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东晋王恭,字孝伯,太原晋阳人。为官清廉简约,重道义,能够舍己施人。 一次,王恭去会稽办事,会稽盛产竹子,有很多竹制品,回来的时候,王恭买了一张六尺长的竹席。一天,同族王忱前来拜访,看到了这张竹席,非常喜欢,于是对王恭说:“你从会稽回来,一定还有这样的席子,应该送给我一张。”王恭听罢,笑笑,没有说什么。 过了几天,王恭把自己这张竹席给王忱送去,他没有多余的席子,于是自己只能坐草席了。后来,王忱知道了这件事,来向王恭道歉:“我以为你有很多,所以才找你要的。”王恭说:“您不太了解,其实我的生活很简单,没有什么多余的物品。” 重物欲,重利,必然会将做人的水准拉低,就像浮水一样,带着很多重物,就会往下沉。相反的,淡泊简约,不被物欲所累,能舍能让,自然境界就高了,为人处世的水平也会提升。 可是呢,话又说回来,很多人是从苦日子中熬过来的,缺钱缺怕了,穷怕了,即使是年轻一代,没有受过那样的苦难,但也有其后遗症的影响,再加上拜金主义、拜物主义的熏陶,你劝他简约,真的是简约不了,劝他淡泊,真的是不敢淡泊。如果结合这几十年的历史看一看,其实也是情有可原的,无可厚非。 家族都被打散了,一家人天南地北的,谁也顾不了谁,很多都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了,哪儿还有能力管别人呢,即使想管,往往也是力不从心了。个人谋生的渠道也越来越窄,越来越难,很多事情都不尽人意,压力山大。所以,人人都有许多后顾之忧,很多人没有安全感,那么就只能看重金钱、物质,虽然不一定起作用,但至少能让人心理踏实一些吧。 其实,这几十年就是这样的天象,带动着人往钱眼里钻,而且呢,让人钻钱眼的同时,不断削弱家族与个人的力量,让人生飘零如浮萍。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广大农村本来有很好的机会,数以十万、百万计的的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人们不需要背井离乡,在家门口,守着家族、家人就可以致富,就可以过上幸福的生活。可是呢,天象一转,突然切断了民间的融资渠道,相当于将乡镇企业釜底抽薪,刚刚萌芽便被扼杀了。从那以后,人们才不得不离开故土与家人,来到各大城市讨生活,这就是广大农民工的来源。 当然了,从农民工离乡进城一直到现在,表面上看确实繁荣了二三十年,可是呢,时至今日,败象已显,大家也都有体会,这儿就不多说了。其实呢,是天象又要大改了,很多人不是要离城返乡了吗?不管是出于自愿,还是出于无奈,这是一个已经萌发的趋势,是个现实状况了,同样是天象在带动,世道要变了。 那么从这一点上看,为人的准则也应该顺应天象而动,淡泊俭约之风渐渐吹来,我们也应该从沉重的物欲中渐渐苏醒了,慢慢恢复我们的本性,重拾代代传承的传统,复兴我们悠久的文化。云台书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