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校园狙击手” 这个有点酷的称呼,悄悄成了我在学生口中的专属标签。课间在走廊巡视时,总有几个脑袋从教室窗口探出来,笑着朝我挥手:“老师,今天又带‘装备’啦?” 他们说的 “装备”,其实就是我随身携带的手机 —— 不是什么专业相机,却成了记录校园时光的重要工具。</p><p class="ql-block"> 每天的校园生活,总藏着太多值得定格的瞬间:早自习时阳光斜斜洒在课桌上,学生们埋头刷题的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大课间跑操,整齐的队伍里有人偷偷对我相视一笑的模样;就连午餐时,几个孩子围坐在一起叽叽喳喳讨论题目解法的画面,都成了我镜头里的 “素材”。有时候发现某个角落有特别的场景,我会悄悄举起手机,调整角度按下快门,却总被眼尖的学生发现。六年级的孩子非但不躲闪,反而会立刻调整姿势,有的比出剪刀手,有的故意做个鬼脸,甚至会拉上身边同学一起配合,还不忘叮嘱:“老师,拍好看点啊!” 到了放学前,常有七年级学生追着问:“老师,今天的‘最佳照片’选出来没?是不是我们班那几张?” 我们还默契地约定,每天评选 “最好玩的照片”,那些带着稚气与活力的画面,成了课间最热闹的话题。</p><p class="ql-block"> 学生们总好奇,我的手机到底是什么牌子,怎么能在那么远的地方把细节拍得那么清楚。其实他们不知道,不是手机的像素有多高,而是我会放慢脚步,隔着走廊、隔着操场,去捕捉他们最真实的样子 —— 那些不刻意的笑容、认真的神情,才是校园里最珍贵的风景。我笑着跟他们说:“你们就好好珍惜现在吧,这些照片呀,以后都会变成你们最难忘的回忆。”</p><p class="ql-block"> 他们不知道,我这番话背后藏着另一段故事。之前带过一届学生时,我也是这样每天拿着手机拍照:运动会上他们冲过终点线时扬起的衣角,班会课上小组讨论时激烈的手势,甚至是有人犯错后低头认错的模样,我都一一记录下来,还把这些照片整理成美篇,按日期标注好每一个瞬间。到了学期末,班级要开总结班会,需要准备汇报材料时,大家翻遍了各种文件夹,最后却发现,最完整、最生动的素材,都在我的美篇里。那些照片串联起一整个学期的时光,从刚开学的陌生羞涩,到后来的熟络默契,每一个画面都带着温度。</p><p class="ql-block"> 等到我要离开那个年级,和学生们告别的时候,我把美篇从头到尾翻给他们看,轻声说:“这是我陪伴你们的每一天。” 有人想起当时的场景,忍不住笑出声,笑着笑着,眼泪却掉了下来。不知是谁先红了眼眶,接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抹眼泪。 那一刻,所有的学生都围了过来,哭声里满是不舍,却也满是这段用镜头记录下来的、沉甸甸的情谊。</p><p class="ql-block"> 如今带着新的班级,我依然坚持用手机记录日常。看着眼前这些鲜活的身影,我知道,再过一段时间,当他们翻看这些照片时,也会像曾经的学生一样,想起这段被镜头定格的时光,想起那个被他们叫做 “校园狙击手” 的老师,想起那些藏在照片里的、不声不响的陪伴。而这些照片,终将成为我们共同的、最温暖的纪念。</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我的手机相册里,六七年级的身影占了大半——不是刻意偏袒,实在是这两个年级的孩子,像是永远揣着用不完的活力,出镜率自然最高。课间十分钟,走廊上总能看到他们追跑打闹的身影,有人举着刚画好的手抄报向同伴炫耀,有人围在宣传栏前叽叽喳喳讨论新出的通知;午间联赛上更不用说,他们穿着五颜六色的班服,在球场上奋力奔跑时,头发被风吹得扬起,不管输赢都会和队友紧紧抱在一起,脸上的笑容比阳光还耀眼。</p><p class="ql-block"> 相比之下,八九年级的画面里,更多的是安静的学习场景。每次路过他们的教室,透过窗户总能看到学生们埋头做题的模样,笔尖在作业本上快速移动,偶尔有人抬头和同桌低声讨论题目,眼神里满是认真。</p><p class="ql-block"> 昨天在食堂,我刚打完饭,就看到九年级的天悦蹲在地上,手里拿着纸巾小心翼翼地擦拭着地上的汤汁。那是有人不小心打翻了汤碗,汤汁洒了一片,周围的同学都下意识地绕开,天悦却没有犹豫,立刻跑回座位拿来纸巾,一点点把地面擦干净,直到确认没有油渍了才起身离开。我悄悄举起手机,拍下了她弯腰擦拭的背影,画面里的她不算高大,却让人觉得格外温暖。</p><p class="ql-block"> 今天大课间,我在操场巡视,又被一个九年级的男生打动了。他在一旁的空地上,趁着跳绳的间隙做起了俯卧撑。汗水顺着他的额头往下流,浸湿了校服的衣领,手臂因为用力而微微颤抖,却依然坚持着一个接一个地做。我知道,他是在为体育中考做准备,这份主动拼搏的韧劲,让我忍不住按下了快门,记录下这充满力量的瞬间。</p><p class="ql-block"> 除了学生,八九年级的任课老师们也常常出现在我的镜头里。每次巡视教室,总能看到老师们专注授课的样子:数学老师在黑板上飞快地书写公式,时不时停下来询问学生是否理解;语文老师声情并茂地讲解课文,眼神里满是对文字的热爱;英语老师手把手地指导语法知识。看着他们在讲台上忙碌的身影,我心里总会涌起一股踏实感——有这样负责的老师,八九年级的复兴使命,一定能稳稳地完成。</p><p class="ql-block"> 今天的惊喜更是接踵而至。路过九年级的年级公告栏时,我发现他们把“竹品七德”中的“卓尔”与“担当”两个词贴在了最显眼的位置,绿色的字体格外醒目。我知道,这是他们给自己定下的目标,希望每个学生都能追求卓越、勇于担当。正驻足欣赏时,八年级的宋老师突然走过来,塞给我一颗包装可爱的糖果,笑着说:“这是钱老师给的‘踩屎糖’,吃了能有狗屎运,八年级就讲究轻松快乐,也祝你天天有好运!”我接过糖果,包装袋上的卡通图案让人忍俊不禁,嘴里还没尝到甜味,心里就已经甜丝丝的了。</p><p class="ql-block"> 我的手机相册里,没有华丽的构图,也没有专业的滤镜,却装满了校园里的点点滴滴。六七年级的活力、八九年级的坚守,还有师生间、同事间的温情,都被一一定格。这些照片或许不够完美,却是我眼中最珍贵的校园记忆,每一张背后,都藏着独属于这个校园的温暖与力量。</p> <p class="ql-block"> 最近的校园,像是被按下了 “加速键”—— 各学校陆续启动年度考核与课题申报,我们学校的运动会也进入最后的筹划冲刺阶段,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紧锣密鼓地忙碌着。前一晚因为连着改了几份材料,我难得早睡了一次,没成想第二天清晨一睁眼,手机消息提示音就接连不断,点开一看,满屏的消息让我瞬间有种 “睡了一觉,错过了一个亿” 的错觉,心里却暖得发烫。</p><p class="ql-block"> 最先映入眼帘的是蔡老师发来的消息,附件里整整齐齐躺着美育等年度考核表。点开文档,每一项数据都标注得清晰明了,需要签字的地方用红色字体做了标记,甚至连容易出错的格式都提前调整妥当。蔡老师还特意发了条语音,语气里满是细心:“考核表我都理好了,打印的时候记得选双面,首页要单独打,别和后面的材料混在一起,要是不确定,打印前再问我哈。” 听着她温和的叮嘱,我忍不住笑了 —— 明明她自己手头还有一堆课要备,却把我的考核表打理得这么周全,连打印细节都考虑得滴水不漏。</p><p class="ql-block"> 紧接着是七年级家委的消息。严妈妈直接发来一份古登乡校级课题案例,附带一句简短的话:“课题案例我整理好交过来了,你看看有没有需要补充的,随时跟我说。” 想起前几天和家委聊起课题申报的事,严妈妈主动提出帮忙收集案例素材,我还想着要多跟她对接几次,没成想她已经悄无声息地完成了,效率比我预想的还要高。而另一边,杨妈妈正和家委负责人在群里热烈讨论运动会气球的事宜,消息记录里满是细节:“气球看着有活力,还符合学校的色调”“要多备一些备用气球,万一破了能及时补”“充气的时候要注意安全,我找几个家长志愿者负责这部分”,你一言我一语,把气球筹备的每个环节都考虑到了,完全不用我多费心。</p><p class="ql-block"> 往下翻,书记的消息让我心里一热。他发来一份修改后的美育案例,附带消息:“案例我改了一版,你再看看有没有需要调整的,白天咱们再碰一下。” 看着消息发送时间,我能想象到深夜里,书记坐在办公桌前,对着电脑逐字逐句修改的场景 —— 他明明要统筹学校的整体工作,却还记挂着我手头的美育案例,甚至熬夜帮忙完善。</p><p class="ql-block"> 张校的消息则透着一股干练。他直接发来一张校区平面图,用线条标出了运动会的绿色通道:“绿色通道我已经调好了,你看看路线合不合理,有问题咱们再调整。” 简单几句话,却把最关键的问题解决了,要知道,绿色通道的安排涉及多个部门协调,张校却主动牵头落实,为运动会的顺利开展扫清了障碍。</p><p class="ql-block"> 最后是秦老师发来的运动会方案,文档里不仅明确了各环节的时间节点,还标注了每个负责人,连应急预案都有:“医疗点安排在操场北侧,配备常用药品”。秦老师还特意留言:“方案初稿先给你们看看,要是觉得某个环节节奏太紧,咱们再商量调整,争取让运动会既顺利又精彩。”</p><p class="ql-block"> 看着满屏的消息,我指尖划过屏幕,心里满是感动。原本以为这些忙碌的任务会压得人喘不过气,却没想到,在我看不见的地方,蔡老师在细心打理考核表,家委们在全力配合课题与运动会筹备,书记熬夜改案例,张校协调绿色通道,秦老师完善运动会方案…… 每个人都在默默发力,用自己的方式分担着压力,让原本繁杂的工作变得温暖又有序。</p><p class="ql-block"> 我笑着回复完所有人的消息,起身走向办公室。想起清晨的 “消息轰炸”,突然觉得 “卷” 这个词。有这样一群并肩作战的伙伴,再忙碌的日子,也充满了底气。</p><p class="ql-block"> 手机相册里的每一张照片,是学生的鲜活日常;清晨满屏的消息,是伙伴的无声支撑。原来 “校园狙击手” 的镜头里,不只有青春的模样,更藏着一群人同行的温暖。这份藏在忙碌里的默契与守护,就是我们把每一件事做好的底气,也是校园里最动人的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