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清山、望仙谷游记

用心体丈量世界

<p class="ql-block">  一早从南昌城出发,奔向此行的下一站:三清山和望仙谷。</p> <p class="ql-block">  天公不作美,从南昌出发还是阴天,接近三清山就开始下起了小雨。车子在盘山路上缓缓地向上爬。窗外的景致,先是寻常的田舍与竹林,渐渐地,便起了变化。路的一边是陡峭的、生着杂树的岩壁,另一边则是深不见底的幽谷,有乳白色的雾气,丝丝缕缕地,从谷底漫溢上来,缠住了车轮,也模糊了远山的轮廓。我们便像是被这云雾托举着,一路被送到了三清山门前。</p> <p class="ql-block">  这是我第二次来三清山了。正如三清山名称的由来:来此三次才能看清楚此山。虽此说有点夸张,但来两次我觉得还是值得。</p><p class="ql-block"> 我们从金沙索道站乘缆车到半山腰南清园站下车后,举目四望,四周云雾缭绕,能见度不足10米,几手看不到任何景点。大家非常失望,有人打起了退堂鼓。我本就打着算是一次运动锻炼的心理,逐沿着游道前行。步道是沿着山脊开凿的,蜿蜒着,时宽时窄,时陡时缓。缭绕在身边的云雾,时而如奔涌的潮水,将千岩万壑吞没得无影无踪;时而又如轻柔的薄纱,只肯懒懒地揭开一角,让你窥见下方一抹惊心动魄的绿意。虽然是这个天气,但游客还是很多,也许都是我这个心态吧,大家都默默前行,仿佛全没了赏景的兴致,也只为了运动锻炼。</p> <p class="ql-block">  我漫漫向上攀登,不多久就到了“巨莽出山〞观景点。这时,雾渐渐变薄,“巨莽”露出了模模糊糊的尊容。再往前走,雨停雾散,一个个景点清晰的呈现在我面前。我赶忙打电话招呼后面的同伴赶快上来,同时拿起手机拍摄了起来。奇崛的峰林,一座座,一簇簇,拔地而起,全不依傍。它们的名字,诸如“巨蟒出山”、“司春女神”,“狸猫守鼠”等固然是贴切的,但我这次再一次看到,便觉得那名字反倒是一种束缚。那“巨蟒”何尝不像一柄直刺苍穹的宝剑?那“女神”的侧影,在流转的光影中,又何尝不似一位沉思的哲人?它们只是静静地、赤裸裸地站在那里,任凭风雨剥蚀了千万年,呈现出一种最本初、最质朴的形态。这形态里,没有一丝取悦于人的意思,只有一种亘古的、庄严的沉默。不到半小时,雨雾再起,一切又隐入白茫茫一片。回到索道站,下山的人群排成了蜷缩着的长龙,几乎是清一色的半百老者,此时此景,我深深感到岁月易逝和自身的渺小。</p> <p class="ql-block">  若说三清山是一位遗世独立的道尊,那么望仙谷,便更像一个精心编织的、属于俗世人的仙梦。我们是傍晚时分抵达的。白日的喧嚣刚刚褪去,而夜的繁华尚未完全登场,这山谷便显出几分难得的静谧来。</p> <p class="ql-block">  望仙谷位于江西省上饶市广信区望仙乡,南邻灵山主峰景区,北望三清山。‌其名缘于隐士胡昭传说,其子建“望亲台”祈福,乡人尊其为灵山道教始祖。‌‌20世纪为花岗岩生产基地,2007年因生态破坏关停,沦为矿区。‌‌2017年启动生态修复,总投资超50亿元,2020年10月开园,通过“三复”方法论(复原乡村风貌、复活风情、复苏经济)实现乡村振兴。‌‌如今已成为集人文、民俗、农业、美食、度假、研学为一体的度假旅游区。包含九牛溪峡谷体验区、岩铺老街、圆顶峰文化区、南山养生度假区5大区块。融合赣派建筑、悬崖民宿和传统文化等元素场景及多种业态。于<span style="font-size:18px;">2020年10月21日开园,</span>2019年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22年,入选“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名录;2023年,望仙谷景区内的岩铺老街被评为国家旅游休闲街区。</p><p class="ql-block"> 这谷的妙处,在于它将自然的野趣与人工的匠心,糅合得几乎不着痕迹。一条清冽的溪流,自山谷深处奔涌而出,沿着陡峭的崖壁,被分成数股,飞珠溅玉,泻入深潭。而一座座棕墙黑瓦的屋舍,便依着这山势水流,错错落落地生长在悬崖之上。有的借着古旧的岩洞,有的凌驾于溪流之巅,以长长的木廊与石桥相连。我们走在悬空的栈道上,脚下是轰鸣的水声,抬眼望去,檐角勾连着檐角,灯笼点缀着窗棂,那灯火是三三两两地亮起来的,像一群怯生生的、初次的窥探者。先是几点昏黄的光,在薄暮中试探着,随即,仿佛得了号令一般,成百上千的灯火,一瞬间全都醒了过来。</p><p class="ql-block"> 天色终于完全暗了下去。我们沿着游道,一直爬到了最高点百鹤崖,登高望远,人流美景尽收眼底。此刻的望仙谷,才真正露出了它名字里的精髓。漆黑的、巨幅的崖壁成了最深邃的舞台背景,而屋舍的灯火,便成了这舞台上的主角。那光,不是城市里那种刺眼的、嚣张的白光,而是融融的、暖人的橘黄色,一层叠着一层,一簇拥着一簇,从谷底一直蔓延到视线几乎不可及的崖顶,硕大温和的圆月与周围灯光灯烁的楼宇亭阁交相辉映。灯光倒映在湍急的溪流里,被水流扯成无数条金色的、跳跃的光带,与岸上的静穆的光,一实一虚,一静一动,交织成一个流光溢彩的、不真实的幻境。我不由轻吟,此景只应天上有,凝似瑶池落人间。</p><p class="ql-block"> 耳边是哗哗的水声与游人的笑语,眼前是这片璀璨的光明。这热闹是迷人的,是温暖的,是属于人间的“仙”。它不像三清山那般,需要你屏息凝神,去与一种崇高的精神对话;它只是慷慨地展开怀抱,容许你在这梦幻的光影里,做一个逍遥的、快乐的凡人。一个关于隐逸的、清修的梦,一个关于烟火气的、繁华的梦,在这一日之内,竟让我们都做了一遍。</p> <p class="ql-block">  游后的晚餐,我们又喝了“副团长”带来的美酒。酒催兴起,回到民宿,躺在床上久久难以入睡。闭着眼,脑海里仍是交错着白日的雨雾与夜晚的灯。我忽然觉得,这两处的“仙气”,其实是中国人心中两种并存的理想。一种是向外追寻,攀登绝顶,与天地精神相往来,求得精神的超脱与澄澈;另一种则是向内营造,在人间烟火里,为自己辟一方诗意的栖居,求得心灵的安顿与慰藉。它们一高一低,一清一暖,一自然一人文,仿佛太极图中的阴阳两仪,共同构成了我们对于“仙境”最完整的想象。</p><p class="ql-block"> 而我们这些匆匆的过客,能同时领略这二者的滋味,也算是有福的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