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皇大帝为家乡筑城墙的传说

清华居士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  玉皇大帝为家乡筑城墙的传说</b></p><p class="ql-block"> 清华居士(整理)</p><p class="ql-block"> 2025.11.5</p><p class="ql-block"> 在亳州地区广为流传的关于古城墙为什么“不完整”的美丽传说。</p><p class="ql-block"> 这个故事与玉皇大帝张友仁的传说紧密相连,是亳州地方风物传说中极具代表性的一则。</p><p class="ql-block"> 在很久以前,亳州作为一方重镇,人口稠密,商业繁荣,但一直没有一座像样的城墙来抵御外敌和洪水。当地的官员和百姓都希望能修筑一座坚固的城墙,保佑一方平安。然而,由于地势、资金或技术等原因,修筑工程屡屡受挫,不是这边塌了,就是那边倒了,始终无法建成一座完整的城墙。</p><p class="ql-block"> 当时,已经成为玉皇大帝的张友仁(张百忍)听闻了自己家乡的困境。他虽高居天庭,但心系故土,决定出手相助。为了不惊扰凡人,他决定动用神力,暗中为家乡完成这一浩大工程。</p><p class="ql-block"> 于是,他下令派遣了七位擅长建筑与工事的仙女,在某个夜晚下凡到亳州,命她们在一夜之间,趁凡人熟睡之际,为亳州修筑起一座完整的城墙。</p><p class="ql-block"> 仙女们领命后,飘然降临亳州。她们施展仙法,运来神石仙土,工程进展神速。只见泥土自动垒起,石块自行合拢,城墙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夜色中不断延伸、加高。</p><p class="ql-block"> 按照计划,在五更天亮、鸡鸣之前,这座城墙就能完全合拢,成为一座固若金汤的完美城池。</p><p class="ql-block"> 然而,就在城墙即将合拢,只差东北角一小段的时候,发生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插曲。</p><p class="ql-block"> 一位起早贪黑做豆腐的亳州老汉,为了赶早市,在天还没亮时就起身磨豆子。他推磨时,看到窗外天色似乎有了一丝微光(可能是月光或星光),误以为天快亮了。为了催促自己,他学着公鸡“喔喔喔”地叫了几声,想给自己提提神。</p><p class="ql-block"> 这声“鸡鸣”,在天庭的律法中是一个信号——白昼将至,仙人必须停止在凡间的施法活动,返回天庭。</p><p class="ql-block"> 听到鸡鸣,七位仙女心中一惊,以为天规不可违,必须立即收工。她们虽然为功亏一篑感到惋惜,但也无可奈何。于是,她们立刻放下手中的工作,收起法术,驾起祥云,返回天宫向玉皇大帝复命去了。</p><p class="ql-block"> 留下的“杰作”:亳州的不完整城墙。</p><p class="ql-block"> 就这样,亳州的城墙虽然大部分已经筑好,高大坚固,但唯独在东北角留下了一个缺口,无法闭合。后来,人们虽然尝试用人力去修补这个缺口,但奇怪的是,无论怎么修,修补的地方总是容易坍塌,远不如仙女所筑的那般坚固。</p><p class="ql-block"> 于是,亳州古城墙就永远地留下了这个“不完整”的印记。</p><p class="ql-block"> 这个传说不仅仅是一个解释风物由来的故事,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p><p class="ql-block"> 1. 对“不完美”的哲学诠释:中国人常说“月满则亏,水满则溢”。亳州城墙的缺口,恰恰体现了这种“大成若缺”的哲学思想。世上没有绝对的完美,留有缺憾,有时反而是一种长久的存在之道。</p><p class="ql-block"> 2. 人与神的“契约”:传说强调了天规的不可违背。即使贵为玉皇大帝,派出的仙女也必须遵守“鸡鸣收工”的天地法则。这反映了古人对自然规律和宇宙秩序的敬畏。</p><p class="ql-block"> 3. 地方认同与自豪感:这个传说将亳州城墙的修筑与最高天神玉皇大帝直接联系起来,极大地提升了亳州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我们的城墙是玉皇大帝派仙女来修的!”这成为亳州人一份独特的、引以为傲的文化记忆。</p><p class="ql-block"> 4. 对历史事实的浪漫化解释:在真实历史中,城墙因战争、洪水、年久失修或城市规划变化而出现残缺是常有的事。这个传说为这种历史现象披上了一层浪漫的神话外衣,使其不再是遗憾,而成了一个有来历、有说头的“仙迹”。</p><p class="ql-block"> 至今,在亳州的老人口中,依然会提起这个故事。那个传说中的“东北角缺口”,也成为了亳州古城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文化地标,无声地诉说着那段与玉皇大帝和七位仙女相关的神奇往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