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篇昵称:苏映菊</p><p class="ql-block">美篇号:7608501</p> <p class="ql-block">或许是因为近几天一直下雨的原因,<span style="font-size:18px;">暮秋的风带着几分寒意</span>。好在重阳节这一天雨停了。<span style="font-size:18px;">今年的十月二十九日,是九九重阳节,</span>与几个妹妹相约重阳登高,一起去东山山体公园爬山去。</p><p class="ql-block">我国自古就有重阳登高的习俗。重阳节已有2000多年历史,农历九月九日因两九重叠,故称为“重九”或“重阳”。从汉朝开始,便形成重阳节登高、赏菊、饮菊花酒、插茱萸等风俗,故重阳节又称“登高节”。</p> <p class="ql-block">东山山体公园距市中心仅1.5公里,面积约23.5公顷,与黔灵山并称贵阳“东、西两胜”,两山都在市区内。依山就势而建的东山山体公园,是近年新修的一条上东山寺的石级山路,就在贵州省人民医院一侧的路口对面,离我家不远。</p> <p class="ql-block">清早出门,十多分钟后来到山脚。行在依山就势而建的崎岖山体之路,穿两件薄衣,裹一身冷风,顺着蜿蜒的石阶小道,一步一步向上攀着。上了数百级台阶后,只见路旁一侧有满是密密麻麻的红色飘带,这是千万人的祈愿;再走十几级,山体壁崖挂着两面五星红旗,那是登山者的满怀深情。在深秋的怀抱里,竟呈现出一种极其饱满而沉静的庄重。</p> <p class="ql-block">窄窄的石级,或直上或斜拐,或许是重阳节的原故,一路上所遇的下山的人,多为老当益壮的老年人。爬到一半的高度时,石级路变得宽阔笔直,前路一目了然,我知道离山门不远了。而此时,额角已经沁出了细汗,这更是秋天锻炼身体最好的方式。放眼望去,仿佛“风在身边走,云从足下生”,眼界便开阔。山间秋天红叶斑斓,五彩缤纷,茂密的树木丛中有星星点点的红刺挂果泛红,是郁郁葱葱绿意间的点缀,也是我儿时的零食。而今再见这红刺,简直舍不得伸手去触摸,生怕自己的手会碰落了这颗颗的朱红粒子。凭栏远眺,一览城市的烟火。</p> <p class="ql-block">进了这个山门,行几百级台阶,就到东山寺了。</p><p class="ql-block">东山寺历来游人众多,名人雅士赞咏题刻随处可见。清代赵德昌《棲霞岭》诗,描绘出了一幅巍峨险峻的栖霞山麓风景画。清乾隆进士吴达善《东山》诗云:“一望青葱入画图,恰当新雨湿平芜。闲吟不觉莺啼晚,槛外青山半有无。”</p> <p class="ql-block">据史料记载,东山寺的起源可追溯至明洪武年间(1368年-1398年),洪忠和尚在山上始建三省寺,后改名法昙寺。明成化二年(1466年)起改称东庵。明嘉靖年间(1522年-1566年)建有东山寺。</p><p class="ql-block">东山寺是贵阳历史上一处重要的佛教圣地与文化地标,在明代就成为贵阳游览胜地。清代梅溪、绍南、本川诸僧相继主持古刹,东山寺和弘福寺当时并称为贵州佛教大丛林。民国时期铁肩和尚担任本寺方丈,铁肩和尚是贵州清末至民国时期的著名武术家,南派少林硬气功传人,黔军的武术教练,曾帮助黔军训练了一支战斗力较强的特殊队伍,并以古代传说中的勇士“㐸飞”命名。铁肩和尚除有深厚的武术功底外,还有精湛的医术药功。当时,东山寺又是铁肩和尚免费为大众治病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时期,东山寺山顶曾有防空部队驻守,日机来袭时会悬挂红灯笼作为空袭警报,这一幕成为贵阳市民的集体记忆。</p> <p class="ql-block">这座山的背面,也有一条上山的老路,那是从前没有修东山山体公园前,上山的唯一途径。回想起三十多年前,父亲常常带领我们姊妹几人一起去爬东山,走的就是那条山路。相较于新修的这条山路而言,那条<span style="font-size:18px;">长长短短而不规则的石级,曲折地向上延伸,</span>路是古老的。石级被无数足迹磨得温润,缝隙里探出倔强的青苔,踏着磨亮的石级坎儿,一级一级地登向绕山的台阶,上山的路不但距离远且难走得多;那边的树木更加葱茏繁茂,人烟稀少,显得背静。那时,登上山顶,可将贵阳市区一览无遗,不像现在,社会在发展,<span style="font-size:18px;">城市在扩大,</span>站在山顶只能看到城市的一角。</p> <p class="ql-block">老路的山体上保留了很多历史遗迹,有始建于明代的东山寺遗址,以及,刻有"天然奇妙"四个大字,每字1米见方,苍劲有力,为清代名人皖桐史培所书;"忍耐"二字横刻石壁上,长3米许,字迹浑厚挺拔,“云深处”、“忠孝”,有清贵阳人杨德芬题"一览众山小"五字,“君山读书处”等10多处石刻石碑,这些石刻寓意了释教、儒教文化意境,是东山自然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如今新修的上山路,更直,所以也就近了很多,半个小时多一点,我已来到了海拔约1200米的高山之巅。回头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似孔子当年登东山而小鲁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东山寺大殿内罢放有平安香囊,供游人随意取饰;大殿旁的长廊上悬挂了一条条的红色祈愿飘带,钟楼、鼓楼立于大殿两侧,健康、平安的愿景,无处不在。</p> <p class="ql-block">站在山顶,透过青瓦黄墙,飞檐翘角看高楼林立,这是古建筑与现代城市的完美融合。</p> <p class="ql-block">换一个角度看去,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却没有遮挡住眼前的风景,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宁静,仿佛我不再只是一个赏景的过客,忽然觉得,重阳节登高,不仅仅只是祈愿,这攀登,便不只是身体的向上,更是人生的心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