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子洲头的凝望:一尊雕像与一座城市的对话

木子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长沙之行,最难忘的是清晨漫步橘子洲头的那一刻。湘江在身侧缓缓流淌,微风拂面,远处一座巍然耸立的雕像在晨光中渐渐清晰。那是青年毛泽东的艺术雕塑,以花岗岩雕琢而成,仅头部与肩部便已气势恢宏。雕像面容庄重,目光如炬,仿佛穿透岁月,注视着这片他曾经挥斥方遒的土地。据《湖南通志》记载,橘子洲自古为湘江胜景,而今这尊高达32米的雕塑,更让此地成为精神地标,象征着革命理想的萌发与坚守。</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站在雕像前的绿地上,视野开阔。蓝天白云之下,草坪鲜绿如茵,山丘与林木错落于背景之中,构成一幅动静相宜的画面。阳光洒在石像上,纹理分明的雕刻线条诉说着匠人的心血,也映照出历史的厚重。我久久驻足,仿佛听见百年前那位青年在岳麓书院外高声诵读“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回响。这里不仅是纪念,更是一种精神的延续。</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