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用柔肩撑起爱的晴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记“玉溪好人”李会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元江县龙潭乡的莽莽群山之中,有一个名叫莫作垤的小村庄。这里,一位普通的彝族女子李会琴,用她二十年非同寻常的坚守与付出,书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孝老爱亲赞歌。命运一次次将她推入生活的深渊,她却用惊人的坚韧和无私的大爱,将破碎的家一点点拼凑完整,更将“姑妈”的身份升华成了孩子们心中最温暖的“妈妈”。2025年,她荣获第十届“玉溪好人”称号,这份荣誉,是对她平凡而伟大人生最好的褒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孝心是她青春的底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85年出生的李会琴,曾和许多山里的孩子一样,怀揣着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的梦想。她聪慧好学,是家庭的希望。然而,命运的第一次重击在2006年降临——父亲李刘文病重。为了给父亲筹集救命钱,当时年仅21岁的她毅然撕碎了继续求学的梦想,踏上艰辛的打工路。她省吃俭用,将微薄的收入全部寄回家中,期盼能挽留父亲的生命。然而,一年的奔波与心力交瘁,最终未能换来奇迹,父亲还是永远地离开了。</p><p class="ql-block">面对悲痛欲绝的母亲方针妹,年轻的李会琴藏起自己的脆弱与悲伤,用单薄的肩膀,为母亲撑起了一片天空。从此,她成了母亲最坚实的依靠。这一守,就是十年。三千多个日夜里,她默默陪伴,悉心照料,直至母亲逐渐从丧夫的阴霾中走出,能够安享晚年。为了这个家,她将自己的终身大事一推再推,直到32岁才组建了自己的家庭。这份沉甸甸的孝心与责任,成为她人生最初的,也是最厚重的底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姑妈也是妈”的千金一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就在李会琴以为生活终于可以步入平静时,命运的狂风暴雨再次袭来。2020年,她的哥哥李方明突发脑出血重伤昏迷,家庭顶梁柱轰然倒塌。紧接着,嫂子无法承受这突如其来的打击,选择离家出走。整个家,只剩下年迈的母亲和两个懵懂的侄儿侄女——当时读初一的李苏银和读五年级的李苏苏。</p><p class="ql-block">李会琴没有丝毫犹豫,再次挺身而出,独自挑起了照顾病兄和一家老小的重担。她奔波于医院和家庭之间,用无尽的辛劳换来了哥哥的康复出院。然而,上天似乎对这个家庭格外残酷。2021年10月,哥哥李方明意外身亡,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p><p class="ql-block">彼时,李会琴自己的小女儿尚在襁褓,大儿子刚上幼儿园,生活的重担已让她喘不过气。看着失去双亲、眼神中充满无助与恐惧的侄儿侄女,她心如刀绞。“姑妈也是妈!以后这两个孩子就是我的孩子,他们的妈妈就是我!”这句掷地有声的承诺,重逾千斤。她没有征求丈夫张重光的意见,因为她内心已然坚定。令她感动和欣慰的是,丈夫得知后,不仅没有反对,反而坚定地支持她:“就是适合我们养了。”公公婆婆也同样给予了理解与支持。就这样,她和丈夫张重光成了四个孩子的父母,一个由三个老人、四个孩子组成的特殊大家庭,在李会琴的柔肩支撑下,重新找到了支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用爱与智慧点亮未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养一个孩子已是不易,何况四个?生活的艰辛可想而知。为了维持这个大家庭的生计,李会琴拼尽了全力。她开过店,经营过广告公司,也做过临时工,如今经营着一家冷饮店已有两年。她的丈夫张重光同样做生意,但因近年生意不好做加之身体不适,目前在家休养。因此,养活一家九口的重担,几乎全压在了李会琴一人身上。</p><p class="ql-block">尽管物质生活拮据,李会琴和丈夫却始终将孩子的教育摆在首位。“我们没读多少书,深深明白教育才能改变命运。再不容易,孩子的书一定要读,老师的教导一定要听。”这是李会琴夫妇坚定不移的信念。</p><p class="ql-block">11月初,记者走进李会琴在县城的家,扑面而来的不是生活的窘迫,而是整洁、温馨与浓浓的书香气息。客厅的书柜里整齐排列着各类书籍,孩子们拥有专属的书桌,墙上贴满了象征荣誉的奖状。书房里还陈列着丈夫张重光的书法作品,处处弥漫着积极向上的家庭氛围。</p><p class="ql-block">在教育孩子上,夫妻俩分工协作,配合默契。李会琴坚持每天接送孩子、辅导作业;丈夫则发挥特长,教孩子们练习书法,修身养性。他们不仅是孩子的养育者,更是人生的导师。李会琴常说:“不仅要会读书,更要会做人。”她与丈夫的手机里,存满了与学校老师的聊天记录,积极配合学校教育,密切关注孩子们的成长点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爱与责任的硕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日复一日地坚守,将爱与责任融入每一次陪伴、每一句叮嘱,终于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在这个充满爱的大家庭里,四个孩子健康成长,相处和谐。更让李会琴夫妇感到欣慰的是,侄女李苏苏初中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玉溪一中,成为弟弟妹妹们身边最鲜活、最有力的榜样。</p><p class="ql-block">侄儿李苏银动情地说:“姑爹姑妈对我们很好,他们把我们当作自己的亲生孩子一样,和他们一起生活我感觉很温暖,并且他们平时总是会教我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孩子们的懂事与争气,是这对夫妻所有辛劳最好的回报。他们的故事也感动了社会,在侄女李苏苏考上玉溪一中后,社会各界和许多爱心人士纷纷伸出援手,让这个家庭感受到了来自社会的温暖与支持。</p><p class="ql-block">丈夫张重光感慨道:“压力肯定是有的,但是孩子们还算争气,我们也很欣慰……我想,李苏苏的弟弟妹妹也会向她学习的。”</p><p class="ql-block">从20岁的青葱岁月到如今年近不惑,李会琴的人生,是一部与命运不屈抗争、用大爱书写的史诗。没有惊天动地的豪言壮语,只有日复一日无声的付出;没有光鲜亮丽的外表,只有被生活磨砺后愈发坚毅的眼神。她用自己的孝心、爱心与责任心,为老人营造了安宁的港湾,为孩子们撑起了充满爱的晴空。</p><p class="ql-block">如今,李苏银已经顺利升入高中,李苏苏在玉溪一中勤奋学习,自家的两个孩子张千里、张千锦也懂事乖巧,四个孩子相处融洽,互帮互助。三位老人身体硬朗,每天在家看看孩子、打理家务,一家人其乐融融。“现在日子虽然不富裕,但很踏实。”李会琴说,“孩子们孝顺懂事,老人们身体健康,这就是我最大的幸福。”</p><p class="ql-block">“玉溪好人”的称号,对于李会琴而言,既是荣誉,更是责任。“以后我会继续好好照顾老人和孩子,把这份爱传递下去,也希望能有更多人关注身边需要帮助的人,让这个社会充满温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5年11月5日星期三于雨亭精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