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非洲:纳米比亚🇳🇦.德国小镇~吕德里茨(Lüderitz)

江山多娇(宽哥旅行风光摄影)

<p class="ql-block">纳米比亚的吕德里茨(Lüderitz)位于该国西南部,濒临大西洋,地处奥兰治湾北岸,靠近纳米布沙漠,属于卡拉斯区,距离首都温得和克约800–850公里。</p> <p class="ql-block">吕德里茨建于1883年,是德国殖民时期的重要据点,至今仍保留大量德式建筑,如哥特式教堂、石板街道和彩色房屋,被称为“殖民记忆的活化石”。</p> <p class="ql-block">吕德里茨城市名沿于弗朗茨·阿道夫·吕德里茨(Franz Adolf Lüderitz,1834-1886),德国商人、殖民者,生于不来梅。</p><p class="ql-block">1883年4月派探险队登陆西南非洲,建立吕德里茨小镇,同年5月从霍屯督酋长处购得安格拉-佩克纳湾周边地区,8月获得奥兰治河口至南纬26度间的海岸地带。1884年4月俾斯麦政府将该区域设为德国保护地,奠定德属西南非洲殖民地基础。</p> <p class="ql-block">1908年附近发现钻石后,吕德里茨迅速繁荣,催生了邻近的矿业小镇卡曼斯科(Kolmanskop)。如今该矿镇已被沙漠吞噬,成为著名的“鬼城”,吸引大量摄影和探险爱好者。</p><p class="ql-block">详见我的美篇:<a href="https://www.meipian.cn/5hgcd9mg" target="_blank" style="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 font-size:18px;">穿越非洲:纳米比亚🇳🇦.卡曼斯科鬼城(Kolmanskop)</a>。</p> <p class="ql-block">至今,吕德里茨仍保留着德国的风俗人情和千丝万缕的关系。我们下榻的这家酒店就是明显的例证。</p> <p class="ql-block">在德国也有一家与该酒店同名的酒店,而且两家还相互结对。</p> <p class="ql-block">吕德里茨的德式建筑是旅行观光值得打卡的地方,简单作些介绍:</p><p class="ql-block">Felsenkirche(岩石教堂)</p><p class="ql-block"> 建成于1912 年,典型的巴伐利亚哥特复兴式路德教堂,被视作“非洲最德式的教堂”。</p> <p class="ql-block">Felsenkirche(岩石教堂)被广泛视为吕德里茨的标志性建筑。它不仅是该市最显眼的殖民时期地标,还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建筑风格,成为游客拍照、明信片和旅游宣传册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城市名片”。</p> <p class="ql-block">教堂建在钻石山(Diamond Hill)顶的花岗岩露头上,俯瞰整个港口与小镇,无论从海上还是城区仰望,都是“第一眼就能认出吕德里茨”的建筑。</p><p class="ql-block">若只能选一处拍照或打卡,当地人会直接告诉你:“去岩石教堂,那就是吕德里茨的脸。”</p> <p class="ql-block">彩绘玻璃为德皇威廉二世亲赠(因去年和今年上半年在欧洲看过太多的教堂,其精彩成度绝对超过这家教堂,故而没有入内参观。彩绘玻璃图片来自网络,为体现文字所用)。</p> <p class="ql-block">外墙粗凿花岗岩与彩色尖顶形成强烈反差;登上 55 级台阶可俯瞰整个彩色海湾。我们只是远观并未走近,因为傍晚时分要去迟越在吕德里茨的“家”(因她出众的语言天赋和社交能力,她在非洲好些城市里都有朋友将房屋借给她短时间居住),这里是吕德里茨市区的制高点,可以俯瞰市区和港湾。</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她家阁楼窗口拍摄的港湾与市容。</p> <p class="ql-block">吕德里茨城区半山腰和街道边还有Goerke Haus(格克宅邸);Deutsche Afrika Bank(德意志非洲银行大楼);Krabbenhöft & Lampe 大楼(原德资贸易行);Woermannhaus(沃尔曼商馆)等旧址就不一一介绍了。</p> <p class="ql-block">迟越在包包子,刘哥在阁楼唯一的窗口拍延时摄影,我与二哥和车车便到街头去转转。</p> <p class="ql-block">吕德里茨的街头充满了独特的韵味,色彩斑斓的建筑、拐角的咖啡店、路边停车场以及海边散步的人们,共同构成了这座小城的独特风景。</p><p class="ql-block">漫步在吕德里茨的街道上,可以感受到这座城市的宁静与美好,体验到不同于大都市的慢节奏生活。</p> <p class="ql-block">Lüderitz Railway Station(火车站)</p> <p class="ql-block">1912 年,德国青年派风格(Jugendstil),黄墙红顶、半木结构候车廊。</p><p class="ql-block">铁路 1924 年停运后建筑空置,2024 年完成外立面修缮。</p> <p class="ql-block">站台保留 1.2 km 原始铁轨与德式臂板信号机,铁轨尽头可感受到“通往大西洋的尽头”纵深感。</p> <p class="ql-block">这条铁路就是我上篇文中所述从奥斯到吕德里茨路上见到的废弃火车站连接致此。</p><p class="ql-block">详见:</p> <p class="ql-block">看着太阳西下,我们来得港湾大西洋岸边,好好欣赏欣赏这美丽的落日余晖和彩云晚霞。</p> <p class="ql-block">吕德里茨港口的喧嚣像被一只看不见的手轻轻拧小。大西洋的本格拉寒流把白日的风熨平,海面变成一面冷色镜,只等夕阳来点火。</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西边的云先是被点燃了一角,像熔化的铜汁沿天际倾泻,随即整片天幕被泼上玫瑰金:橙、绯、紫、洋红层层晕染,仿佛上帝在调色盘上打翻了所有暖色。低垂的层云被光线穿透,边缘透出银线,像浮动的蕾丝;高处的卷云则拉成长长的凤尾,闪着金红的光。</p> <p class="ql-block">太阳沉到海平面最后一瞬,光芒突然变得锋利,把岩石教堂的尖顶、洋面上停泊的邮轮和防波堤上的旧缆桩统统剪成剪影。</p> <p class="ql-block">波浪碎成万片镜子,每一道浪尖都举着一粒火,推涌着涌向岸边,发出低声而绵长的叹息。</p><p class="ql-block">紧接着,光球“咚”地一声落进海里,天色瞬间合上,留下漫天余烬——云层由金转铜,由铜转暗紫,最后像被海水浸透的绸缎,沉甸甸地垂下来。</p> <p class="ql-block">此刻,世界只剩海浪与晚风交织的呼吸。彩云在苍穹慢慢燃尽,像一场无声的谢幕,却把每个人的瞳孔都烙上了那抹短暂而盛大的绯红。夜色从东方涌来,带着寒流的清冽,悄悄为吕德里茨的落日盖上深蓝的绒布。</p> <p class="ql-block">回到迟越家,包子已经下灶,我用车车带来的钵钵鸡佐料给大家弄上一份开胃的四川名菜钵钵鸡,完美!</p> <p class="ql-block">饭后回到酒店,今天真是尽兴而归。</p> <p class="ql-block">附上刘哥编辑的一段视频,这是在迟越家阁楼窗口录的。只有一个机位,肯定让水平最高的来拍啦,美图共享,哈哈哈!</p> <p class="ql-block">明天我们将途经奥斯小镇,沿C13公路去往纳米比亚红沙漠深处,目的地“绿火苗”沙漠营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