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日前,内蒙古90岁的王瑞森老人,从2003年开始,已自驾游遍祖国的大好河山的新闻上了热搜。90岁,自驾游23年——这两个数字,再一次刷新了我的认知。</p><p class="ql-block"> 90岁高龄,能驾车,带着老伴,参加玩车节,自驾游全国……当把所有这些信息叠加在一起,除了不可思议,就是佩服不已。</p> <p class="ql-block"> 是什么给了老人如此强大的动力?</p><p class="ql-block"> 梦想,自驾游的梦想。当然,这个梦想诞生于退休后。对多数人而言,年值退休,已经不起折腾,保重身体、安享晚年是最大的筹谋。退休后才开始驾车周游,无疑危险而让人担忧。但人家确确实实地去做了,不仅没有发生危险,也没有给人造成担忧。</p> <p class="ql-block"> 是什么给了老人如此强大的底气?</p><p class="ql-block"> 功夫,懂技术的功夫。16岁时,老人就有铁匠和机工的底子,这技术让他成为一名抗美援朝的支前人员。年轻时打下的底子,受用一生。</p> <p class="ql-block"> 是什么给了老人如此持久的保障?</p><p class="ql-block"> 规划,个性化的规划。先走艰苦的地方。刚开始精力好些,一天能开10个小时,近两个月跑了一万六七千公里;现在精力差些,最多一天跑五六个小时,20天跑3000公里。这驾驶规划,安排得妥妥的,像极了战略部署。</p> <p class="ql-block">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用这句话形容王瑞森老人,再恰当不过。</p><p class="ql-block"> 这不是无聊的拆解,也不是废话式的提问。只有对王瑞森老人的自驾游壮举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我们才不会盲目赞叹,佩服也有了实打实的依据。</p><p class="ql-block"> 当一个人心怀赤诚并全力以赴时,纵使年岁已高,“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疑问,也终将化为世人由衷的惊叹。</p> <p class="ql-block"> 由此联想到更多人的退休生活。如何做到退而不焦、退而不空,做到退后有所依、退后有所乐?是不是退前就应该规划一下?当然,这规划得是自己热爱的,乐意去做的。</p> <p class="ql-block"> 进一步联想到更多早晚都会退休的人。莫说时间尚早,没得工夫,须知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莫说想得太早,强装老成,须知未雨绸缪,贵在当初。</p><p class="ql-block">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预防老年痴呆,不是等到老了才预防,年轻的时候就开始预防,有何不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