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文 / 图:花笑春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美篇号:32560190</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器 材:华为Mate50 Pro</span></p> <p class="ql-block">海口骑楼老街,全称为海口骑楼建筑历史文化街区,是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骑楼老街占地面积8万多平方米,主要集中在博爱路、中山路、新华北路、得胜沙和解放路5条街区,是海口城市的重要发源地。其中的中山路最为繁华,保存最为完好,因而也最具代表性,被规划为步行街。</p> <p class="ql-block">据说,老街上的骑楼建筑群形成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骑楼的历史与海口早期的对外开放息息相关。晚清时期,海口是当时全国对外开放的口岸之一,更是海南全岛对外开放的窗口,吸引在南洋谋生或想“落叶归根”的人陆续回乡投资建设,从而逐渐延伸并形成了规模。</p> <p class="ql-block">骑楼老街在其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并积淀了大量的历史文化遗迹。“天后宫”便是遗迹的重要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骑楼老街的建筑风格独具特色,融合了中式、西式和南洋风格。底层是宽敞的廊柱和拱门,既为行人提供了遮阳避雨的场所,又增添了建筑的美感;楼上的窗户和阳台装饰精美,充满了艺术气息;墙壁上刻有各种图案和花纹,展示着工匠们的精湛技艺。</p> <p class="ql-block">骑楼大都高两三层,最高不过五层,立面分三段,下段为骑楼列柱,中段为楼层,上段为女儿墙。为了商住两用,多半是“前店后居”或“下店上居”的建筑布局。</p> <p class="ql-block">海口骑楼的表面多为白色,既有浓厚的中国古代传统建筑特色,又有对西方建筑的模仿,还有南洋文化的建筑及装饰风格,并明显受到印度和阿拉伯建筑文化的影响,从而使每座骑楼都成为了一幅壮美的城市风景画。 </p> <p class="ql-block">徜徉在骑楼老街,仿佛穿越于民国时期的商业繁华之中,既可感受沧桑岁月的韵味,也可感受现代时尚生活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在欣赏中西合璧建筑之美的同时,还可欣赏当今商铺所营造的艺术之美,也可饶有兴趣地拍照打卡留下一段让人挥之不去的浓浓回忆。</p> <p class="ql-block">骑楼鳞次栉比,雍容华丽。</p> <p class="ql-block">中山路原名“还海坊”、北门外路,后改为大街(因大庙天后宫故称)。民国十三年(1924年)拓宽后,又改名为“中山路”。据说,当时该路中段建有一凉亭,孙中山先生来海口时,曾在此亭歇息,为了纪念便将该路命名为中山路。</p> <p class="ql-block">骑楼老街,作为我国历史文化名街,是活态的文化博物馆,它承载着历史的厚重,散发着独特的魅力,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城市的记忆之中。</p> <p class="ql-block">骑楼老街,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它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丰富的商业活动和浓厚的人文氛围,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光游览。它是海南的骄傲,也是国家的文化瑰宝。相信,骑楼老街在当地政府和人民以及广大游客的珍惜保护下,定能在新的时代焕发出更加绚烂的光彩。</p> <p class="ql-block">领略骑楼老街的风采之后,顺便打卡海口的标志性建筑和八景之一的海口钟楼。该钟楼见证了海口的城市变迁,由爱国商人周成梅于1929年集资兴建,1987年因道路拓宽由海口市政府出资重建。钟楼<span style="font-size:18px;">与骑楼老街建筑群隔街相望,楼高</span>28米,钟面直径2米,采用先进的电子钟记时,每30分钟精准报时一次。</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拍摄于2025年10月22日</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