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南疆有好几个古城遗址,我们这次去了塔县的石头城和叶城县的西夜迷城两个古城遗址。</p><p class="ql-block">第三天按照行程上午十点到了帕米尔旅游区,广场上有一只帕米尔雄鹰雕塑。帕米尔雄鹰象征着塔吉克人,他们只有五万人、是中国唯一白种人的民族。</p> <p class="ql-block">导游说新疆人会说话就会唱歌,能走路就会跳舞,真是名不虚传的。在帕米尔旅游区又看到了开园仪式。维吾尔族姑娘和小伙子们在台上载歌载舞,还唱起我们熟悉的电影《冰山上的来客》插曲,引得台下观众共鸣一起合唱,那气氛真是热烈了。开园啦……</p> <p class="ql-block">今天第一个景点是石头城遗址。石头城,这座矗立在高丘之上的古城,是公元初期塔吉克先民建立的“朅盘陀国”的都城,汉代时是西域三十六国之一蒲犁国的王城 ,更是古代丝绸之路经过葱岭(帕米尔高原)的最大驿站。王城已经坍塌,现在只剩下了城墙、城门、寺院和居住遗址。</p> <p class="ql-block">从景区交通车下来,首先进了“石头城历史文化陈列馆”看展。</p> <p class="ql-block">陈列馆内收藏了大量珍贵文物,如陶器、铜器、铁器(不少是复制品)等,展示了千年前石头城繁荣昌盛的时代风采。</p> <p class="ql-block">展厅里有一座雕塑像没有注明,应该是玄奘法师吧。公元644年,唐朝名僧玄奘在归国途中,曾驻足帕米尔高原的盘陀国,逗留了22天,并在此讲经。</p> <p class="ql-block">陈列馆中还说到著名的旅行家、商人马可·波罗。他17岁跟随父亲和叔叔,途经中东,历时四年多来到中国,在中国游历了17年。回国后写成 《马可·波罗游记》,记述了他在东方最富有的国家——中国的见闻,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热烈向往,对以后新航路的开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西方地理学家还根据书中的描述,绘制了早期的“世界地图”。在马可·波罗游记中,较大篇幅地提到了帕米尔高原上的羊。那些野生的羊,羊体硕大,羊角长达三四掌尺,有的羊角甚至长达六掌尺。从此,帕米尔大头羊被称为 “马可·波罗羊。</p> <p class="ql-block">走出陈列馆,远远望见林荫道尽头,陡坡的石头台阶之上,两头尖的横木上挂着:“石头城遗址”,几个大字。塔什库尔干石头城据说是世界著名的三大石头城之一,一在阿富汗,二在原苏联,第三个就在中国新疆的塔什库尔干县。</p> <p class="ql-block">沿着弯弯曲曲栈道登上博望台,站在城垣高处,三种时间在眼前重叠:近处是唐时期的戍堡遗址,黄土残墙保持着清晰的军事布局;其下叠压着东汉的城郭基础,更古老的石块沉默诉说着班超经历西域的往事;而最底层,考古学家说还存在着公元前数世纪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城分内外两部分,外城方圆3600米,已遭严重破坏,只能见到城墙、炮台和民居的残址,隔墙之间石丘重叠,乱石成堆。</p> <p class="ql-block">内城则保留相对较完整,古代城堡的规模依稀可见。城墙用泥、石砌成,还有几处用土坯修筑的哨所和炮台。四角有四座大门,城东有寺院,城西和东南部残存40余间居址。</p> <p class="ql-block">下图是传说中的佛寺遗址,是玄奘讲经处。当年玄奘从天竺取经后回唐,<span style="font-size:18px;">马上疾笔撰书,仅用1年时间,就完成了千古奇书——《大唐西域记》。</span>今天的“帕米尔”便是由玄奘最早在《大唐西域记》记载的“大石岭”衍化而来的。</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里连风都在诉说着历史,</span>惊叹2000年古城遗址的沧桑!</p> <p class="ql-block">从石头城下来,过马路便是金草滩。这里是帕米尔高原上的一片湿地,塔什库尔干河蜿蜒其中,滋养出丰美的水草。</p> <p class="ql-block">阳光下的草甸,仿佛铺上了一层金色绒毯,与远处的雪山、蓝天、白云相互辉映,如梦如幻。真乃是名副其实‘金草滩”。</p> <p class="ql-block">沿着金草滩的木栈道漫步,能近距离感受这片湿地的宁静与美丽。</p> <p class="ql-block">石头城遗址和金草滩。一个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一个洋溢着自然的生机,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了塔什库尔干独特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南疆第五天上午到了另一个古城遗址——西夜迷城。大门前,余秋雨先生题写的“西夜迷城”四宇石刻,沉稳而庄重,仿佛在向每一位到访者发出穿越时空的邀请。</p> <p class="ql-block">西夜迷城(又称锡提亚古城)是1929年在新疆叶城县发现的古遗址,现存遗迹包括夯土城墙、古墓群及陶片、人骨等遗存。古城因缺乏历史记载被称为“迷城”,但被余秋雨誉为“昆仑之门”“天路之始”,并写下散文记录其文化价值。</p> <p class="ql-block">大巴下来换乘马车进景区。</p> <p class="ql-block">踏入迷城,黄土窑洞、夯土墙、土坯挡墙错落分布,据说是全疆最大的仿生土建筑群,有“生土建筑大观园”之称。这些建筑不仅是岁月的见证者,更蕴含着古人利用西北干旱气候打造“冬暖夏凉”居所的智慧。能感受到千年前工匠们的辛勤与巧思。</p> <p class="ql-block">土坡上有一口撞钟,旁边有块牌子是这样写的:“钟分大钟和小钟两种:大钟,又称为梵钟、洪钟、钧钟、撞钟、鲸钟等。小钟,又称为半钟、行事钟、唤钟等。一般都高悬在大殿或钟楼的染上。在撞击时声音纯厚绵长,圆润洪亮。钟声悠扬,是这个世界上最让人享受的声音之一。带给人们內心真正的平静和安宁。撞钟有三下、七下,十八下、三十六下、一百零八下的叩击呜法。一般游客撞钟都要撞三下。分別代表福、祿、寿。这里的“福”是指福喜临门,祿”是指高官厚祿,“寿”是延年益寿”。看解说,真是长见识了。</p> <p class="ql-block">既然来了就撞3下吧,祈福平安!</p> <p class="ql-block">这里没有路,也没有方向。只有风蚀的土墙,层层叠叠,如同巨人的废墟被随意丢弃在时间的荒漠里。</p> <p class="ql-block">古城核心区保留了蜂巢形七层古堡、螺旋阶梯、低矮门框和鲜艳彩绘等原始建筑。现存建筑多为重建,但保留了西域文化元素。</p> <p class="ql-block">沿着土台阶登上城楼,举目四望,曾经繁荣昌盛的西夜,如今只盘桓着我们几个孤零零的异乡客。当年的居民们,是何时,因何故,最后望了一眼家园,然后扶老携幼,走入那无情的沙海,从此散作天涯?他们带不走的,不仅是这井栏屋瓦,更是他们在此地积累的全部生活、记忆与悲欢。而我们这些后人,凭着几片碎陶,几行残缺的文字,便以为自己读懂了历史,又何尝不是一种虚妄的僭越?真正的、浩大的消亡,是连一声叹息都未曾留下的。</p> <p class="ql-block">在古墓遗址区,“年代之谜”与“种族之谜”引发无数遐想。从出土的元明清文物,到2.24米干尸的未解身世,每一寸黄沙下都藏着历史的问号。这里没有华丽的修饰,只有最质朴的历史痕迹。</p> <p class="ql-block">告别迷城,频频回首那座死去的城,仿佛站在时间的尽头。一切的繁华、战争、爱情、离别,都被这无垠的沙与夜吞噬、消化,最终归于虚无。我来此寻访历史,历史却以一片空无应答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