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讯自京传,荣光馈故乡!

夏霜

<p class="ql-block">昵称:夏霜</p><p class="ql-block">文:夏霜</p><p class="ql-block">美篇号:283413658</p><p class="ql-block">图片:自拍</p> <p class="ql-block">各位亲朋:</p> <p class="ql-block">  指尖轻触北京寄来的烫金喜报,暖意瞬间漫遍全身——我的散文《归乡,赴一场新春之约》,在第五届“三亚杯”当代华语文学大赛中喜获一等奖!更受邀于12月5日至8日奔赴海南三亚,与来自全球的99位华语作家齐聚颁奖盛会,在碧海银沙间共赴三日采风之约。</p> <p class="ql-block">  本次大赛由中国散文网与华夏博学国际文化交流中心联合主办,得到《人民政协网》《中国网》《中国青年网》《环球网》等中央级媒体全程宣传报道,赛事资讯全网发布近百条;《散文选刊》《延河》《中华诗词》等顶尖文学期刊同步追踪获奖作品动态,影响力覆盖全球华语创作圈层。这份荣誉,是意料之外的惊喜,更是沉淀在岁月里的深情回响。</p> <p class="ql-block">  这场文学赛事的厚重分量,至今想来仍让我心怀敬畏。大赛共吸引8379位创作者参赛,他们来自中国内地及港台地区,更有美国、英国、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的华文创作者踊跃参与。每一篇参赛作品,都是创作者以心血为墨、以深情为笺的赤诚之作。中国散文网作为主办单位之一,向来以发掘优质散文创作、推动文学事业发展为己任,此次盛赞赛事“展现中文独特魅力,传承优雅古典汉语”。而我的文字能在数千份佳作中脱颖而出,即将与其他99篇获奖作品一同结集出版、走向世界,这份来自文坛的认可,远比任何物质奖励都更为珍贵厚重。</p> <p class="ql-block">  我深知,这篇《归乡》能够获奖,功劳从不在我的笔端,而在故乡江洪渔港的每一寸土地、每一缕烟火中,更在那些艰难岁月里向我伸出温暖之手的亲人师长。</p> <p class="ql-block">  是北部湾的海风,吹拂数十载,将渔港的渔火、潮汐的律动、沙滩的细腻都镌刻进我的生命,让我书写归乡之时,字里行间都浸润着海的咸鲜与温情。文中那些打动读者的雷剧唱腔、雷歌调子,还有小食街上烤鱿鱼的滋滋声响,都是故乡最鲜活的馈赠——如今的江洪渔港早已凭借“海鲜江洪”品牌声名远扬,开渔周、海上龙舟赛等特色活动吸引着八方宾客,民俗文旅与海鲜饮食文化蓬勃发展,这份蓬勃生机,正是我落笔成文的底气所在。</p> <p class="ql-block">  是家乡的父老乡亲,过年时递来的一杯热茶,海滩、鱼市上一句关切的问询,闲谈时家长里短的絮语,这些最朴素的日常点滴,构筑起我创作中最温暖的底色。</p> <p class="ql-block">  记得15岁那年升高中考试,我在江洪公社语文科独占鳌头,但命运的风突然转向——我没能走进梦寐以求的高中校园,只能被迫辍学,去农村小工厂当工人。那天,送我去工厂的路,走得格外沉重。母亲牵着我的手,一步一步爬上羊肠小道的长坎,她的手掌粗糙得像老麻筋,却攥得格外用力。眼眶红得发亮,却硬是咬着牙没掉一滴泪。快到工厂门口时,她突然停下脚步,紧紧把我搂进怀里,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颤抖:“孩子呀,廖老师特意找到我,说你文章顶呱呱,是块吃笔墨饭的料!你可千万别丧志叹气,你以前给我讲高玉宝的故事,说他没上过多少学也能写出好书,妈信你,你一定能出息的!”</p> <p class="ql-block">  更让我刻骨铭心的是廖思仁老师的恩情。15岁那年,我被迫斩断高中求学梦,一头扎进农村小工厂的机器轰鸣声里。冰冷的钢铁、重复的劳作、看不到希望的日子,让我不止一次把写满字迹的本子藏进箱底,摸着纸页时,连呼吸都带着委屈的颤抖,真的想彻底与文字诀别。日子像一张密不透风的网将我困住,那些曾经写给星空与田野的文字,在现实面前显得格外苍白。</p> <p class="ql-block">  就在我快要被生活磨去所有棱角时,廖老师辗转找到工厂,隔着嘈杂的车间声响,他紧紧握住我沾满油污的手,眼神亮得像燃着的灯:“你的文字里有生活的温度,千万别丢,坚持下去就有光。”这句话,像一把钥匙撬开了我灰暗的世界。此后无数个疲惫的深夜,下班回到狭窄的隔层小阁楼,哪怕只剩一点煤油灯的光亮,只要想起老师的眼神,我就会重新拿起笔,把委屈、思念与期盼都写进文字里。那些文字曾被汗水浸湿,曾被泪水打湿,却始终没被放弃。可以说,没有廖老师当年那双手的拉拽、那句话的点亮,就没有能在报刊、自媒体发表文章的我,更没有今天握着获奖喜报的我。这份恩情,早已刻进我的生命里。</p> <p class="ql-block">  还有每一位读过我文字的朋友,《归乡》文章发表后,你们的每一条留言、每一个点赞都像温暖的光。你们说“从你的文章里看到了家乡的模样”,这份懂得与共鸣,成了我笔耕不辍的不竭动力。</p> <p class="ql-block">  这篇文章最初发表于2024年2月1日《美篇》【秀秀我的家乡美】栏目,更有幸被《美篇》总部评为“双精”作品,累计吸引近两万读者阅读。刊出仅数小时,便收获了文坛前辈与资深评论员的一致赞誉。</p> <p class="ql-block">  《美篇》文学领域优质作者、创作学院优秀导师唐瑭老师感慨道:“夏霜老师这篇文章,以细腻的笔触和深情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新春归乡画卷。作者通过对家乡江洪镇的深入刻画,展现了春节期间的热闹景象与家乡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与热爱。文章结构清晰,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如同一首赞美家乡的抒情诗。作者从归乡的路途开始,逐步展开对家乡的描绘,从城市的喧嚣到乡村的宁静,再到渔港的热闹与海岛的美景,每一处都刻画得栩栩如生。特别是对春节氛围的营造,通过鞭炮声、烟花棒、孩子们的欢笑等细节,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那份浓厚的节日氛围。同时,文章也不乏对家乡文旅产业的介绍,展现了家乡的发展变化与蓬勃朝气。此外,作者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也融入了深厚的情感,使得文章既有景色的美,又有情感的真,读来令人动容。盛赞!”</p> <p class="ql-block">  栏目著名主持人天马行空先生写下评论:“(夏霜)老师以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情感,描绘了春节期间回到家乡江洪镇的所见所感。文章通过对家乡自然风光、民俗文化和文旅产业发展的独特魅力的刻画,穿插春节热闹氛围的描写,借助镜头下渔港、海滩、海岛等场景的细致描摹,展现了江洪镇的无限魅力,用真情生动勾勒出一幅充满烟火气与自然之美的画卷。文章最后以品尝家乡美食、赞叹家乡文旅产业发展收尾,表达了对家乡的深厚眷恋和自豪之情,以及对家乡未来的美好祝愿。为老师精彩美文点赞,秀美家乡在我们心中!”</p> <p class="ql-block">  《美篇》首席评论员苏萍老师亦给予高度评价:“夏霜老师以生动的叙述和丰富的情感,描绘出对家乡江洪镇的深厚情感和春节时的热闹场景。文章按照时间顺序,从归途、除夕到大年初一,再到夕阳西下,结构紧凑,层次分明。不仅描述了家乡的自然风光,还展示了当地的文化特色,如雷剧、雷歌和小食街,让读者对江洪镇有了更全面的认识。结尾感人,以‘无论未来我行至何方,这份浓浓的乡情,都将永远萦绕在我心间’作为结尾,强化了主题,给人以深刻的情感共鸣。这是一篇情感丰富、细节生动、结构清晰、语言优美的佳作,成功展现了老师对家乡的深情和热爱。”</p> <p class="ql-block">  一纸荣誉,是个人的幸运,更是故乡的荣光!是江洪渔港的山山水水、烟火人间,赋予我最鲜活的创作灵感;是母亲的嘱咐,是廖老师救赎般的教诲,是亲友们始终如一的支持,给予我穿越风雨的勇气;更要向唐瑭老师.、天马行空先生、苏萍老师致以最滚烫的谢意——2024年文章发表那天,我盯着屏幕既期待又忐忑,是你们三位前辈在百忙之中逐字研读我的拙作,没有丝毫敷衍,反而精准捕捉到我藏在文字里的故土深情与创作初心。</p> <p class="ql-block">  唐瑭老师说文章“如抒情诗”,点出了我想藏在文字里的温柔;天马行空先生赞其“有烟火气”,读懂了我笔下家乡的温度;苏萍老师点出“结构清晰”,认可了我笨拙却真诚的表达。这些评价不是空洞的赞誉,是隔着屏幕的懂得,是对一个普通创作者最大的肯定。在文学这条孤独的路上,我曾无数次怀疑自己的文字是否值得被看见,是你们的点评像三簇温暖的火焰,照亮了我的创作之路,让我确信:写好身边的风景、心中的乡情,就是最动人的创作。这份知遇之恩,重逾千斤,我会一辈子刻在心里!</p> <p class="ql-block">  12月初的三亚之行,我定会带着故乡的嘱托与期盼,带着各位前辈与亲友的祝福,郑重领受这份荣誉。我更会把江洪渔港的故事深深珍藏,在与全球99位华语作家交流的舞台上,尽情讲述这里的一切:讲“江八鲜”的鲜甜滋味、海滩音乐的浪漫氛围,讲雷剧的婉转唱腔、小食街的烟火气息,讲父老乡亲的淳朴善良、小镇发展的蓬勃生机,让更多人看见这座海滨小镇的独特魅力,让江洪的名字,借着文学的力量传得更远、更久!</p> <p class="ql-block">  往后余生,我仍将以笔为犁,以情为种,在文学的土壤里深耕不辍。我会继续书写故乡的草木山川、人间烟火,记录家乡的变迁与温暖;会把对廖老师的感恩、对三位前辈的敬意、对亲友的惦念,都融入每一个文字里,让这份跨越岁月的温情与认可,在纸上绽放持久的光芒。我愿做故乡最忠实的“代言人”,让更多人因我的文字而来,爱上江洪、眷恋江洪!</p> <p class="ql-block">  再次深深感谢故乡的滋养与馈赠,感谢母亲的嘱托,感谢廖老师的教诲与指引,感谢唐瑭老师、天马行空先生、苏萍老师的提携与鼓励,感谢亲友们的支持与陪伴,更感谢《美篇》平台的认可与推广,感谢近两万读者的喜爱与共鸣!这份荣光,属于我,更属于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属于每一位热爱家乡、温暖善良的人!</p> <p class="ql-block">  此致</p><p class="ql-block">敬礼!</p> <p class="ql-block"> 夏霜</p><p class="ql-block"> 2025年11月5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