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霾<br><div>今天是中亚五国游行程的第九天。<br><br>早餐后,8点出发,离开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去乌兹别克斯坦的旧都——撒马尔罕,行程约290公里,用时7个半小时。</div> 路遇一辆河南牌照(豫P-)的工程车。 中途在服务区休息时,有一塔国老头过来用肢体语言邀请我与他合影,另一老头用手机为我们拍了照(另有几位团友也加入了合影)。<div><br>还有一个小男给我们美女团友送小零食,大家围着小帅哥拍照,还将小男孩抱了起来,小孩的一家几口人也是中途在这里停车休息的。</div><div><br>这几天,在中亚这几个国家,无论走到哪里,当地人都会主动用中文“你好”跟我们打招呼,尤其是小朋友们,真的好热情啊!</div> 小男孩儿和他的家人们。 原计划我们是过境到乌兹别克斯坦后再用午餐,但时间有些过晚了,经塔、乌两国的地接导游及领队会商后,决定在塔国用完午餐后再过境到乌国。<div><br><div><div>中午12点,我们在边境口岸所在的彭吉肯特市郊外的一个度假村用了午餐(鸡肉土豆泥米饭)。</div></div></div> <div><br></div><div><br></div> 在彭吉肯特口岸,14点开始过塔-乌边境口岸。由于是小口岸,两国海关之间的距离不算远,我们自己拉着行李步行从塔吉克斯坦走到了乌兹别克斯坦,40分钟后完成过境程序。 过境后,乌国的导游(中文名字叫“高兴”)接到了我们,我们乘坐乌国的大巴车,前往乌国的第二大城市——撒马尔罕。 <b>撒马尔罕</b>是乌兹别克斯坦第二大城市,撒马尔罕州首府,也是著名的旅游城市(童话故事《一千零一夜》的起源地)。全市总面积123.82平方公里,人口为 55.94 万。撒马尔罕是中亚最古老的城市之一,丝绸之路上重要的枢纽城市,也是古代花拉子模帝国、帖木尔帝国的首都,素有“<b>中亚的雅典</b>”之称。自古以来,印度,波斯,突厥,中国等国家都曾在此留下足迹,同时留下的还有灿烂的精神财富。使得撒马尔罕成为公认的“<b>世界文明的十字路口</b>”,诸多古文明交融碰撞,经过历史更迭和岁月发酵,善于经商的粟特人把撒马尔罕建造成一座美轮美奂的都城。 在乌兹别克语中,撒马尔罕意为“肥沃的土地”,中国古代称之为“康居”,《隋书·西域记》把撒马尔罕称为康国;唐慧超《往五天竺国传》称作康国;唐杜环《经行记》也称作康国;元时耶律楚材称其为“寻思干”,他说:“寻思干者西人云肥也,以地土肥饶故名之”。是乌兹别克斯坦最大的棉花、丝绸和葡萄酒产地之一。 《<b>射雕英雄传</b>》描述了成吉思汗攻打这座城市,郭靖在这里立下了大功。西游记的唐僧——玄奘西去印度,也曾路过此地。 <div>关于撒马尔罕的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大约是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粟特人开始在撒马尔罕建都。公元前4世纪,当<b>亚历山大大帝</b>攻占该城时不禁赞叹:“我所听说到的一切都是真实的,只是撒马尔罕要比我想象中更为壮观。”</div><div><br></div>1219年,撒马尔罕是花剌子模帝国的新都和文化中心,被成吉思汗攻陷之后,基本上全部摧毁了。现在所看到古城内的大多数建筑,则是由后来的帖木儿大帝敕令修建的。在帖木儿王朝(1370-1499年)统治期间,撒马尔罕迎来了历史的高光时刻。他的大军横扫波斯、印度、高加索、阿塞拜疆和蒙古。他发誓要让撒马尔罕成为亚洲之都。因此他把从亚洲各地劫掠来的珍宝堆积在撒马尔罕,他从印度波斯和叙利亚抓来制瓦工、建筑师、宝石雕琢工人、玻璃制造工、画师……在他的监督下建造了最辉煌的宫殿和清真寺。这个城市由此成为中亚乃至世界财富和奢华的中心。<div><br></div><div>撒马尔罕——一座废墟上的天堂之城,一次次战争、劫掠和地震,又一次比一次更加壮丽地重建起来,几千年屹立不倒。独立后,政府抓紧创建民族凝聚力,投资古城的维护和修缮,逐步恢复往日的辉煌。</div> <div>撒马尔罕有“名胜古迹博物馆”的美称。整个城市根据年代的不同,分为“阿夫拉西亚(Afrasiab)遗址区”、“帖木儿时期建成区”、“沙俄-苏联时期建成区”等不同的区域,城市中保存了大量帖木儿时期的宗教、文化建筑和格局较为完好的传统住宅区。</div><div><br></div><div>2000年,撒马尔罕古城<b>整体</b>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SECO)列入世界人类文化遗产的保护名单中。</div> <a href="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2%92%E9%A9%AC%E5%B0%94%E7%BD%95/3451285"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撒马尔罕是一座非常值得探访的城市</a> 过境后,继续行驶1个小时,进入了撒马尔罕。 我们的车路过<b>帖木儿广场</b>(Amir Temur Maydoni)。 <b>帖木儿</b>(1336年4月9日~1405年2月18日),绰号“帖木儿兰”(即“跛足帖木儿”,年轻时受伤)。出生于撒马尔罕,他出身突厥化的蒙古贵族,是察合台汗国的驸马。1362年,与大舅哥、赫拉特(今阿富汗西部)领主迷里忽辛联合起兵反抗东察合台贵族,通过扶持傀儡哈比勒沙的方式分治河中(锡尔河、阿姆河流域,现乌兹别克斯坦)。1370年,帖木儿杀死了大舅哥,夺得西察合台汗国政权,建立帖木儿帝国,定都撒马尔罕,改称“苏丹”。随后征战四方,干掉东察合台汗国,征服波斯全境,北上扫荡金帐汗国,东征印度德里苏丹国,西征叙利亚,败马穆鲁克王朝,大败奥斯曼土耳其,俘苏丹巴耶塞特一世。经过一系列的征服,形成东起北印度,西达小亚细亚,南濒阿拉伯海和波斯湾,北抵里海、咸海的大帝国。帖木儿大帝一生征战40年无败绩。<div><br></div><div>1404年11月帖木儿率18万大军东征<b>明朝</b>,1405年2月18日病逝于讹答剌,享年69岁。</div><div><br></div><div>帖木儿的妻子是西察合台汗国合赞汗之女。<br><br>帖木儿主要有四个儿子:长子只罕杰儿、次子乌马儿<b>·</b>沙黑早逝,三子米兰沙坠马致残,亦先于帖木儿逝世。四子沙哈鲁(Shah Rukh),名沙赫<b>·</b>鲁赫,为帖木儿帝国第四位苏丹(1409年~1447年在位)。</div><div><br></div><div>帖木儿在世时曾将领土分给子孙,并指定其长孙皮儿·马黑麻(1374年~1407年,帖木儿长子只罕杰儿之子)为嗣君。帖木儿去世后,其后裔立即开始争夺王位的斗争。皮儿<b>·</b>马黑麻因远在阿富汗,撒马尔罕遂为帖木儿的另一孙子哈里勒所夺据自立为汗。皮儿<b>·</b>马黑麻率军前去争位,被哈里勒打败,退回阿富汗,后被部下所杀。</div><div><br></div><div>帖木儿第四子沙哈鲁以为皮儿<b>·</b>马黑麻报仇为名,进军河中,夺取帖木儿王位,将伊剌黑封为哈里勒封地。因此,原帖木儿王朝的所有领土,除西波斯以外,都由沙哈鲁统一起来。西波斯的帖木儿后裔不久为被土库曼人的黑羊王朝所灭。沙哈鲁的控制区只限于河中、阿富汗和波斯东部。<br>除武功显赫,沙哈鲁还特别注重文教建设。在首都撒马尔罕创立大学,渐取代巴格达的文化地位,成为河中的学术中心。沙哈鲁当政时,同中国明朝之间贡使往来不断,官私贸易十分活跃。<br>沙哈鲁命其长子兀鲁别克驻撒马尔罕镇守河中,自己则仍以赫拉特为首都。</div><div><br></div><div>沙哈鲁死后,帖木儿帝国大乱。在争位战争中,兀鲁别克被自己的儿子阿卜拉·拉迪卜所杀,而后者又被兀鲁别克的亲信杀死。河中地区的政权最后落到米兰沙之孙阿布<b>·</b>赛义德的手中。而呼罗珊地区则被帖木儿次子乌马儿<b>·</b>沙黑·米尔扎的后代苏丹·侯赛因·拜卡拉所占据。沙哈鲁的帖木儿朝遂一分为二。</div><div><br></div><div>1501年,乌兹别克汗国击灭河中地区的帖木儿王朝;1507年5月,灭呼罗珊帖木儿王朝。河中地区形成了由乌兹别克人建立的封建王朝。但帖木儿的家族并没有因此全部消失,帖木儿的六世孙巴布尔以喀布尔为根据地力图复辟,失败后进入印度,于1526年建立了莫卧儿帝国。从而在一定意义上延续了帖木儿帝国。</div> 在撒马尔罕新市区中心,矗立着一座帖木儿大帝的雕像,作为整个城市辐射中心。 第一站,我们来到古尔·埃米尔陵墓参观。 <b>古尔·埃米尔陵墓</b>(Gur-Emir Mausoleum)是一座砖石砌成的伊斯兰风格的建筑,有一个巨大的拱门和一个蓝色穹顶,四周镶嵌着用玛瑙方砖组成的金碧辉煌的壁画,彩砖、壁画、金饰,交相辉映,浑然一体。底部建筑用各种颜色的砌面装饰。 整个陵墓雄伟壮观,色彩华丽。墓门和栏杆都有精细的石、木雕刻,陵墓内壁下部全用大理石砌成,上部用彩砖嵌成各种几何图案和阿拉伯字母。整体雄伟壮观、富丽庄严。 帖木儿画像及陵墓的模型。 <b>古尔·埃米尔陵墓</b>是著名的中亚建筑瑰宝,始建于1403年。 这里长眠着一位曾让欧亚大陆震颤的征服者——<b>帖木儿</b>。<div><br></div><div>墓内共有9个石椁,分别安葬着帖木儿、帖木儿的三子米兰沙和四子沙哈鲁(为帖木儿帝国第四位苏丹,1409年—1447年在位。他的皇后Gawhar Shad Agha却葬在赫拉特)、两个孙子(其中一个是兀鲁别克)、兀鲁别克的两个儿子、帖木儿的宗教老师米尔·赛义德·巴拉卡以及帖木儿的朋友。<div><br></div><div>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帖木儿之孙兀鲁别克为帖木儿建的墨绿色玉墓冢(墨绿色的玉石来自蒙古),在阳光照射下显示异样光彩。</div><div><br></div><div>帖木儿墓上写着:“<b>谁掘我的墓,谁就遭殃</b>”。</div></div> 前苏联历史学家不顾当地人的劝阻,于1941年6月8日揭开这些棺木,其中帖木儿的尸体保存得很好,他的右腿在20岁左右时曾经骨折,由于正骨手术的错误,使他终生致跛。兀鲁伯的头颅被斩。尸体形象和有关历史纪述都吻合一致。考古队把帖木儿棺椁运到莫斯科的两周后(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就开始进攻苏联,苏联卫国战争导致了近两千万人死亡。人们认为这是帖木儿亡灵对打扰者的报复。<br><br>1942年,苏联政府下令将帖木儿的遗骸重新安葬,并举行了隆重的伊斯兰仪式,似乎是在平息这场“<b>诅咒风波</b>”。 棺椁分布图。 <div>墓中的九具棺椁为:</div><div><br></div>1. 埃米尔帖木儿(1336~1405年)<br>2. 米尔扎•兀鲁别克(帖木儿的孙子,1394~1449年)<br>3. 穆罕默德•苏丹(帖木儿的孙子,1374~1403年)<br>4. 米尔•赛义德•巴拉卡(帖木儿的导师,1404年去世)<br>5. 赛义德•乌马尔(帖木儿的好朋友)<br>6. 沙哈鲁•米尔扎(帖木儿的四儿子/兀鲁别克的父亲,1377~1447年)<br>7. 米兰沙(帖木儿的三儿子,1366~1407年)<br>8. 阿卜杜拉•米尔扎(兀鲁别克的儿子,1420年去世)<br>9. 阿卜杜拉•赫曼•米尔扎(兀鲁别克的儿子,1421~1432年) 和所有的穆斯林陵墓一样,石头算是墓碑,真正的墓穴一般都在下面的一个封闭的空间内。<div><br></div><div>但真正的墓室没有开放。</div> <a href="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113328718487283/"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探秘撒马尔罕古尔·埃米尔陵墓</a> 据说,帖木儿早前已经在一个叫沙赫里萨布兹的地方为自己修建了一座坟墓。<br><br>古尔•埃米尔陵墓本来是帖木儿为先他而去的长孙子、他心目中的继承人穆罕默德•苏丹(1374-1403年,长子之长子)修建的宫殿(现仅修复了其中的陵墓部分)。阴差阳错的是,1405年冬,正打算攻打中国的帖木儿意外死于肺炎,但当时返回沙赫里萨布兹的道路被雪封锁,于是他只能被安葬在这里。后来,这里成为了帖木儿及其家族陵墓群。<br> 19世纪末一场大地震过后,这里几乎被彻底遗弃了。 <a href="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yK4y1D7xj/"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帖木儿的子孙们</a> 古尔埃米尔陵墓不仅是一座建筑杰作,更是一本厚重的史书,记录着帖木儿帝国的辉煌与阴影。无论是精美的穹顶、神秘的诅咒,还是那位跛足帝王的传奇人生,都让这座陵墓成为中亚最引人入胜的历史遗迹之一。 <b>“比比-哈尼姆”清真寺</b>(Bibi-Khanym Mosque)是中亚第一大的清真寺,也是世界上伊斯兰世界最大的清真寺之一,从现在发掘的遗址看,它的面积大约是100*140米,同时期的苏丹哈桑清真寺(位于开罗)面积才有60*120米。“比比-哈尼姆”清真寺拱门高38米,中央大厅的穹顶高41米。 “比比-哈尼姆”清真寺建于1399~1405年,它是以帖木儿的原配夫人萨莱•穆尔克•哈尼姆的名字命名,以表达对她的敬意。这座清真寺是帖木儿大帝远征印度归来后,由掳掠各国的工匠修建,是当时全世界最大的清真寺。当初,寺里的穹顶曾与天堂相比,而它的前廊与银河相喻,彰显了帖木儿的雄心。<br> 清真寺没开放,内部还没修复。 “比比-哈尼姆”清真寺是当时撒马尔罕穆斯林星期五做礼拜的地方,据说每逢星期五都有成千上万的穆斯林男人来这里做礼拜。 清真寺内现已成为当地手工艺品和旅游纪念品的市场。 其实这座清真寺名字不叫“比比-哈尼姆”清真寺,他的标准名字应该是——<b>帖木儿(比比-哈尼姆)清真寺</b>。 清真寺的庭院中央有一座巨大的古兰经大理石雕刻,据传,妇女从下面爬过去,可以保佑自己多多生育。现在用玻璃罩保护起来了。 这座清真寺虽然代表了当时世界上最高超的建筑技艺,但是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能工巧匠并不熟悉中亚的自然环境,盲目追求高大,让这座建筑刚刚竣工就开始出现垮塌的痕迹。加上中亚多地震的原因,整个建筑在1897年的地震中被严重损坏,直到今天,它结构上的缺陷也没法完全修复。因此整个建筑外表巍峨,细看却是遍身倾颓摇摇欲坠的样子。 <a href="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6hymBCEA8/"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撒马尔罕的比比哈努姆清真寺</a> 对面是<b>比比哈尼姆陵墓</b>,墓主是帖木儿的一位中国妃子,来自东察合台汗国的贵族家庭(据说是成吉思汗的嫡孙女),那时以中国人的长相为美。陵墓内部分两层,内部第一层中间有一个像天井一样的回廊,墓在下面一层。它的圆顶采用几何星形马赛克嵌板装饰,非常有特点。<br><div><br></div><div>我们只是远观一下。</div> “比比-哈尼姆”清真寺旁边就是<b>Siyob巴扎</b>,进去闲逛了一圈,里面的各式粮食、蔬果、乳制品、肉类和鱼以及日用品等应有尽有。我们一分钱也没花,因为口袋里没有当地货币。<div><br></div><div>出了巴扎,见到了导游高兴,我们立即跟他换了一些当地货币,主要是用于买水果和上厕所等。</div> 晚餐是一项乌兹别克族民俗家访活动。<div><br>到一家“手抓饭”饭庄,观摩制作当地特色手抓饭(主料为大米、胡萝卜和羊肉或牛肉、亚麻籽油)。并和热情好客的乌兹别克族人一起唱歌、跳舞,品尝“手抓饭”。</div> 晚餐后,入住撒马尔罕国际会议中心。<div ><br ></br></div><div >2022年9月16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在这个国际会议中心举办,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了会议。我们的酒店就在习近平总书记住的酒店(明宇豪雅酒店)边上——明宇丽雅酒店。<br ></br></div> 今天酒店的 Wi-Fi 杠杠的,不愧是国际会议中心园区。 到阳台观夜景。 9月24日,晴<br><div>中亚五国游第十天。</div> 拉开窗帘,到阳台上吹吹晨风(与上图同位置)。 今天的时间充裕,出发时间延后,早餐后出来转转。<div><br></div><div>我们酒店的外景。</div> 明宇豪雅酒店。 国际会议中心的会场。 会场门前的一艘木船,上面挂满了儿童画。。 然后参观了国际会议中心的娱乐美食城。 来到市中心,参观兀鲁别克天文台。<div><br></div><div>兀鲁别克的雕像。</div> <b>兀鲁别克天文台</b>(Ulugh Beg Observatory)是兀鲁别克(帖木儿的孙子,帖木儿帝国第五位苏丹,1447~1449年在位。也是乌兹别克中世纪的学者、天文学家、诗人和哲学家)所建。天文台遗址是20世纪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比起一个统治者,令兀鲁别克更加著名的是他作为一个天文学家的成就。 他设计用来观察恒星位置的天体观测仪长30米,是15世纪20年代修建的一座三层楼高的观测台的部分,现在只剩下出土于1908年的仪器的弯曲轨迹。<br> 小型遗址博物馆有一些描绘兀鲁别克的微缩模型和一些从阿弗拉西阿勃出土的老陶器及其他文物。 这个兀鲁别克天文台是一个三层圆形建筑物,有独特的40米大理石六分仪和水平度盘,现在的遗址上还矗立着兀鲁别克发明的“六分仪”巨大模型。他当年就是用这一仪器,测出一年时间为365天零四个多小时,与现代科学计算出的结果几乎没有差别。六分仪安装在离地面11米深、2米宽的斜坑道里,部分伸出地面,坑道上面是兀鲁别克天文台博物馆。当年兀鲁别克天文台编制的《新天文表》,概述了当时的天文学基础理论和1018颗星辰的方位。 参观沙赫静达陵墓。<div><b><br></b></div><div><b>沙赫静达陵墓</b>(Shakhi Zinda Memorial Complex)建于14世纪和15世纪,由13座陵墓和一座清真寺组成。“沙赫静达”意为“永生之王”,是撒马尔罕的执政者及其家属的坟墓。建筑的基调为青色,以彩色陶瓷贴面作为装饰。</div> 其中最主要的一座是伊斯兰教创建人穆罕默德的堂弟库萨姆之墓。帖木尔大帝的妻子图玛•阿卡和侄女图尔坎•阿卡也葬在这里 成吉思汗毁灭这座城市100多年后,帖木儿大帝为这位圣徒重建了陵墓,而后,帖木儿和孙子兀鲁别克的一些女性亲属和宠臣也安葬于此。 陵墓的外墙和内部装饰以蓝色为主,瓷砖上的花纹和书法精美绝伦,被誉为“蓝色天堂”。<br> 陵墓群围绕着7世纪的库萨姆•伊本•阿巴斯的陵墓修建。阿巴斯是伊斯兰教的先知穆罕默得的一位堂兄弟,也是最早追随先知的圣门弟子之一,后来被派往中亚地区进行传教,是中亚地区最早进行伊斯兰教传播的先行者。 <div>走在这蔚为壮观华丽陵墓群,宛如穿梭于《一千零一夜》中的神话国度,丝毫不觉得这是为死人打造的安息之所。</div> 今天游览的时间很宽裕,中午回酒店休息两个小时,以躲避中午的酷热。 下午参观了雷吉斯坦广场。<div><br></div><div><b>雷吉斯坦广场</b>(Registan)位于撒马尔罕市中心的广场,“雷吉斯坦”意为“沙地”,是一组宏大的建筑群,建于公元15~17世纪。被誉为“中世纪中亚建筑的皇冠”、“撒马尔罕之心”,14到15世纪初这里是撒马尔罕的城市中心。</div> 建筑群由三座神学院组成。这三座建筑高大壮观、气势宏伟,内有金壁辉煌的清真寺。三座神学院虽建于不同时代,但风格组合相当成功,是中世纪中亚建筑的杰作。建筑外立面覆盖着精美的蓝色瓷砖,图案复杂,几何纹样和阿拉伯书法交织,展现了伊斯兰艺术的巅峰。 正面为<b>提拉•卡里(意为镶金的)神学院</b>,建于1646~1660年。这座神学院也是雷吉斯坦广场上最华丽的一座。现在一个工艺品商店。<br> 神学院中央是一个正方形的庭院,在神学院的四个角上,又各有一个宣礼塔。这样的神学院布局,就是后来帖木儿王朝及乌兹别克汗国所有神学院设计的参考范本,因此在中亚伊斯兰教建筑史上具有丰碑式意义。 清真寺内部,金碧辉煌。 广场左侧为<b>兀鲁别克神学院</b>,是三座神学院最古老的一座,建于1417~1420年,由帖木儿权盛时代的兀鲁别克主持修建。是15世纪最好的穆斯林学府之一。据说,兀鲁别克曾亲自在此授课。<br> 神学院拱门上部两侧绘有曼陀罗纹饰,内部四个角各有一个园顶的教学大厅,每个园形的大厅里面按十字形每个方向各有壁龛。神学院两侧的中央位置各有一个幽深的教学大厅。<br>兀鲁别克画像。 广场东侧为<b>希尔•多尔(意为藏狮的)神学院</b>,它的造型极为类似对面的神学院,几乎完全模仿,这座特别宏伟的神学院,其设计仅仅是形似而神不似,价值也远远不如兀鲁别克神学院。建于1619~1636年,共耗时17年才完成。<br>这座神学院大门上两侧采用了伊斯兰教严格禁止的动物和人像作为装饰,两侧各有一头狮子,在追逐一头白鹿,狮子的背上托着一个具有现实主义的人脸太阳。这种狮子和太阳的图样可能是撒马尔罕更古时期的标志图腾。这座神学院也因此得名“狮子神学院”。 晚餐在广场边上的餐厅吃烤肉喝扎啤。 晚餐后,又回到了广场观赏灯光秀(30分钟左右)。今天的灯光秀,是中文解说,因为有四川省的经贸代表团光临这里,我们跟着沾光了。导游说,每周有四天是当地语言解说,一天是英文的。 神秘的蓝色之都——撒马尔罕。帖木儿帝国时期, 撒马尔罕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中心,波斯、阿拉伯、印度和中国的艺术风格相互融合,体现在建筑和装饰中。蓝色建筑是其文化遗产的核心。大多建于帖木儿帝国时期(14~15世纪),这一时期是 撒马尔罕 的黄金时代,是帖木儿留给撒马尔罕最宝贵的艺术遗产。在撒马尔罕,不论你去参观任何古迹,都无法回避帖木儿这个名字,因为帖木儿是撒马尔罕的魂魄和象征。<div><br></div><div>资料显示,帖木儿时代的建筑师有明确的分工,是以“车间”为劳动团体组织在一起的,主要分为三部分:一部分主要从事砌体工程,一部分承担土木建构,第三部分负责装修工作——雕刻、用瓷砖敷面,进行建筑装饰绘画。建筑师们通过严格的分工合作,使空间和拱顶系统的计算准确无误,砖砌表面尽善尽美,敷面图案繁复多变。</div> 撒马尔罕的蓝色建筑不仅是旅游景点,也是研究伊斯兰艺术和建筑的重要资源。 待续。<br><br><br><br>更多的内容<br><br>请关注我的美篇号:6107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