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岛一一上海黄浦江上唯一的袖珍小岛游记

潘立

<p class="ql-block">复兴岛,上海市母亲河黄浦江上唯一的封闭式内陆岛,位于杨浦区东北部的黄浦江下游。似一片柳叶,一弯月牙,又像一张拉满的弓,是繁华喧闹大上海不可多得的一块静谧净土。</p><p class="ql-block">复兴岛原为黄浦江转折处水流泥沙冲击形成的一块浅滩,1906年始露雏形,1915年至1934年经人工筑堤并吹填泥土,形成长3420米,平均宽427米(中间最宽处约500米),面积1133平方米的小岛。其东侧为黄浦江主航道,西侧为人工挖掘的小运河。</p><p class="ql-block">该岛开始时因旁边有以捕鱼为生的周家嘴自然村,被称为周家嘴岛。1937年因与定海路相通,改名定海岛。日军侵占后,一度称为昭和岛。1945年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改名复兴岛,沿用至今。</p> <p class="ql-block">记得50年前,我来过这里,给我的印象像繁华都市里的世外桃源,安静幽雅,人烟稀少。当时只有一座桥(定海桥)一条路(共青路)一个公园(复兴岛公园)一家厂(中华造船厂)和一个轮渡站。</p> <p class="ql-block">复兴岛是个有故事的小岛。我们先从定海桥说起,定海桥始建于1927年,是上海首座系杆拱钢筋混凝土结构桥,全长93.5米。1992年列为杨浦区文物保护点,2011年登记为不可移动文物。</p><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期间,复兴岛被日军占领为军械后勤基地。1932年运输工人胡阿毛驾驶日军卡车,从桥上冲入黄浦江,引爆车上军火,与敌同归于尽。该事迹被当时的申报馆出版的《胡阿毛烈士殉难实录》记载。</p><p class="ql-block">抗战胜利后,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原型李侠,从解放区秘密潜入上海,曾以复兴岛上海善后救济总署渔业管理处职员作掩护,从事秘密电台通讯工作,架起上海与延安的“空中桥梁”。</p><p class="ql-block">1949年5月,上海解放前夕,蒋介石曾暂栖复兴岛,指挥上海防守,并在此渡过在大陆的最后一个晚上。有关内容,将在后面介绍。</p><p class="ql-block">1959年,电影《红日》中连长石东根原型,战斗英雄庞洪江转业来到复兴岛,担任上海市海洋渔业公司(当时称为捕捞队)党委副书记,直到1982年离休。</p><p class="ql-block">还有一个人叫王洪文,1966年文革时发迹,先后任上海工人造反总司令部司令和中共中央副主席。此前,他经常在定海桥上与他人下棋,度过下班后无所事事的日子,他当时是定海桥旁边国棉十七厂的一个保卫科干部。</p><p class="ql-block">下图一、二系定海桥及桥堍照片。</p> <p class="ql-block">今年10月23日我与老伴到复兴岛,源于两个原因。一是从媒体上看到,原中华造船厂改建成船台公园,国庆晚上的灯光秀璀璨夺目;二是46年前,我俩在谈恋爱时,曾说过要带她到复兴岛游玩,却一直没去成,从而偶尔听她唠叨两句,今天算是贷现了迟到的承诺。</p><p class="ql-block">现在交通确实便利,我们坐地铁12号线,上午9点就到了复兴岛,出站马路对面就是船台公园,可是该公园要到11点才开始营业。我们就沿着笔直的共青路,沐浴着法国梧桐的林荫大道,走一站路,先游复兴岛公园。</p> <p class="ql-block">复兴岛公园由上海浚浦局建成,1930年在此建了一个浚浦局体育会。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日军将全岛划为军事禁区,并将体育会花园改建为日本式庭园,在园中广栽绿树和樱花,修建了日式建筑“白庐”,是侵沪日酋的居所。解放后的1951年5月28日,改建为复兴岛公园,对外开放。</p><p class="ql-block">2019年6月和2023年4月,复兴岛公园经过两次升级改造,在保持公园原有的日式风格基础上,强化了早樱主题,新增了洋水仙、金钟花等开花植物,以“一园一品,规模种植”理念,强化了春季景观效果。</p><p class="ql-block">我们慢悠悠地逛了一圈,感觉公园主要有两部分组成,一是公园绿植,袖珍的休憩小亭窗棂布置印象很深,茁壮的香樟树梧桐树参天蔽日,有一棵香樟树如五指张开,特别引人注目。公园里的桂树已经开花,传来阵阵桂花香。二是有一幢“白庐”。</p><p class="ql-block">值得一提的是,该公园园牌是由公园老工人陈瑾谷先生书写,酷似上海邮政局著名书法家任政的风格,实属少见。</p> <p class="ql-block">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民族复兴,1945年公园内曾建立过复兴岛收回纪念碑,后损毁。现重新垒石并命名为“复兴石”。</p> <p class="ql-block">复兴岛公园游人必到之地,就是位于公园西侧的“白庐”。“白庐”虽说是别墅,其实只有一层,只是那个年代装修比较精致的日式建筑而已。我50年前第一次来时,大门被铁锁紧闭,白色外墙有些斑驳。现已经过装修,焕然一新,被辟为党群活动中心。室内的八角形会客厅仍保持原样,墙上有壁炉,炉前摆放着蒋介石坐过的皮沙发。还有一间略宽敞的会议室,是蒋介石当年召开指挥保卫大上海会议的地方,现只有白底小黑花的釉面地砖还保存着。</p><p class="ql-block">有人把上海东平路的“爱庐”、江西庐山的“美庐”、杭州西湖的“澄庐”和这里的“白庐”并列为蒋介石在大陆的四大别墅之一。我没见过“澄庐”,但参观过“美庐”,而且我结婚前的家就在“爱庐”附近(现为上海音乐学院附中校内),四者比较,“白庐”与前三幢别墅,无论是面积、规模和室内外装饰,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白庐”只是蒋介石的一个暂栖地而已。</p><p class="ql-block">下面是“白庐”的室内外一组照片。</p> <p class="ql-block">蒋介石于1949年4月26日乘军舱抵上海,布置大上海保卫战。为了安全起见,住在这个袖珍小岛上,由贴身警卫卡住陆上唯一通道定海桥和沿黄浦江水路。到5月25日,上海失守已成定局,蒋介石在“白庐”住了在大陆的最后一晚,第二天登上“江静号”军舱逃往台湾。从此,蒋介石再也没有踏上大陆一步,带着他心心念念的“反攻大陆”美梦客死台湾。</p><p class="ql-block">下面是“白庐”外部环境的一组照片。</p> <p class="ql-block">游览完复兴岛公园,回过头来,我们前往网红打卡地一一船台公园。</p><p class="ql-block">船台公园前身是中华造船厂。1926年造船工程师杨俊生向浙江实业银行贷款5000元,购买因经营不善而倒闭的日本上海造船株式会社的部分设备,在复兴岛开办大中华造船机器厂。1936年工厂亏损改组,由杨俊生任厂长兼总工程师。1937年8月工厂被日军强占。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原厂归还。1953年1月,改名公私合营中华造船厂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4月与沪东造船厂合并重组并更名为沪东中华造船厂。2025年5月19日搬迁到崇明区长兴岛新址继续运营。</p><p class="ql-block">下图一为杨俊生厂长。后面为中华造船厂先后几次变更的图片。</p> <p class="ql-block">中华造船厂复兴岛原址改建成船台公园,国庆节前的9月30日正式对外开放,作为2025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主展区,很好的融合了工业遗存与当代艺术,迅即成为上海新晋网红打卡地。</p><p class="ql-block">船台公园的第一个板块,是由原厂房经过整修,跨度巨大的船体加工车间等三处改造为“量子城市,复兴未来”主题展厅,深入呈现量子科技如何与城市科技相互融合,相互赋能,创造一个更加智慧、高效、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城市。展览分为四个板块,A馆为“量子复兴”;B馆为“算法文化”;C馆为“设计未来”;D馆为“情景建造”。当天,我们参观了AB两馆(CD两馆尚在布展中)。下面是两馆的部分图片和视频。</p> <p class="ql-block">第二个板块室外部分,是中华造船厂的工业遗迹。</p><p class="ql-block">10米高AR互动猫咪高耸于入口处,它手拿游戏手柄玩得聚精会神。</p> <p class="ql-block">共青路两侧旧厂房原“工业锈带”,现已被改造成花团锦簇,现代立体设计林立的绿色游览区域。</p> <p class="ql-block">室外部分原汁原味地保留了中华造船厂高耸的120吨塔吊、行车、船台滑道、码头等工业设施,有着粗旷厚重的辉煌工业记忆,也是沉浸式历史遗址体验打卡地。</p> <p class="ql-block">1300米的黄浦江岸线串联起历史遗迹,站在高台上眺望江水与浦东高楼的天际线,可以深切感受到“创新与怀旧”“向前与回望”的双重魅力。</p> <p class="ql-block">9月30日开放当晚,船台公园开启了绚烂多彩的灯光秀,可惜我们没有看到。这里采集了几张秀图,让我们一起欣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