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首长洛阳共聚首

如庚131424473

<p class="ql-block">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的一天,办公室的电话铃响了。我接过电话,对方操着浓重的陕北话,没有报出自己的姓名,但声音有些熟悉。三言两语之后,我一下子猜出来,那是我在首都警卫部队当兵时的副部队长张恩堂。是他接兵把我带到了部队。立刻唤起深藏心中的记忆,迫切期待再相见。</p> <p class="ql-block">(八路军洛阳办事处)</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离开部队多年,老首长还能记得我,我心里热乎乎的。刚刚离开部队,一切安置好后,我曾给他写过一封信,以后就逐渐断了联系。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时候,通讯还不发达,没有手机,随着居住地址的不断变更,多年以后,要找到一个人是很困难的。后来见面的时候我才知道,首长已经离休了,他记得我离开部队到河南科技大学上学,一个电话打到学校,再通过学校找到我分配的工作单位,几经辗转找到了我办公室的联系方式。</span></p> <p class="ql-block">老首长关切使我十分感动,想起了与首长相处的日子。首长当时是副部队长,也是接兵的负责人,把我带到了北京城。新兵训练结束之后,我们分到为中共九次代表大会的会场担任警卫工作,当年的五一参加了在天安门广场放礼花,十一国庆节阅兵游行中在天安门城楼四周执行警卫任务。这些大型集中执行任务期间,偶尔能看到老首长的身影。后来我们分散执勤,很难见到他。</p> <p class="ql-block">凡是经历过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的人们,都知道那是一个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当时警卫部队在北京六厂二校“支左”,二校指的是清华和北大。我们分队抽调一人到清华大学支左。那时候报纸上经常出现笔名梁效(清华北大两所学校的谐音)的批判文章。有号称“旗手”者,插手警卫部队,在内部成立大批判小组。</p> <p class="ql-block">我被抽调到批判小组。有的人摩拳擦掌,准备一展才华。而我却忧心重重,不愿做违心的事情。既不愿意写批判文章,也不能够申请退出,否则就变成立场问题。在思想折磨的痛苦之中,我见到了副部队长张恩堂。</p> <p class="ql-block">张恩堂首长表情严肃。且情绪低沉,很少说话。因为我们熟悉,我就道出了心中的想法,表示真想跳出去学习建设祖国的本领。</p> <p class="ql-block">不久我接到了选送上大学的通知。离开部队的时候,我专程向首长告别。我们什么话也没多说,但我心知肚明,是得到了首长的支持。而首长却没有多说几句话,只是嘱咐我要好好学习,掌握真实本领,始终记着我们是张思德同志部队的人,踏踏实实,勤勤恳恳,为人民服务。</p> <p class="ql-block">转眼离开部队十多年,此时在办公室,我焦急地等待着首长到来。一连多天没有音讯,我想再打电话问问,又知道领导的脾气,只是等待的心情十分急切。那天在办公室,忽然电话过来,张恩堂首长已经到了我们单位。</p> <p class="ql-block">我们见面之后,同来的还有两位首长。我向首长简单汇报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并带他们到饭店吃饭。我早就想好了,如何热情接待他们,也准备了他们在洛阳游览的计划。车辆开到牡丹饭店门口的广场上的时候,张恩堂等首长不下车。我不知道什么原因,赶快上前询问。</p> <p class="ql-block">张恩堂首长不耐烦地对我说:“你搞什么名堂啊?变成这个样子了?回去到你们单位职工食堂吃饭。”首长不高兴了,我赶紧按照首长的意愿开车返回我们单位的招待所。</p> <p class="ql-block">(左权县八路军司令部)</p> <p class="ql-block">饭桌端上我们职工食堂日常的饭菜,首长脸上才露出了笑容。我向厨房吩咐上一盆“浆面条”,看到厨房有新的红薯,交代他们再烤几块。</p> <p class="ql-block">浆面条端上来的时候,我说这是普通的绿豆浆,下上面条,开胃可口,成本低廉。首长们盛上一小碗,喝罢十分满意。再加上烤红薯,说是多年吃不到这个好东西了,吃的热气腾,十分惬意。</p> <p class="ql-block">首长提到了1976年10月6日,关于国家命运重大转折中警卫部队的状况。老首长还提到当年参加大批判组跳的很高的几个人得到了应有的处罚,对“四人帮”妄图搞乱警卫部队思想的流毒彻底肃清。首长说所以对我印象深刻,是因为那时有冷静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立场。得到首长的认可与帮助,在人生关键的十字路口支持了一把,回想起来真的感激和庆幸。</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我想安排他们到洛阳的著名景点看看。但首长却说,要去八路军驻洛办事处。抗日战争年代首长曾经护送朱总司令等主要领导到过洛阳,急切地想到原来的地方看看。他们对洛阳的城市变化已经感到陌生,但走进八路军驻洛阳办事处,却好像回到家一般。</p> <p class="ql-block">他们在院子里徘徊,在朱总司令曾经住的房间停留好久。我等在旁边。他们互相说,原来的桌子就是这个位置。床铺等东西放置保持着原样。他们又看了当年自己住宿的房子,说这一直保持的很好。如果说变样的话,就是这里已经变成了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洛八办的面积不很大,他们却像回到家一样看不完、看不够。</p> <p class="ql-block">从洛八办出来,看到对面的一排饭馆,说是进去看一看。快到中午了。他们说不再回去吃饭了,就在简易饭馆吃。当年在洛八办的时候,也会到对面随便吃些东西。我赶紧买了几份牛肉汤和火烧饼,他们吃了一口,感慨地说,这还是当年的滋味啊。我知道,他们并不在乎吃什么饭,而是怀念当年革命斗争的岁月。饭店的老板五十多岁了,也走到跟前道:“那时候是我爷爷在这儿开饭馆,他说八路军首长可和气了,经常到这里吃饭。”</p> <p class="ql-block">吃完饭他们吩咐我,到黄河边去,看看当年我们从八路军总部到洛阳走过的路。我知道首长延续了原来的思维,在警卫工作中严格遵守保密纪律,执行任务之前,从来不会透露消息,直到启程的前一刻才道出行动计划。回想起来他们到达洛阳之前不通知我具体时间,到了后也不说第二天要去哪儿,早晨才告诉我去洛八办,都是他们养成的警卫工作习惯使然。</p> <p class="ql-block">按照首长的交代,我们沿着向黄河岸边的道路前行。首长目不转睛观察,却再也找不到当年走过的小路,不免露出失望。有一位首长说是清楚记得的半路上有一棵大树,曾经在大树下休息过。他全神关注着路边,尽全力要找到那棵大树。可是马路边上郁郁葱葱,树木连成一片,有一些大树,却不是孤零零的,不是他记忆中的模样,变得像孩子一般懊恼。</p> <p class="ql-block">到了黄河岸边。他们像发现了新大陆一般高兴,终于找到了黄河的渡口,依稀还能看到当年的影子。他们高兴地下车,看着眼前的黄河缓缓流过,回想起当年渡河的黄河风浪。又站到河岸上,望着附近的村庄。</p><p class="ql-block">直到这个时候他们才告诉我,他们只想重新走一走当年曾经走过的路。这次他们出来,首先想到我在洛阳,到洛八办看一看,走一走到山西左权八路军总部的路。再到延安看一看,之后到西柏坡,最后返回北京,现在就决定向山西左权出发。这个突然决定,我已经不感到突然,因为他们警卫工作中养成的行事风格已经融化在血脉里。</p> <p class="ql-block">(延安王家坪八路军总部)</p> <p class="ql-block">我望着他们的汽车驶过黄河大桥。他们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仍然保持雷厉风行的军人作风。使我对革命老前辈更加敬重,生活条件已经改变了。他们依然保持着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将革命精神融入日常,从未放弃对革命理想的追求。不忘初心,重走当年走过的革命路,诠释了革命军人的本色。像为我树立了样板,如果做不到,我还是他们带出的兵吗?对我思想引起了极大震动。我不能辜负他们的希望,努力完成工作,沿着他们的脚步前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