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王家大院位于中国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静升镇静升村,为灵石望族静升王氏于清代康熙至嘉庆年间修建的住宅建筑群。现存建筑多为清康熙至嘉庆年间修建,占地4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2000平方米。</p><p class="ql-block">王家大院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明代中叶王家致富后,宅院进一步扩展。清康熙年间,王家成为显赫官商,开始大规模建造房屋,先后建成拥翠巷、锁瑞巷、宜安院等。清雍正年间,王家开始在静升村北山坡筑堡建宅,建成崇宁堡、怀永图院等建筑。至乾隆年间,王家大院迎来筑堡建宅高峰期,相继建成拱极堡、和义堡、恒贞堡等建筑。嘉庆年间,视履堡开建,于嘉庆十六年(1811年)建成。核心建筑群与景点特色</p><p class="ql-block">高家崖建筑群:由敦厚宅、凝瑞居等院落组成,采用三进四合院布局,砖雕、木雕、石雕艺术精湛,如“福禄寿三星”砖雕和“岁寒三友”木雕,彰显封建礼制与家族治家理念。</p><p class="ql-block">红门堡建筑群:依山而建,呈“王”字布局,含88座院落。登顶可俯瞰全景,石雕如“四爱图”和木雕“满床笏”寓意深远,体现晋商家族等级制度。</p><p class="ql-block">崇宁堡:被称为“虎卧西岗”,堡墙呈暖红色,内设力群美术馆,展示晋商生活画作,融合防御与艺术功能。</p><p class="ql-block">王氏宗祠与孝义祠:宗祠供奉祖先牌位,孝义祠纪念明代孝义人物,含“圣旨”匾额和石狮雕刻,是研究宗族文化的重要场所。</p><p class="ql-block">司马院:以“麒麟送子”雕刻著称,反映官职等级关联。</p><p class="ql-block">孝友祠:藏有《王氏家训》,体现家族教育传统。</p><p class="ql-block">书院与厨院(如敬业堂、乐善堂):展示生活配套与建筑。</p><p class="ql-block">清咸丰年间开始,王家走向衰落,至光绪年间已经败落,并开始卖祖产谋生,例如光绪十七年(1891年),王嘉言将视履堡1.2万余平方米的宅院卖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王家大院被分给上百户村民居住。自1995年起,王家大院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开始修复。王家大院坐北朝南,有院落123座,房屋1118间,主要由高家崖、红门堡等部分组成。[1][2]自1997年开放后,王家大院在海内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被广誉为“华夏民居第一宅”“中国民间故宫”和“山西的紫禁城”。</p> <p class="ql-block">平遥城隍庙:深度探秘三教合一的明清古建筑瑰宝!</p><p class="ql-block">在平遥古城棋盘般的街巷中,一座琉璃辉映、飞檐如剑的建筑群巍然矗立,这里,就是平遥城隍庙。它并非寻常庙宇,而是一座坐北朝南,三进院落,中轴线上建有牌楼、山门、戏台、献殿、城隍殿、寝宫,另有六曹府、土地祠、财神庙、灶君庙等,“诸神共居一庙,联袂同受香火”。</p><p class="ql-block">平遥城隍庙属于道教建筑,是古代官署建筑与寺庙建筑风格相融合的建筑群体,历经明清两代涅槃重生,它以“城隍居中,灶君、财神左右拱卫”的三庙合一格局独步天下。整体占地面积7302平方米。 城隍寝殿和大殿中有明清绘制的大型壁画《城隍出巡图》,非常精美,值得一看。平遥古城的联票中包含了古城内很多的景点,给我最多惊喜的就是平遥城隍庙了。</p><p class="ql-block">城隍是古代人们普遍供奉的神灵,特别是明清时期每个地方都有城隍庙,平遥城隍庙地处城隍庙街中段始建北宋年间,距今1100多年的历史了。1973年11月15日被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国家4A级旅游景点。总占地7302平方米。</p><p class="ql-block">临街是一尊高大的四柱三门十一踩斗拱的歇山顶木结构牌楼,两侧有砖雕八字照壁。迎面上书城隍庙隶书匾额,是当代著名书法家赵望进先生的隶书亲笔。背面是楷书威灵百里四个金色大字,配有青石狮,拴马柱,柱上提:善游此地心不愧,恶过吾门胆自寒一联:直指城隍文化惩恶扬善的宗教主题。</p><p class="ql-block">平遥城隍庙庙坐北朝南,前后三进院落,庙外东西两旁竖立木构过街牌坊各1座,庙前有牌坊,山门两侧筑有砖雕八字影壁墙,各配石狮和拴马柱,围合成庙前广场。</p><p class="ql-block">跨过庙门进入前院,有东西游廊各9间,是庙会期间商贩的临时货铺,大家抬头看一下匾额“敢入”是清代名人薛登五所写,“入”字颇有风彩,形似一把刀,入字头上一把刀,让为善者观之心境坦然,自然敢入,为恶者观之心怀忐忑,是否敢入,钟楼东便门匾书“异姓同乐”四字遥对里面灶王庙而言,祈求灶王爷要保万家平安,鼓楼西便门“钱通人性”四字自然是针对财神庙说的,道的是君子爱财要取之有道。</p><p class="ql-block">现当通过的这条通道修的比较低,这是告诉我们人在神灵前不得不低头,现在大家看到的是戏台,这里的戏是唱给城隍听的,戏台叫“昭格楼”昭是展示的意思,格是人格品格,它是告诫人们如何做人,戏台的两面是钟楼和鼓楼,在以前没有手表之类的计时器,所以只能用早敲钟晚击鼓来计时。</p><p class="ql-block">戏台也称乐楼、舞楼,采用用回廊式重檐歇山顶楼阁结构,面阔三间,琉璃饰顶。戏台的前后各悬挂有一块匾,北面匾额为“昭格楼”,南面的匾额写的是“敢入”。戏台建造时,利用埋设在舞台方砖下的10口陶制大瓮,形成多腔音响的共鸣区,再将戏台天花板的上方做成木质共鸣音箱,结合对面献殿、正殿的回音处理,构成共鸣系统。</p><p class="ql-block">城隍庙的一大建筑特色三庙合一,根据五行八卦相生相克的原理修建的,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中间是城隍爷保护一方水土平安,东边灶君庙保佑老百姓五谷丰登,西边财神庙保佑人们发财致富。百姓们希望社会安宁,居家和睦,把所有的愿望都寄托神灵,这在国内的城隍庙是极其罕见的。</p><p class="ql-block">这座大殿叫献殿,是祭祀城隍爷,贡献礼品的地方,接下来我们去城隍爷办公的地方正殿参观。正中供奉的是城隍神,两边是红脸判官和勾魂小鬼,随时听候差遣,本庙一直贯穿“善恶终有报,到头必分明”。东西的墙上有《城隍回府图》和《城隍出巡图》是明代画家吴伟粗笔画派作品,成画于清同治七年(1868年)。距今600多年历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