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从宜昌登船,我们就这样慢慢的飘进了长江三峡……游船在两岸的青山中出没,亲身感受古人描摹长江壮美诗篇之意境:“长江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满裳。”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以“云帆”与“沧海”构建宏大意象,以扬帆渡海的画面象征,冲破险阻的行动决心,烘托出李白人生豪情壮志。亦有杜诗“细草微风岸 ,月涌大江流 ,天地一沙鸥 ”之壮阔,沉郁。“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更有毛泽东1956年畅游长江书写气势磅渤的武汉长江大桥以及长江的壮丽诗篇。大美长江一路从青海高原奔腾而来,雪山就是长江最初的心怀 。</p> <p class="ql-block">今天的三峡大坝,圆了毛主席老人家当年的美好愿望,终于在三峡建设者的手中化作了美好的现实。三峡早期的水利设施,葛洲坝就是人类的最初诗篇,船从葛洲坝降下去,然后再升起来,然后通过。长江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三峡大坝横断江,壮丽景色入眼来。“<span style="font-size: 18px;">高峡出平湖,”不仅是自然的杰作,更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站在船头看绿悠悠长江从船舷边激流回旋:但见两岸高峰夹峙,江面狭窄曲折,江中滩礁棋布,水流汹涌湍急:万山磅礴水泱漭,山环水抱争萦纡。时则岸山壁立如着斧,相间似欲两相扶,时则危崖屹立水中堵,港流阻塞路疑无。屹立长江岩石上女人日夜翘首以盼情郎归来,竟然变成一尊神女。</span></p> <p class="ql-block">水经注中这样描写道,"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元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停午夜分,不见曦月……"。 可见,长江三峡巫峡长,两岸山行相对出遮云蔽日,夏日行走期间倍感凉爽。</p> <p class="ql-block">秭归人自古以来,呼吸着泛黄的历史的空气,与长江相依相伴,他们清早起来去打鱼,闲暇的时候也帮人运输。站在船上欣赏九畹溪的一江春水向东流,看岸边盘山公路蜿蜒曲折,似一条巨龙卧于山林间 ,沿途丛林莽苍,美景目不暇接,沿路的山峰形态各异、怪石林立,好似大自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展馆哟。屈原是秭归的魂灵,也是人们心中的敬畏的神明的化身。屈原的爱国精神的诗歌,已深入到秭归人心理和文化的深层,千百年来,秭归人开门见风景,驻足思古人,他们生活在这长江流域,名山大川的褶皱里,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长江里边住的人,那就跟打鱼的有关系了。</p> <p class="ql-block">历代迁客骚人在屈原的精神感召下,用生花妙笔,留下了灿若繁星的诗章。端午节到来时,我国民间流传在这一天吃粽子,把艾叶插在房门前避邪。端午节赛龙舟,当然也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呀!百姓讲起现在贪官,对照2300多年前的老乡——“他们不敢像屈原那样清廉!”虽说清贫却诗礼传家,自得其乐,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没有想到,长江三峡深处居然隐藏着这样一个美丽的村落,“三峡人家”。水上白帆点点,烟雨朦胧的峡江景色,倒是别有一番韵味。传统的峡江吊脚楼掩映于青山之中,别致的古帆船上挂着渔网。峡江妹子悠扬的歌声飘荡于幽谷之间,山崖上悬挂着绿莹莹的蕨类植物,钟灵毓秀中,透露着风俗的古朴。</p> <p class="ql-block">这里位于重庆市巫山县巫峡镇宁江路,是长江三峡的姊妹景区,全长65千米,以“山雄水秀、峰奇洞幽”闻名。小三峡由三大峡谷组成,龙门峡:以险峻山势和清澈江水为亮点,两岸峭壁如门,是航行的起始段。巴雾峡:以云雾缭绕和喀斯特溶洞著称,常有薄雾笼罩,宛如仙境。滴翠峡:植被茂密,四季常青,瀑布飞悬,潭水碧绿,倒映山影。小小三峡位于滴翠峡支流马渡河,包含长滩峡、秦王峡和三撑峡,因规模更小得名,以原始生态和幽静水道为特色,古朴、恬静、安宁。</p> <p class="ql-block">峡江号子一声喊,</p><p class="ql-block">母亲河水怀中淌。</p><p class="ql-block">人在那画中走啊,</p><p class="ql-block">山歌声声水中唱。</p><p class="ql-block">吊脚楼里尝米酒,</p><p class="ql-block">石板路上飘茶香。</p><p class="ql-block">三峡人家风光好,</p><p class="ql-block">有山有水好风光。</p><p class="ql-block">遍地开花享幸福,</p><p class="ql-block">处处仙境绿水漾。</p><p class="ql-block">三峡深处有人家,</p><p class="ql-block">背依青山好撒网。</p> <p class="ql-block">一江碧水映霞光,滔滔长江东流长。两坝一峡平湖荡漾,平湖长白云那个绕山走得香。汽笛声声载波浪,两岸青山看日出,三峡深处人家藏。金灿灿的柑橘垂枝头,柑橘蜜味熏峡江,一树甜蜜一树香。置身其中,可感触到自己的灵魂翔舞于净土乐园之中,有时间倒逝千年的沧桑之感,两岸青山相对出,三峡深处美如画。人在那个画中走,山歌声声水中花。</p> <p class="ql-block">三峡山崖上的墓葬群,是古越、僚人特有的一种丧葬形式,古人经受了太多的战争和灾害之苦,梦寐以求的就是宁静和太平,先辈的遗愿选择了将祖先,安葬于凌空绝壁之上的崖葬。仿佛让祖先在一个青山环抱、碧水环绕、宁静幽美的环境中得到永远安息。至于悬棺如何被放到悬崖峭壁之上,引发种种猜测。三峡悬棺是春秋战国时期巴人(或濮人)的丧葬习俗,盛行于巴人部落,汉代逐渐衰落。主要分布于瞿塘峡、大宁河及巫溪县的龙门峡、巴雾峡、滴翠峡等地,最高距江面约200米,现存约43具,最久者距今2500年。</p> <p class="ql-block">白帝城位于长江三峡西部瞿塘峡口,她那众多的古迹令世人无不向往。一个风和日丽的晴天,我循着无数诗人墨客旅居行吟的足迹,登上了白帝山顶。但见翠柏森森,古木苍藤,亭台楼阁,红墙碧瓦,一派浩然古风迎面而来。白帝城托孤,是京剧里大家耳熟能详的三国刘备给诸葛亮交代后事之地,如今,大店里塑像,就是三国故事的一些相关人物。庙内前殿(今作托孤堂)、明良殿、武候祠、观星亭、东、西碑林。古建筑群,依然保留着一种飞檐翘角、结构严谨、庄严肃穆的古风遗韵。</p> <p class="ql-block">夔门又名瞿塘峡、三峡西端入口处,两岸断崖壁立,宽不及百米形同门户,故名。长江之水从夔门而下,至此水流湍急,加上三峡工程蓄水的影响水位升高。瞿塘关,在瞿塘峡入口处,是长江三峡的西大门,又名“夔门”,在巍峨壮丽的白帝城下,是出入四川盆地的门户。赤甲山因含有氧化铁的水溶液粘附在风化的岩层表面,此山土石呈红色,如人袒背,故名赤甲山。白盐山系因粘附在岩石上的水溶液,主要是含钙质,色似白盐得名。在灿烂得阳光下,赤甲山略显红色,白盐山呈灰白色,隔江相望,一个红装,一个素裹,可谓奇景。</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由于三峡大坝建成,夔门水位升高近百米,因而整个瞿塘峡看上去便是黄浪滔滔,失去了往日的平静。</span>若只着眼于近处的江面,不放开视野,你将感觉到眼前一片汪洋的气象。可惜老三峡的旧滩涂统统淹没在水下,站在六层高的游轮上,实在感觉不到峡谷幽深的险峻气势。这些摩崖石刻虽说字迹有些模糊了,可都是古代文人墨客留下的宝贝啊!古人留下了“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千古绝唱。有人形容这一段峡谷是“一条迂回曲折的山水画廊”。</p> <p class="ql-block">敬请各位老师斧正</p><p class="ql-block">感谢朋友浏览转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