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李德裕(787年﹣850年),字文饶,赵郡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以门荫入仕,历仕宪宗、穆宗、敬宗、 文宗四朝,一度拜相。唐武宗继位后,李德裕再度拜相,执政五年,被回鹘,平太原,定泽潞,禁佛教,整顿台省,裁撤冗员,抑制宦官等等,功业灿然。王夫之评价道:"武宗不天,德裕不牢,唐其可以复兴乎!"就是说唐武宗不早死李相不被贬,唐真有可能再次中兴。唐宣宗立,李德裕因功高震主,又遭朋党攻讦,先被罢相,继而被贬崖州,最终死于贬所。梁启超将他与管仲、商鞅、诸葛亮、王安石、张居正并列,称其为中国六大政治家之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赵郡李氏是唐朝有名的士族门阀,位列一等大姓。纵观有唐一代,赵都李氏一共出了17位宰相,尤其是在唐宪宗元和一朝,赵郡李氏三房每房皆出了一位宰相:李吉甫、李藩、李。李吉甫即李德裕的父亲。</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唐文宗太和四年(830年),四朝元老裴度举荐李德裕为宰相,被李宗闵、牛僧孺等人排斥,将他赶出京城,出任西川节度使(治所在今四川成都)。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太和五年(831年)九月,吐蕃维州(今四川理县)守将悉怛谋因故背叛吐蕃,率城向李德裕投降。然而当政宰相牛僧孺却以"中国御戎,守信为上"作为借口,强令李德裕拒绝受降,将维州归还,并将悉但谋执送与吐蒂。悉但谋旋即被吐蕃诛杀,从此以后吐着将领很少有再投降唐朝的。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后来,监军使回朝,向唐文宗提及悉担谋惨死,并说这是新绝了外族内附之心。唐文宗后悔不已,于是将李德裕召回京城,拜为宰相,普爵赞皇县伯。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会昌禁佛</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移风易俗安天下会昌时期的禁佛自唐宪宗元和以后,佛教极度昌盛,由于当时的寺庙拥有特权,土地不纳税,大肆兼并田地,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朝廷税收。从唐宪宗元和年间开始,佛教迎来了它的发展寺庙享有特权,土地被逐出赋税,吞并土地,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发展和朝廷税收。会昌五年(845年),李德裕与唐武宗一起大力禁断佛教,拆毁天下寺庙,没收金银铁器及田产,释放奴婢十五万人,僧尼被强行还俗者共二十六万人。这些举措大大增加了政府收入,解放了被寺庙禁锢的劳动力。</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功高震主被肘外</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会昌六年(846年),唐武宗因误食丹药病逝,其叔父光王李忱继位,是为唐宣宗。唐宣宗对李德裕十分忌惮。登基之日,李德裕作为宰相在太极殿奉册,唐宣宗对左右近侍说:"刚才靠近我的莫非就是李太尉?他每看我一眼,都让我感到毛发悚然。"次日便免去李德裕宰相之位,外放为荆南节度使(治所在今湖北荆州)。</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李德裕在海南</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作为一代良相,李德裕在海南民间流传着各种各样故事,被人们津津乐道、广为流播。这些故事大多讲述李德裕的机智、正直与勇敢,有不少救济百姓、治水的内容,还有一则说他与"歌仙"结亲生男育女。光绪《崖州志.杂志》引《旧志》说李德裕有后裔在岛上,并且流落到南部被黎族同化。清朝末年,两广总督张之洞曾专门指示当时的崖州知州寻访李德裕后裔。后来找到两个小青年, 带往广州。然而语言不通,需要通过翻译才能交流。张之洞有心想要抚养他们,并加以教育,但作为一代显赫的大臣。李德裕留下了许多故事广泛传播。这些故事大多是关于李德裕的机智、正直和勇敢。许多人都在谈论他如何支持平民和治理河流。一个传说甚至说他娶了一个“诗仙”,并与她生了孩子。</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一贬再贬 </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大中三年(849年)正月,李德裕抵达崖州贬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对于被贬崖州,实出李德裕意料之外。往日里得到他提拔奖励的僚属故旧,既没有人上疏为他说话,也没有人来接济帮助。正如他在诗中所说,"十五余年车马客,无人相送到崖州"。少数亲友即使有意帮扶,亦不敢声张。李德裕的表弟﹣﹣谏议大夫姚勖,得知他在崖州生活困难,派人不远万里送来衣服食物。李德裕回信感谢时,为了保护表弟,甚至不敢直书其名,只能以"某侍郎"来称呼。</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怀念中原</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崖州城北有一座望阙亭,李德裕经常登临此处,遥望北方的故国,销愁舒愤。他有一首登崖州城的题咏:"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其情其景,令人伤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艰难困苦的贬谪生活,以及忧愤的心情,严重损害了李德裕的健康。大中三年(849年)十二月十日,李德裕在崖州贬所逝世,时年六十三岁,距他来崖州不到一载。</p> <p class="ql-block">这正是:功成北阙,魂断南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