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啥玩意儿?

行者Terry

<p class="ql-block">在距离大同市中心约31km的云州区杜庄村石板沟,有一处不是被人忽略无视,就是被人不屑一顾的冷门景点——土林,貌似都是小众人群前往,这个“土林”究竟是啥玩意儿?</p><p class="ql-block"> 其实!这是一处经历了数百万年漫长而复杂的地质演变形成的地质奇观,它的前身为古大同湖遗址。据考证,大同土林的形成始于200-300万年前的新生代中新世时期,当时的大同盆地还是一个内陆湖泊,面积曾达上万平方公里,由于湖泊周围的山体遭受风化剥蚀,泥沙和砾石被地表水带到湖里,然后一层层沉淀叠加,逐渐形成了数百米甚至上千米厚的河湖沉积地层;随着地壳抬升、湖水退去,古大同湖慢慢干涸,这些半胶结的河湖沉积地层暴露出地表;漫长的岁月里,这些暴露的河湖沉积地层,在风化、雨水淋蚀及盐碱析出作用下开始被塑造,由于土层中含有的铁质胶结物,像一顶“钢盔”保护着顶部,最终使得下方的土柱耸立了起来,然后被大自然切割成千沟万壑的各种形态;在经过沉积物堆积、地壳抬升与湖水退却和大自然侵蚀作用塑造这三个关键阶段的运动,土林这一独特的地质景观才被造就于世。</p><p class="ql-block"> 土林的形成需要满足四个必要条件:一是半松散、半固结的碎屑沉积物的物质基础;二是处于盆地边缘,为流水侵蚀提供势能的地形条件;三是铁质风化壳或铁质胶结砂砾层作为保护盖层的保护层;四是干旱-半干旱、降雨量少的气候环境;条件比较苛刻,所以这种地质地貌在国内并不多见。</p><p class="ql-block"> 由于土林是一种“活”的地貌,时刻处于侵蚀与稳定的动态平衡,每一场暴雨都会让部分土柱坍塌,同时又塑造出新的形态,这种易变性使得土林景观不断变化,老的景观逐渐消亡,新的景观又不断脱颖而出,可以说是看一眼、少一眼,今年看和明年看又不一样,这种动态演化过程中的景观,实为难得!</p><p class="ql-block"> 大同土林是华北地区唯一的土林景观,与云南元谋土林、西藏阿里扎达土林并称“中国三大土林”,看过这瞧上去土里土气的玩意儿,实为大自然的艺术杰作后,心里头对大自然的敬畏又多了好多,土林的原始苍凉和变幻莫测,深深地扎根在脑海里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