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1线游记十三

新年新气象

<p class="ql-block">  清晨,我从酒店客房步入电梯,金属门合拢的刹那,一位俄罗斯女人突然闯了进来。约莫四十来岁,米色羽绒服下竟裸露着一双修长的白腿,脚上趿拉着酒店提供的白色软鞋。看见我,她略显局促,用带着异国腔调的中文轻轻道了声“你好”。我点头回礼,她已一步跨出电梯,闪身到露天平台。动作麻利地点燃香烟,深吸一口,长长吐出的烟雾在她脸前袅袅散开——那一刻,她脸上的神情终于松弛下来,仿佛这口烟卸下了所有匆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黑河的深秋寒气彻骨,我刚出酒店大门就不禁拉紧了羽绒服拉链。街道上,俄语招牌与中文标识交错排列,金发碧眼的路人与本地人摩肩接踵。早市的摊主用熟练的俄语讨价还价,面包店飘出列巴的香气,这一切让这座边境城市宛如两个国度的重叠影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登上游船,黑龙江在脚下缓缓流淌。对岸那片秋海棠叶形状的土地,在晨雾中若隐若现。记得上学的时候老师说一百六十年前,这片土地还刻着中国的名字。如今的界河,曾经的内河,江水依旧东流,岸堤却已成异域。一位俄罗斯男人悠闲在对面岸边垂钓,一位俄罗斯妇女推着婴儿车在江边慢步,一艘俄罗斯货轮缓缓的顺江开过。这江水见证过多少变迁,它本是同源之水,却成了划界之河;本是故乡之土,却要凭栏远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沿331国道行驶,道路与江流蜿蜒并行。可惜这段国道正在修缮,路面支离破碎如断裂的磁带,记录着边境线的沧桑。老乡说,等来年开春就能修好。是啊,风雪已在路上,就像这片土地经历过的每一个冬天,终会迎来解冻之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站在甲板上,看着江水在国境线两侧同样静静地流淌。忽然明白,边界或许能划分土地,却割不断江水的奔流、烟云的去来,还有早市上那些自然而然的生活交集。那个俄罗斯女人、卖列巴的摊贩、对岸的垂钓者,他们都在这条界河两岸,继续着各自平凡的一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或许就是黑河教给我的故土之思虽深,但生活终究向前。就像这黑龙江水,无论曾经如何,依然在流淌,在滋养,在见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