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之旅中的红色故事

王先德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此次11天的太行山之旅,足迹遍历八百里太行的精华地段——南太行、东太行,以及北端的白石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沿途不仅饱览了独特的地质奇观与绚烂的秋日盛景,更在这片土地孕育的革命红色地标中,触摸到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历史脉络。从这些红色印记里,我们读懂了祖国从积弱到站起来、从奋起到富起来,再到如今迈向强起来的壮阔征程,每一段红色故事,都是这段伟大跨越的生动见证。</p> <p class="ql-block">合肥李鸿章故居探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赴太行山前,我们在合肥逗留时,特意前往晚清重臣李鸿章的故居探访,却因周一闭馆,仅能在外观驻足,浏览门口的生平介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李鸿章是光绪执政时期的军机大臣、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身处中国积贫积弱、列强环伺的年代,常作为清廷代表签订不平等条约,历史评价极具争议。</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驻足李府前,脑海里跳出左宗棠这个与李鸿章同时代的历史人物。那个时代,晚清政府面对内忧外患,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朝庭,曾有放弃新疆之念,166万平方公里国土险些分裂。幸得左宗棠力排众议,自筹部分军饷,“抬棺出征”收复新疆,为捍卫国家领土完整立下不朽功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试想,如当年没左宗棠,我们所说的去北疆看自然地貌,去南疆看人文景观,那就得要凭出国护照。</p> <p class="ql-block">河北冉庄地道战遗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回望历史,从七七卢沟桥事变到1945年日本投降,14年艰苦抗战中,中国人民以智慧与意志创造无数战争奇迹,河北清苑区冉庄地道战便是典型,电影《地道战》更让其成为几代人共同记忆。上了年纪的人,都知道这部电影叫地道战,里面的人物高传宝的果敢、平原叔的智谋,老槐树上的铜钟,“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台词与激昂主题曲,都深深烙印在心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此次太行之行,我终于来到冉庄。踏足这片土地,并钻进了地道战遗址,参观地道战纪念馆,触摸文物、听战斗故事,仿佛穿越时空。冉庄地道纵横交错,有隐蔽出入口与完备设施,堪称“地下长城”,让我真切感受到先辈在昏暗地道中,用简陋武器抗敌的智慧与勇气。这次参观,也让我更深刻理解“兵民是胜利之本”——正是人民群众的参与和奉献,才筑起抗敌长城,创造出地道战这样的奇迹,最终赢得抗战胜利。</p> <p class="ql-block">从黄崖洞兵工厂到九三阅兵</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参观黄崖洞时,两句标语令人热血沸腾,我们特意在标语与雕塑前合影留念。一句是“没有枪没有炮我们自己造”,道尽了绝境中的奋起;另一句“共和国军工从这里起步”,标注着梦想的起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抗战时期黄崖洞兵工厂的艰难开拓,让人自然想到了今年的九三大阅兵,现在我人民军队军种齐全、装备精良,威武雄师。新中国成立以来,逐步实现了中国军工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伟大跨越,更是中华民族捍卫国家主权、守护和平力量的生动见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年,黄崖洞兵工厂的坚守与创造,为人民军队筑牢了早期装备根基;如今,现代化国防力量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的传承中,一步步实现从“跟跑”到“并跑”乃至“领跑”的突破,让“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有了更坚实的底气。</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正是先辈的负重前行,才有今天我们的岁月静好,才有我们在和平安全的国度里,自由自在地游山玩水。</p> <p class="ql-block">从红旗渠的一锤一矸想到现在的基建狂魔。</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太行山之旅中,我们专程探访红旗渠,年过花甲的一行人,曾因《红旗渠》纪录片动容,如今站在青年洞与纪念馆前,内心震撼更甚。</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林州自古“十年九旱”,514年间旱灾超百次,盼水是刻在世代人骨血里的梦。1960至1970年,林州人凭一锤一钎,削千余山头、架百座渡槽、凿两百余隧洞,终建成70.6公里总干渠。通水时百姓喜极而泣,周恩来总理更将其与南京长江大桥并列为国之大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当年凿渠的一锤一钎,到如今“基建狂魔”的享誉世界,中国每一步跨越都让人振奋,不禁由衷赞叹:厉害了我的国!而“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也始终滋养后人前行。</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太行山归来,我的思绪不由自主串联起自己过往的红色足迹:井冈山的星火、红军长征时翻越的若尔盖大草原的风雪、泸定桥的铁索、延安的窑洞、瑞金的红都、西柏坡的明灯,还有家乡坞根那抹“东部延安”的红色印记。当视线再望向九三阅兵的威武阵列,一条中华民族“从跪到站、从富到强”的涅槃之路,清晰地铺展在眼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太行山之旅,不虚此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