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阿姨”到“妈”》

樱花女

<p class="ql-block">时光的河流缓缓流淌,冲淡了许多往事,却也将一些最珍贵的情感冲刷得愈发晶莹、厚重。在我的人生中,有一个称呼的转变,它看似寻常,却承载了一段从疏离到亲昵,从血脉到亲情的漫长岁月。这个称呼,就是从“阿姨”到“妈”。</p> <p class="ql-block">初次见她,我唤她“阿姨”。她是我的婆母,一个养育了六个儿子的母亲。家境贫寒,她靠在薄铁社上班那点微薄的收入,支撑着一个庞大的家。她中等个子,总是利落地梳着一头短发,也许是常年操劳,两只眼睛有些凹陷,却丝毫未减其神采,看人时目光温和而专注。她笑起来尤其灿烂,露出一排整洁的牙齿,那笑容像冬日里的暖阳,能驱散一切阴霾,是真正的慈眉善目。</p> <p class="ql-block">嫁入这个家,面对这样一位饱经风霜却又无比坚韧的长辈,我心中敬重,却总隔着一层小心翼翼的客套。“阿姨”这个称呼,像一道无形的界限,划分着原本陌生的两个世界。</p> <p class="ql-block">然而,生活的细节,却悄然融化着这层薄冰。那时我下班晚,天色擦黑是常事。令我意想不到的是,从某一天起,在我回家的那个路口,总会出现婆母的身影。她就那么静静地站着,望着我来的方向,看见我了,便绽开那个灿烂的笑容,仿佛漫长的等待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黑夜中那双凹陷却明亮的眼睛,成了我归途中最安心的灯塔。</p> <p class="ql-block">五十年代,大家的日子都过得紧巴巴。我和丈夫的新家更是百废待兴。有一天,婆母悄悄将我拉到一旁,那双布满老茧的手,紧紧攥着什么东西,硬塞到我手里。我摊开一看,是五十块钱。那叠皱巴巴的纸币,还带着她的体温。“拿着,贴补家用。”她低声说着,眼神里是不容拒绝的关切。我知道,这几十块钱,是她从牙缝里省下来的,是她在铁社里无数汗水的凝结。我喉头哽咽,那句“谢谢阿姨”卡在嘴边,第一次觉得这个称呼如此轻飘,不足以承载这份沉甸甸的心意。</p> <p class="ql-block">真正让我内心防线彻底决堤的,是那个雨前惊心动魄的下午。天色骤变,乌云压顶,眼看大雨将至。我们院子里还堆着烧火用的柴禾。婆母一看就急了,生怕柴禾被淋湿,二话不说就爬上了柴禾垛,想用锅盖把它们盖住。年岁不饶人,柴垛湿滑,她一个不慎,扭伤了脚,从上面摔了下来。</p> <p class="ql-block">我闻声赶去,看到她痛苦地坐在地上,锅盖滚落一旁,内心瞬间被巨大的自责和恐慌淹没。“都怪我!都怪我没提前收拾好!”我扶着她,眼泪止不住地流。若不是为了这个家,她何至于此?</p> <p class="ql-block">就在这时,我那年幼的儿子,她的孙子,攥着自己的小拳头跑到奶奶跟前,仰着小脸,认真地说:“奶奶,你别怕,用我的压岁钱给你看病!”</p> <p class="ql-block">在我心中炸响。我看着婆母忍着疼痛,却因孙子这句话露出了欣慰灿烂的笑容,再看看孩子那纯真的脸庞,一股滚烫的热流涌遍全身。是感动,更是震撼。这一刻,我清晰地看到,爱,是如何在这个家里无声地流淌、传承。她毫无保留地爱着我们,爱着这个家,甚至不惜伤害自己,而这份爱,已经在下一代的心中生根发芽。</p><p class="ql-block">我紧紧握住婆母粗糙的手,那双手为家庭、为我们付出了太多太多。积聚已久的情感终于冲破了称呼的桎梏,一个我曾在心底练习过无数次,却从未敢轻易出口的字,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妈……我们回家。”</p> <p class="ql-block">没有多言,只是反握住我的手,凹陷的眼眸里闪烁着晶莹的光,那个笑容,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灿烂,都要温暖。</p> <p class="ql-block">从那天起,“阿姨”这个称呼,永远地留在了过去。而“妈”,则成了我心中对她最准确,也最温暖的注解。她不只是我丈夫的母亲,更是用她的忠实憨厚、用她毫无保留的付出,赢得了我发自内心敬爱的,我的妈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