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没想到“敬畏阅读与写作”发后,引起这多的共鸣。有赞同先写起来再说的;有在微信中谈了各种感受的,恕不一一回复。其实,我的潜台词是:写,要有底气,肚子里有货;有广泛阅读基础,方能产生联想;选准题目,写不出来不要硬写。由此想到阅读可养气。</p> <p class="ql-block">回顾自已几十年的阅读生活,感悟到:一、竟然能始终保持阅读习惯;二、竟然能放弃许多而始终没放弃阅读;三、通过阅读保持身心平衡;四、在别人追求官位或财富时,坦然走进书店或躲进书屋;五、能几乎每周都购买并收藏几千册图书,拥有两间小书房。</p> <p class="ql-block">同时,主要收获是:通过阅读,知道了原来不知道而且也没有的东西,这样收获到的东西,书本告诉我,叫知识;通过阅读,知道了自己原来已经有、但没有意识到的东西,这就是读书界常说的一句话:阅读养气。</p> <p class="ql-block">“养气”之“气”,是一种精神状态,一种作风习气。养气的过程,主观上是一个立德修身的过程。“养气”当然贵在于“养”,而“养”的根本途径是学习,学习的重要途经之一就是阅读。多多阅读,会让我们不断地“懂得”。</p> <p class="ql-block">古今中外,每一部经典著作的背后都站着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写作者。他们在著书为文时,无不释放出自己的学养之气。曹丕说“文以气为主”。作者把自己的学养之气,注入所写的文字之中,读者阅读时也就有可能吸收写作者的学养之气。</p> <p class="ql-block">一个阅读者保持足够的吸收学养之气的能力,其身体气色自然也就能始终保持上佳状态,乃至让人感到其心理年龄要小于其生理年龄,未老先衰的不幸之事,在一些阅读者身上一般是不会发生的。养气从某种意义上讲,包括养生的含义。</p> <p class="ql-block">阅读,是会让你体验到情感的一切滋味:生、死、爱、恨,欢乐和痛苦,进取和消沉,英勇的和悲壮的。年少时阅读,我那已故的二姨,觉得我看书又哭又笑时不解。至今无改的是那些动人的情节穿越时空而来,心就被情感紧紧抓住,时喜时悲时怒时哀,在书籍的情感河流中浮沉,<span style="font-size:18px;">不能自禁。</span></p> <p class="ql-block">实际上,无论写作者采取什么方式在其著作中隐退自己,读者都不难感受到他作为一个智者的真实存在。怀着虔诚启开一部经典著作,我们的面前就会适时有一个引路者、交流者乃至对话者。故,一个真正的阅读者,从来都不会是寂寞的。</p> <p class="ql-block">古人说:“气者,人之根本也”,是说”气”对人体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既指表现在生理机能上的“气”,也指表现在精神层面上的“气”。这两者并非独立存在相互隔绝,更多的是具有互通互化而相得益彰的神奇关系。</p> <p class="ql-block">苏轼在《和董传留别》写道:“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意思是“虽然衣服粗陋朴素,但学问深厚、知识渊博,气质自然会高雅光彩”。于是,我们可以作如此理解:通过阅读养气,气盈身心,自然就会精神饱满,容光焕发。</p> <p class="ql-block">青春少年,尤其是老年朋友,阅读不阅读,有差异;阅读什么,有差异。但无论如何,阅读是养生气的:爱憎分明,既充满对生活的热情,又保持对事物的沉静,去俗气、去小气、去躁气暮气、霸气、悔气,保持勃勃朝气。最是书香能致远。</p> <p class="ql-block">阅读养正气。正气是道德与原则的坚守,《论语》中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颜回安贫乐道的故事,彰显了对道德的笃信与坚守。孟子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这种正气源于读书对道德的滋养,让人心在诱惑与考验中依然坚定。</p> <p class="ql-block">阅读养静气。静气是内心平和与自在。阅读能拓宽视野<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以乐观豁达的心态看待。学会接受不完美,不钻牛角尖,遇到问题冷静思考,分析解决办法,而不是焦虑抱怨,在各种情境下保持内心的善良与安静,<span style="font-size:18px;">让身心变得更加沉稳。</span></p> <p class="ql-block">阅读养大气。大气是胸怀与格局的拓展,余秋雨《文化苦旅》中对敦煌莫高窟、都江堰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的伟大与文明的渺小,培养人的谦卑与包容。大气的人能跳出个人得失,不为琐事烦恼。阅读是培养大气的良方,大气又让人更热爱阅读,形成良性循环。</p> <p class="ql-block">阅读养和气。不读书时,人容易困在自己的认知里,对他人的处境缺乏理解。读《红楼梦》,看黛玉葬花的细腻、宝钗处事的周全,能体会不同性格背后的无奈与挣扎,让人学会放下偏见,以更温柔的目光看待世界,与人相处时,多了几分体谅与包容,待人接物皆有温度。</p> <p class="ql-block">书籍是获取知识的渠道,是涵养气质的摇篮。莎士比亚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当你爱上阅读,你便会发现,整个世界都在偷偷爱着你。因为你总会在书的世界里,遇见最值得爱的是:最美的自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