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友一别近半载 网络喜牵重相逢

【雨辰ccz 📷 🎥】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有了微信聊天后,很少去QQ览阅信息。2020年10月左右,在我的QQ号留言中,突然发现一个网名“之明”的网友,问候我:老陈,我是张世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张世阳,脑海里浮现了四十五年前的一个个鲜活的镜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那是1976年7月乌鲁木齐军区在西山(乌鲁木齐火车西站)组织了一期,全区炮兵指挥干部集训。七师由我和郑宝来参谋(1969年山东德州籍兵)参加,与我俩同班除其他同学外,有一位73年山东惠民入伍,陆四师炮兵团二营四连指挥排长,年轻的小帅哥张世阳。不知他和郑参谋是山东老乡关系,还是和我有前世投缘。我俩一见如故,二个月学习期间里,形影不离,无话不谈。学习中共同切磋交流,周末一起去乌鲁木齐市中心逛街改善伙食。二个月的学习很快就结束了,我们互留通信地址保持联系,共同勉励,一起为现代化炮兵作出应有贡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于是,见信如面,久别重逢的心情更加急迫。但这两个不是有QQ网瘾的人,常常是你来一句,半月十天的我再来一句。辛丑年前夕,我直接把手机号挂在QQ上,并留言:如你确定是张世阳,加我微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在2021年牛年来临之际,现代化网络架起彩虹桥,w信QQ穿越了时空间,两位久别的战友加兄弟有了瞬间可见的联系。</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2021.3.1晚,我把这美篇拙文,发给了世阳览阅斧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世阳建议咱兄弟俩分别四十几年,能不能来个隔空同框,留在这篇文章中作纪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于是咱俩开始寻找同一坐姿的照片,由世阳完成了这对战友的近半世纪的兄弟同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同框图放在第二插图位置,也是世阳建议,读起来时间逻辑可能有些跳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张世阳战友通过百度查到我以“雨辰”为笔名,书写的各种题材包括军旅题材的图文美篇。他把其中的一些有我的影像下载下来,打包《陈重震、上海》。截图分享,真可谓一片用心良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这是一张拍摄于1974年年底在营区的生活照,赠送给张世阳战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这张照片的原照,由于部队营区变迁,本人几次调动和上学、复员转业,遗失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但战友张世阳却把前几张近半个世纪的照片,完好无损的用心保存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我俩联系上了后,他保存相当完美的翻拍旧照“完壁归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分别八个月后,1977.5乌鲁木齐军区借我师举办了军区炮兵侦察测地干部集训队。哈哈,南北疆,陆军第四、七师的张世阳和陈重震又重逢在天山北麓,伊犂河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集训合影,如果要找我,很容易,因为照片中注明的他站立位置,左侧就是我(可见形影不离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以下是张世阳战友来我师参加军区侦察测地干部集训的回忆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1977年5月23号,我前往伊犁自治州的新源县,参加新疆军区炮兵侦查,测地干部集训(军区炮兵部负责)。从拜城携带行李铺盖,坐长途汽车至乌市,经独山子,赛里木湖,伊宁到达新源县,我是第一次来到北疆,这里和南疆虽然只隔着天山山脉,但气候,风景截然不同,这里气候湿润,路过的山脉,绿草青青,植被茂密,树木浓郁,特别路过伊犁果子沟,是大自然赋予的天然宝库,以野果分布广阔而闻名, 药材资源也很丰富,它宜人的风景被誉为“伊犁第一景”,全长28公里,地势险要,系古人凿山通道,道路险峻。此时,已是六月初,所经过的山路高处,还有积雪。一路颠簸,行程六天,才到达了新源则克台的七师师部所在地,我们集训班,驻训在七师教导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记得第一课是由陆七师的曹副师长主讲,印象最深的是,他讲述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形成过程,我军在什么情况下才有了这个纪律;还讲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我军的序列编成,领导人情况,都是些资料性的内容,我听的很认真,所以现在还记的非常清楚。业务学习,开始先学的是五八式,一米对空测距机,这是个新科目,我以前没学习过,学习了测距机的用途,性能,构造等,现场操作的目的是利用测距机器材,准确测定地面目标的距离,进行射击诸元准备。第二科目,学习了国产六一式方向盘的构造,操作等。第三科目,学习军用地图的识别,用图,安地图行进等。第四科目,学习的地理坐标,和军用平面直角坐标的换算等。第五科目,是观察所观察;绘制目标地图,写侦查报告等。第六科目,是侦察组侦查,绘制行军路线。第七科目,是连测观炮位置和战斗队形。第八科目,是交会观察。第九科目,是侦察排的战斗行动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学习从5月3号开始,至7月23号结束,整整两个月,学习获益匪浅,学到了很多新科目,掌握了新知识,系统的从理论学习,到实地操作进行了有效的结合。全疆炮兵部队的所有集训学员,都能认真听讲,实地交流学习经验,取得了很好的学习效果。休假日,七师教导队的领导,还组织我们去北面的山里(天山北麓),采摘野果,记的山里面的野草都一人高,深入到里面有些恐惧,发现的野兽骨头很多。学习结束,七师用师部客车,送我们至乌市,我又从乌市托人买好长途汽车票,顺利返回了拜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边疆军营情同手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关怀之殷宛如兄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战友情,同志情,兄弟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张世阳战友服役的陆四师简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陆军四师是王牌师排行第一!号称天山雄师!每次军区比武都是金牌榜第一名!也是全军军事训练一级师!可以说是训练最牛的快速反击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这个师是1953年整编完成的,在1949年初,第一野战军第二纵队改番号为第二军,其中独立第4旅改名第4师、359旅改名第5师、第六纵队改名第六军、新4旅改名17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1952-1953年,驻疆部队大多改为生产建设兵团,只保留了部分主力部队为国防军,即第4师和第11师,后来增加第6师,第7师、第8师。步兵第四师的前身就是第二军第4师师部,下属三个团:10团由原第4师10团,12团合编,11团由第5师三个团合编,12团由第6军17师三个团合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所以,新的步兵第4师11团和12团都是红军团,前身分别是抗战初期的八路军717团和771团。胡筱龙的第12团是军区战斗值班单位,驻地在库尔勒市轮台县,炮兵团驻扎在拜城地区,司令部驻地在库车,属于阿克苏地区。整个师分布在新疆西部的阿克苏地区,库尔勒地区和喀什地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资料源自网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老战友,老同学张世阳真是个有情有义有心人,他不仅仅把这张旧照上,正确无误地标上陈重震,上海人,1977年5月等重要信息。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有过几次通信联系,以后就断了联系。他通过仅仅掌握我的信息,委托他服役部队的上海市区和浦东老兵,打听我的信息和下落。在上海这个国际化大都市里,人流信息流变幻无常,所以,这举措虽非常感人,但实属大海捞针,无功而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世阳1984年转业后,解甲归田回到故乡。从一个企业干部做起,通过自己的努力,逐渐成为一个基层党和政府统战部门的负责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在微信聊天交流中得知,退休后除了打蓝球等传统爱好外。还拿起笔杆子,书写一个个章节的人生回忆录,现已达十六万字之多,还尚末写完定稿,真为他感到高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我服役的陆军第七师历史沿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1969年1月27日,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签署命令,组建陆军第三师。命令的部分文字摘要如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span class="ql-cursor"></span>为加强战备和边疆建设,经伟大领袖毛主席批准,由沈阳、北京军区为新疆军区组建一个步兵师,现将有关事项规定如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一、该师按北方中师组建,辖三个步兵团,一个炮兵团。师、团番号称,“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苐三师,步兵第七、八、九团,炮兵第三一三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二、由沈阳军区负责组建步兵第七团,炮兵三一三团和师属高炮营;由北京军区组建步兵苐八团,步兵第九团和师部(不含高炮营)。师的主要领导干部由总参谋部选调,并由总参谋部机关抽调一百名左右干部交给北京军区,分配到该师部机关工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根据中央军委命令,陆军第三师成立大会于1969年6月3日上午在河北省石家庄市省军区礼堂举行。成立大会上,原华北局第一书记、北京军区第一政委李雪峰,将陆军苐三师军旗授予师长李旭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1969年8月初,部队自河北省嵩城县向新疆伊犁方向开进。8月中旬,按照军委和总部部队驻地"山、散、洞"布防的要求,师部和各团分别进驻新源县则克台,铁木里克,那拉提,尼勒克县,新源县坎苏沟。1969年12月,陆军第三师改称为陆军第七师,七,八,九团,炮兵三一三团分别改称为十九,二十,二十一团,师炮兵团。在军队编制体制的不断变革中,陆军苐七师后又改称步兵第七师,上世纪八十年代缩编为北方乙种步兵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为了适应边疆戎边治安需要,遵循军委命令,部队1996年从陆军序列中退出,成为武警第七师。结束了陆七师的历史使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我1973.12从插队落户的陈毅故乡四川省乐至县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来到了组建不久,从沈阳炮兵组建的陆七师炮兵团三营直。从计算兵做起,先后在师团机关工作十五年。期间参加过军区各种集训比赛多次,1984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学院指挥系就学二年。1988年10月解甲归田,回到上海,投身于祖国的改革开放大潮。2014年退休闲赋在家至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作者:陈重震 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学院和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高级经济师。1971.12上山下乡。1973.12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陆七师炮兵团服役,曾在师团机关工作十五年。1988.10转业,在上海一家金融企业担任经营和风险管理工作,2014年退休闲赋在家。2021.3.1图文编辑,修改定稿于上海宅中。</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