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的差异

阿正

<p class="ql-block">  在信息掌握的渠道和程度上,导致了人们对同一事物产生参差万别的认知。</p><p class="ql-block"> 当只通过狭窄、且观点相似的渠道获取信息时,那就像住进了一个“信息茧房”,其所能接收到的都是经过筛选、强化其原有观点的“回声”。</p> <p class="ql-block">  也必会导致认知的固化,认为自己所知的即是全部真相,难以理解甚至排斥其他的观点。</p><p class="ql-block"> 並在观点极端化的认知下,不断的做自我重复和自我认同,使观点变得越来越极端。</p> <p class="ql-block">  视野也受限于无法看到事物的全貌,和事物的复杂性。</p><p class="ql-block"> 渠道的宽泛者,却在跨领域与多视角之间,有意识地从多个、甚至对立的渠道获取信息,拼凑更完整的图景,通过对比和甄别,更接近事物的原貌。</p> <p class="ql-block">  培养批判性的思维,学会质疑信息的来源、动机和真实性,而不是全盘接受。理解差异的根源,超越信息的渠道,认知差异的其他关键维度。</p><p class="ql-block"> 个人经验与背景所构成的认知“滤镜”,即使面对完全相同的信息,不同成长环境、教育背景、生活经历的人也会有不同的解读。</p> <p class="ql-block">  一个经济学教授和一个艺术家看同一份经济数据,他们的关注点和结论可能大相径庭。因为过去经历像一副滤镜,为所看到的信息染上了独特的颜色。</p><p class="ql-block"> 在内心深处的价值观、信仰和利益立场,会引导人们优先接受那些符合自己预设的信息,并下意识地排斥或曲解与之相悖的信息。这就是“确认偏误”。</p> <p class="ql-block"> 思维模式与认知能力,犹如认知的“加工厂”。是习惯于二元对立、非黑即白的简单思维,还是能够接受灰度、拥抱复杂性的系统思维?</p><p class="ql-block"> 认知能力即包括逻辑推理能力、信息整合能力、元认知能力(对自己思考过程的思考)。这决定了人们如何处理接收到的信息。</p> <p class="ql-block">  情绪与动机认知的“干扰波”,对情绪状态(愤怒、恐惧、喜悦)会严重的影响判断。主动拓宽信息渠道,有意识地跳出自己的“舒适区”和“信息茧房”,去接触和理解不同的声音。</p><p class="ql-block"> 保持谦逊与开放,承认自己的认知是有限及片面的,所掌握的“真相”永远只是拼图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 培养批判性思维,不轻信任何单一信源,学会追问信息的来源、证据和背后的逻辑。尝试换位思考,在争论之前,先试着理解对方的信息环境、生活经验和价值立场,这往往能让沟通变得可能。</p><p class="ql-block"> 信息渠道的宽泛与狭窄,是造成认知差异的一个基础性、可操作的变量。 但它不是唯一变量,它是一个复杂的认知生态系统中的关键一环。</p> <p class="ql-block">  要想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更清醒地看待自己和他人的观点,就必须要有更有效的沟通和理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