳喳分享着一天的经历:“红军叔叔好伟大,我要向他们学习!”“花木兰的故事我要讲给爸爸妈妈听!” 兴奋的话语里,满是收获的喜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此次木兰草原研学,让孩子们在自然中释放天性,在历史中感悟精神,在车厢里的手工时光中触摸文化。他们在尝试中收获勇气,在协作中学会分享,在感动中懂得敬畏。</p> <p class="ql-block">制作:汪新 唐志晶 杨红彬</p><p class="ql-block">‍审核:沈丽莎 杨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