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时维十月,序属三秋。昔日同袍,相约于豫西山水之间。此行所向,乃是名动天下的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p> <p class="ql-block"> 景区观光车未及坝顶,于一方开阔广场停驻。此地依山而建,直面大坝,正是观其全貌的绝佳所在。</p> <p class="ql-block"> 刚一下车,那横亘于两山之间的巨坝便扑面而来,夺人心魄。它不像是一座建筑,倒更像是一道自群山中自然生长出来的巨大脊梁,沉稳地、不容置疑地扼住了黄河的咽喉。与我们想象中陡峭如崖的坝体不同,小浪底大坝呈现出一种宏伟的斜坡,坝面由无数巨大的六角形混凝土板块拼接,宛如神人披着的鳞甲,在秋日澄澈的阳光下,泛着青灰色的、冷峻的光泽。那是一种沉默的力量,不言不语,却仿佛能吸纳所有的声响,连我们这群惯于说笑的老兵,一时也都静默了下来,只是仰望着,心中受到一种沉重的震撼。</p> <p class="ql-block"> 有战友遥指坝体下方那几排深邃的泄洪洞入口,言道若逢开闸泄洪,可见黄河之水如万马千军,从那洞中喷薄而出,演绎“黄河之水天上来”的雄奇。我们此行不巧,未能得见那般狂放不羁的盛景。视线所及,唯有高峡平湖,烟波浩渺,浊黄的河水在此收敛了它自古的暴烈,变得异常温顺,静静地依偎在巨坝的怀抱里。</p> <p class="ql-block"> 然而,这未曾得见的“动”,反倒更加深了我们对于眼前这“静”的体会。这沉默的、如山岳般的混凝土巨人,它所代表的,不是与自然的对抗,而是一种更高层面的理解与掌控。它让那条曾经无数次决口、改道,孕育了文明也带来无数苦难的“母亲河”,真正变成了可被驯服、可为人用的甘霖。我们这一代人,是经历过国家从积贫积弱走向繁荣富强的,站在这座世纪工程面前,那种“人定胜天”的豪情与“改造河山”的伟力,便有了最具体、最磅礴的注脚,如何能不叫人心潮澎湃?</p> <p class="ql-block"> 我们一行人立于广场围墙前,合影,交谈,指点江山。秋风拂过面颊,已带了些许凉意,但胸中却有一股热流在激荡。看着身旁这些两鬓已微染霜华的老战友,忽然心有所感。我们当年在军营,不也正如这奔流的黄河水,满腔热血,意气风发?而后的数十年,我们分散四方,在各行各业中,如同河水被引入不同的渠道,为了生活与理想默默耕耘,渐渐收敛了年轻的锋芒。但那份被军旅岁月熔炼出的坚韧、担当与情谊,却如同这坝体之下的巨大能量,始终深藏于心底,从未消失。今日之聚,虽未激起喧腾的浪花,却如这平静的库区,水面之下,是深厚无比的战友情长。</p> <p class="ql-block"> 夕阳渐沉,给巨大的坝体镶上了一道温暖的金边。我们终是未能登上坝顶,但在这广场之上的仰望与沉思,或许比置身其中更能感受其整体的雄浑。归途车上,无人多语,许多人仍频频回望。那道横卧于黄河之上的灰色巨影,已连同这个秋日下午的感慨,一起沉甸甸地落进了我们每个人的记忆深处,历久弥新。</p> <p class="ql-block"> 猜猜这是哪儿?不是江南,是小浪底!工程很硬核,风景却很治愈~~在宏伟坝体前,找到了一片宝藏小湖,必须打卡纪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