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张勇飞教授是农业农村部智能化绿色有机环保生态循环设施农业系统首席专家等,在次生代谢物与分子生物反应网络方面有深入研究和独到见解。</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次生代谢物相关研究</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张勇飞教授认为药食同源产品的特色由生物功能因子形成,其中就包含次生代谢物,这些生物功能因子赋予了产品特定的健康功效。他指出道地药食同源产品都体现在地理标志产品上,且其生产分布具有明显的地理区域性,服从一定规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分子生物反应网络理论贡献</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张勇飞教授首次提出了中西医融合的基石是“分子生物反应网络”,认为食物和中药材构成了外在的分子生物反应网络,机体则是内在的分子生物反应网络,两者的融合是生命的全过程,为中西医结合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治疗新思路。他倡导的“5+X农医一体”全息生态医养工程,在这一理论基础上推动了农艺师、营养师、医师、厨师、理疗师等“五师合一”的产业融合实践。</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张勇飞教授还提出了全息生态营养的概念,认为食材含有的全部物质形态、能量形态和信息场形态的营养总和即为全息生态营养,其中就包括次生代谢物等“蛋白能量营养模型”,它是一个外在的分子生物反应网络,与机体内在的分子生物反应网络融合形成了全息生物反应网络,完成了生命活动的全过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研究成果与应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张勇飞教授通过生物功能因子技术生产功能作物产品,并利用功能作物产品生产多种功能畜禽水产品,形成了大健康功能农产品体系,这些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次生代谢物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主持建成了国内外最大的中药抗体生产线,并通过农业部GMP验收,利用中医免疫工程首创研发的中药复合冻干卵黄抗体,成功获取了国家新兽药证书并投入生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以花青素代谢为例,可体现全息生物反应网络的运作。蓝莓中的花青素作为次生代谢物,是外在分子生物反应网络的核心物质,被人体摄入后,在肠道内被微生物分解为酚酸、花青素苷元等小分子,进而通过肠道屏障进入血液,被运送到肝脏,在肝细胞内通过“葡萄糖醛酸化”“硫酸化”等反应转化为活性形式,最终到达眼部、皮肤等器官,参与细胞信号转导、自由基清除等生命活动,整个过程中外在与内在网络无缝衔接,完成“营养摄入-转化-作用”的全链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