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游览时间:2025年11月4日</p><p class="ql-block">黎里古镇简介</p><p class="ql-block"> 黎里古镇位于江苏苏州,地处江浙沪两省一市交汇的金三角腹地。它形成于南宋,至今已有近900年历史 。古镇保留着宋、元、明、清等众多历史遗存,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55处。其弄堂数量众多,结构奇特,有115条弄堂,其中暗弄堂90条 。黎里还人文荟萃,是柳亚子等名人的故乡 。此外,古镇的辣鸡脚、油墩等美食也极具特色 。</p> <p class="ql-block">苏州黎里古镇导航位置图</p> <p class="ql-block">这张图片是黎里古镇现在的导览图</p> <p class="ql-block"> 下面这张图是清朝1805年前的黎里镇全图,图中标注了大量地名、建筑名等。</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实拍的古镇部分桥梁</p> <p class="ql-block">太平桥(也被称为土地桥)</p><p class="ql-block"> 它位于黎里古镇东栅,是一座东西走向的三跨平梁桥,横跨市河的支河。始建年代无明确记载,明嘉靖年间由道士杨浩然重建,清康熙年间里人再次重建,桥额还刻有“重建太平桥”的字样。</p> <p class="ql-block">青龙桥(也叫“相家桥”)</p><p class="ql-block"> 它位于黎里古镇东栅,是一座南北走向的单孔石拱桥,横跨市河的支河。始建于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后来在清乾隆、道光年间多次重建,桥身混用了武康石、青石和花岗石,桥耳还有精致的龙首雕刻,是黎里古镇标志性的古桥之一。</p> <p class="ql-block">迎祥桥(俗称汝家桥)</p><p class="ql-block"> 它是黎里东栅的三跨平梁桥,南北走向横跨市河,始建于明正统六年(1441年),清嘉庆、同治年间多次重建,2014年曾重修。桥身采用花岗石建造,桥柱刻有“日色照临迎百福,风光会合集千祥”等楹联,桥栏最初为石柱嵌圆木(后经改建又恢复),是黎里古镇保存较完整的古桥之一。</p> <p class="ql-block">梅兰桥(也叫金梅兰桥)</p><p class="ql-block"> 它位于黎里古镇东栅的九成汇区域,是一座小型单跨平梁桥,因后期修缮时改用了木质桥栏,呈现出图中简洁的木栏样式,主要连接河岸两侧的街巷,是黎里古镇里小巧精致的便民桥之一。</p> <p class="ql-block">道南桥</p><p class="ql-block"> 它是黎里古镇的单孔石拱桥,东西走向横跨南港河,始建于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后在光绪年间重建。桥身以花岗石为主,桥面还刻有“五蝠捧寿”的装饰图案,是黎里古镇里颇具特色的古桥之一。</p> <p class="ql-block">望恩桥(俗称亭子桥)</p><p class="ql-block"> 它是黎里北栅的单孔石拱桥,东西走向横跨市河,始建于明嘉靖五年(1526年),清康熙、咸丰年间多次重建。桥身由武康石、青石、花岗石混合砌成,桥东堍有23级石阶,桥西堍21级,桥面还刻有佛教轮回图案,旧时桥上设有两座亭子,因此得名“亭子桥”,是黎里古镇颇具历史特色的古桥之一。</p> <p class="ql-block">青龙桥(际恩桥、相家桥)</p><p class="ql-block"> 它位于黎里古镇东栅,是单孔石拱桥,始建于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清乾隆、道光年间多次重建。桥身混用武康石、青石和花岗石,桥耳有精致的龙首雕刻,桥面望柱刻有覆莲纹,还保留着“长虹高挂千门月,巨锁遥连万顷云”等桥联,也是影视剧《一盘没有下完的棋》的取景地之一。</p> <p class="ql-block">进登桥(俗称夏家桥)</p><p class="ql-block"> 它是黎里古镇市河中段的单跨平梁桥,采用双石柱支撑的结构,桥面为石板铺就,后期修缮时改用了木质桥栏(与图中样式一致)。该桥始建年代无明确记载,清乾隆年间重建,桥板外侧刻有“重修进登桥”字样,也是黎里古镇里小巧精致的古桥之一。</p> <p class="ql-block">梯云桥(俗称唐桥)</p><p class="ql-block"> 它位于黎里古镇市河中段,是单孔石拱桥,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清康熙、乾隆时期多次重建。桥身以花岗石为主,石阶因年代久远有明显磨损,桥栏最初为木栏(后改为石栏又恢复木质样式),是黎里古镇历史较悠久的古桥之一。</p> <p class="ql-block">登瀛桥(俗称唐桥)</p><p class="ql-block"> 它是黎里古镇的单孔石拱桥,位于镇西市河,始建于明永乐年间,清康熙、乾隆时期多次重建。桥身以武康石、青石混合砌筑,因年代久远桥身布满苔藓与藤蔓(与图中外观一致),是黎里古镇现存历史较悠久的古桥之一。</p> <p class="ql-block">端本桥(俗称夏家桥)</p><p class="ql-block"> 它是黎里古镇市河中段的三跨平梁桥,东西走向横跨市河,始建于明正统年间,清乾隆、同治时期多次重建。桥身以花岗石为主,桥墩采用“石排柱”结构,桥面简洁古朴,是黎里古镇里连接核心街巷的重要古桥之一。</p> <p class="ql-block">秋禊桥(俗称禊桥)</p><p class="ql-block"> 它是黎里古镇东栅的单孔石梁桥,始建于明永乐年间,清乾隆、道光时期多次重建。桥身以武康石、花岗石混合砌筑,桥堍有精致的龙首装饰(图中左侧可见),是黎里古镇现存古桥中形制较古朴的一座桥。</p> <p class="ql-block">清风桥(也叫新开桥)</p><p class="ql-block"> 它位于黎里古镇的新兴区域(靠近古镇入口附近),是一座现代修缮的单跨平梁桥,采用花岗石材质,桥栏简洁规整,主要是为了方便游客通行而设置的便民桥,风格与古镇传统古桥有所区别。</p> <p class="ql-block">迎祥桥(俗称汝家桥)</p><p class="ql-block"> 它是黎里东栅的三跨平梁桥,不过图中呈现的是后期修缮后的样式(增加了现代扶手),其始建于明正统六年(1441年),清嘉庆、同治年间多次重建,是黎里古镇历史较悠久的古桥之一。</p> <p class="ql-block">道南桥</p><p class="ql-block"> 它是黎里古镇的单孔石拱桥,东西走向横跨南港河,始建于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后在光绪年间重建。桥身以花岗石为主,桥面还刻有“五蝠捧寿”装饰图案,是黎里古镇颇具代表性的古桥之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实拍的古镇部分街巷、弄堂</p><p class="ql-block">中心街(也叫上岸大街)</p><p class="ql-block"> 它是黎里古镇市河北岸的主街巷,沿市河呈东西走向,路面以条石铺就,两侧是明清风格的民居与商铺,同时串联起梯云桥、进登桥等多座古桥,是黎里古镇的核心游览街巷之一。</p> <p class="ql-block">梨花街</p><p class="ql-block"> 梨花街是黎里古镇的核心街巷之一,以石板铺路、两侧白墙黑瓦的明清建筑为特色,还串联着西徐家弄等特色弄堂,是黎里古镇保留烟火气与古韵的代表性街道之一。</p> <p class="ql-block">廊棚街(也叫岸上岸廊街)</p><p class="ql-block"> 黎里的廊棚街沿市河而建,是带顶的连廊式街巷(图中拱形门廊+柱廊遮雨的样式),两侧民居墙挂花箱,还串联着各类文化点位,是黎里古镇兼具古韵与烟火气的标志性街道之一。</p> <p class="ql-block">九南街鲍宅</p><p class="ql-block"> 位于黎里镇九南街28-29号。前后三进,面阔三间,硬山顶。建于清代,建筑较有特色,第二进楼厅带东西厢楼为走马堂楼与第一进贯通,该厅落地长窗内外均建有轩廊,外边为鹤颈一支香轩,内侧为鹤颈轩,保存尚好,具有一定的文物价值。</p> <p class="ql-block">花车大兴弄汝宅</p><p class="ql-block"> 位于黎里镇九南街31-35号,始建于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汝姓是黎里八大姓之一,最为突出的是黎里汝氏出了不少的进士举人。其中进士有四人:汝泰、汝齐贤、汝可起、汝先标。</p> <p class="ql-block">染坊弄</p> <p class="ql-block">汪家弄</p> <p class="ql-block">南新街陈宅</p><p class="ql-block"> 位于黎里镇南新街5-10号,建于清末民初。陈宅振雅堂原有三处砖雕门楼,现保留两处,一处刻有“孝弟堂春”,告诫子孙要孝敬尊长,友爱兄弟姐妹,必会迎来满堂春色;另一处刻有“频叶熊祥”,作为一种督促,希望子孙繁衍家族兴旺。第二、三进厅堂上曾有数幅楹联,其中一幅为“卧元龙之楼,耿耿济时伟略;读孔璋之檄,岩岩经国文章”,说的是三国时期陈氏先祖陈登和陈琳,都是雄才大略之人,结合振雅堂堂号,体现陈家希望能重整旗鼓的愿望。</p> <p class="ql-block">诸葛家宅</p> <p class="ql-block">西徐家弄</p><p class="ql-block"> 南起梨花街街面,北至瓦厂新区,长108米,宽0.9米,整个建筑群落前后八进,占地面积超过二千平方米。2005年1月徐达源故居列为吴江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徐达源乾隆年间任翰林院待诏,著名学者、诗人,著作有《黎里志》等十多种。弄内第五进是达源书房新咏楼,古镇唯一的楠木楼厅;第三进是达源夫人吴琼仙书斋写韵楼。</p> <p class="ql-block">南丁家弄丁宅</p><p class="ql-block"> 南丁家弄丁宅位于南新街,堂号德星堂,原有六进,现存五进,面阔三间,保护面积721平方米。1921年蔡寅翻建此宅,第一进改成围墙,保留“视履考祥”砖雕文字,第二进北面有方柱加圆柱的中西合璧红砖门楼,正中“博雅家风”四字隶书,上有泥塑稻禾,嵌有“济阳世家”四个篆体,八个文字两种书体,堪称创格。1927年此宅由郎中丁志英购得,民众称为南丁家弄。2008年列为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点,2014年公布为苏州市文保单位。</p> <p class="ql-block">彭宅</p><p class="ql-block"> 位于黎里镇梨花街彭宅弄,坐北朝南,为苏州市控制保护建筑。彭宅五开间四进,清末及民国二十四年(1935)建筑。初建于清末,原属于汪家房产,清道光末年彭氏将此买下,并加以翻建。彭宅现存两座砖雕门楼,第一座“长平世泽”,道光末年翻建时所作。第二座“燕翼贻谋”,上款“久诒大兄正”,落款“徐世泽”,1935年建,第三进西侧有一口古井,武康石井圈,彭宅房屋木构件画栋雕梁,用料粗壮,有一定的文物价值。</p> <p class="ql-block">浒泾街徐宅</p><p class="ql-block"> 位于黎里镇浒泾街57-59号,建于清代。此处为徐达源后裔居住。徐达源,生于清乾隆三十二年,卒于道光二十六年,吴江黎里人,妻子为女诗人吴琼仙。徐达源豁达淡泊,轻仕途,在翰林院任待诏一年后即返里闭门著述,与洪亮吉、法式善等成莫逆之交。</p> <p class="ql-block">王家弄王宅</p><p class="ql-block"> 由黎里秀才王燮卿翻建于清道光年间,位于黎里镇中心街25号,坐北朝南。现存四进,均为三开间。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由王燮卿夫人倪寿芝在王宅创办了黎里第一所私立学校“求我蒙塾”。王宅的第三进楼房保存得最为完整。梁架、落地长窗和船篷轩上均有精美雕刻,建筑构件保护完好,人物栩栩如生,车战雕刻生动活泼,颇具艺术价值。2014年7月公布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平楼街金宅</p><p class="ql-block"> 位于黎里镇平楼街22-23号,建于清光绪年间(1875-1908),坐北朝南,前后六进,面阔三间,硬山顶,取光裕堂为堂号。整个建筑雕刻精美,保存较完好,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其中第一进,曾作为商业用楼房,开设过水果店、南货店等。</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实拍的古镇部分场馆店铺</p> <p class="ql-block">黎里古镇展示中心</p> <p class="ql-block">倪征噢纪念馆</p><p class="ql-block"> 倪征噢是黎里人,为纪念国际法学家倪征噢所建的场馆。馆内展示了倪征噢参与东京审判、国际法研究的史料,还有他的生平事迹展品,适合了解我国国际法事业的发展。</p> <p class="ql-block">黎里天主堂</p><p class="ql-block"> 黎里天主堂位于九南街,是中西合璧建筑,1903年由主教姚宗周改建废弃佛寺而成:将佛寺作礼拜厅,增建祭台,配中式石阶与“惟有一元开造化,从无二上可钦崇”楹联;屋脊塑“愈显主荣”并嵌十字,保留原脊龙首龙尾。</p> <p class="ql-block">协源米行</p> <p class="ql-block"> 米行的内部隐藏着一个秘密的中共黎里支部印刷厂。</p> <p class="ql-block">击退土匪胡伯龙的战斗旧址</p><p class="ql-block"> 1949年4月,土匪胡伯龙企图“接收”黎里,中共黎里支部紧急部署,在夏家桥、镇西炮楼、南港油车等地击溃胡匪的进攻。</p> <p class="ql-block">屋内存放了大量武器弹药</p> <p class="ql-block">黎里区公所旧址</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徐悲鸿艺术馆</span></p><p class="ql-block"> 这是黎里古镇内的苏州徐悲鸿艺术馆,展示与徐悲鸿相关的艺术内容。</p> <p class="ql-block">香山帮非遗藝術館</p><p class="ql-block"> 这个场馆是展示“香山帮”传统建筑技艺的非遗展馆,香山帮是苏州地区著名的传统建筑匠帮,其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周宫傅祠</p><p class="ql-block"> 这是黎里古镇的周宫傅祠,是纪念清代官员周元理的祠堂,属于古镇的历史建筑类景点之一。</p> <p class="ql-block">柳亚子纪念馆</p><p class="ql-block"> 这是黎里古镇内纪念爱国诗人柳亚子的场馆,展示其生平、文学成就及革命活动相关史料,是古镇的核心人文景点之一。</p> <p class="ql-block">柳亚子先生故居</p><p class="ql-block"> 这是柳亚子先生的故居,与柳亚子纪念馆一同展示其生活、创作的历史场景,是黎里古镇展现文人文化的重要场所之一。</p> <p class="ql-block">中國錫器博物館</p><p class="ql-block"> 这是黎里古镇内展示锡器文化与藏品的博物馆,聚焦中国锡器的工艺、历史与藏品展示,是古镇的特色文化场馆之一。</p> <p class="ql-block">五湖書院</p><p class="ql-block"> 这是黎里古镇内的“五湖书院”,是融合传统书院风格的文化场所,通常提供阅读、文化体验等服务。</p> <p class="ql-block">东圣堂</p><p class="ql-block"> 位于黎里平楼街24号(市文保单位),古名普济禅院,南宋初建,明嘉靖.年改社坛,清多次重修。原供赵潘老像(可毁),存“教民风化碑永”禁抗租斫”,(现藏义滾禅所,南宋初建,明嘉靖三年改社坛,清料多碑。</p> <p class="ql-block">庙桥古戏台(庙桥广场小戏台)</p><p class="ql-block"> 它位于黎里古镇的庙桥广场,是在禊湖道院(城隍庙)原址附近复建的戏台,常举办戏曲表演等文化活动,也是古镇的特色景观之一。</p> <p class="ql-block">庙桥弄</p> <p class="ql-block">明清家具雕</p> <p class="ql-block">竹器行</p><p class="ql-block"> 这是黎里古镇内的一家竹器店铺,展示、售卖传统竹制器具,体现了古镇的传统手工艺业态。</p> <p class="ql-block">老街套肠</p><p class="ql-block"> 真正的大肠套小肠,最早在黎里老街,明清文人已是黎里这一道名菜。贤,清朝已传人,装进的肠名,老住河边一扇窗,时候对面话家常。年来传得老街土,莫若黎里肠套肠。</p> <p class="ql-block">真真老老·古法粽</p> <p class="ql-block">谷子甜品酒酿</p><p class="ql-block"> 这是黎里古镇内主打酒酿类甜品的店铺,售卖各类酒酿相关的特色小吃。</p> <p class="ql-block">黎里建新瑞华烟店</p> <p class="ql-block">网红咖啡馆</p><p class="ql-block"> 它是古镇内主打文艺氛围的咖啡馆,常以趣味标语和水乡环境吸引游客打卡。</p> <p class="ql-block">别忘了在这里留影</p> <p class="ql-block">迎恩石牌坊</p><p class="ql-block"> 是一座四柱三门的石牌坊,柱身雕刻有传统纹饰,风格古朴。它是为纪念南宋理宗时期的“特奏名状元”魏汝贤而建:魏汝贤是黎里人,因多次科举不中,按宋代“特奏名”制度(赐予屡试不第者进士出身)被皇帝钦点为状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