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站在涅瓦河上,河水如一条流动的丝带,将圣彼得堡的过往与今日轻轻串联。清晨的阳光洒在水面上,泛起细碎金光,仿佛整条河都缀满了星辰。她从拉多加湖蜿蜒而来,穿越城市的心脏,最终汇入芬兰湾的怀抱。两岸古典建筑静静伫立,像是守望百年的老者,低声诉说着这座城市的诞生与荣光。我深吸一口带着水汽的空气,仿佛听见了历史的呼吸。</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此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多年前读普希金的诗句,“我站在涅瓦河上,遥望着巨人一般的以撒大教堂”,总觉得那是诗人的浪漫想象。可当我真的站在这里,望着那金顶在薄雾中熠熠生辉,才明白他笔下的不只是风景,而是一种灵魂的震颤。寒雾轻笼,阳光斜照,那座宏伟的教堂仿佛从梦境中升起,金色圆顶刺破天际,庄严得让人不敢高声言语。那一刻,我忽然懂了诗人的心境——不是在写景,是在与一座美丽的城市对话。</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是我第三次来到涅瓦河畔。前两次是春日与初夏,绿意初绽,河水清亮;而这一次,已是初秋。枫叶染黄了河岸,风里多了几分凉意,却更显澄澈通透。我沿着河岸缓步而行,脚步不自觉地慢了下来。河水依旧流淌,桥影依旧斑驳,可心境却不同了——从前是惊叹,如今是重逢。熟悉的景致里藏着新的感动,就像老友久别再聚,无需多言,一切尽在眼底。</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清风拂面,带着河水的湿润与秋日的微凉。水汽氤氲,模糊了远处的塔楼与桥梁,却让眼前的画面更添诗意。我倚在栏杆上,看波光在脚下跳跃,像无数细小的诗句在水面翻涌。涅瓦河,不只是地理上的脉络,更是时间的载体。它流过彼得大帝的雄心,流过普希金的笔尖,也流过无数普通人的晨昏。而此刻,它正静静流过我的凝望。</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举目四望,天高云淡,南飞的雁群掠过教堂尖顶。两岸建筑如交响乐般层层叠起:巴洛克的繁复、拜占庭的金顶、新古典的线条、俄罗斯特有的尖塔,在阳光下交织成一部立体的城市史诗。我忍不住拿起沉重的单反相机,想把这一刻封存。可镜头再清晰,也拍不出风中的气息、水上的光影、心底的悸动。有些美,注定只能留在记忆里,像一首未写完的诗。</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千百年来,这条河从未停歇。它曾是渔村的生命线,如今是大都市的脊梁。河水滋养的不只是土地,还有艺术、思想与帝国的野心。我望着水面,仿佛看见帆影点点,商船往来,士兵列队,诗人独行。每一道波纹,都是一页被水写下的历史。而今天,它依旧奔流,不疾不徐,像一位沉默的见证者。</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秋高气爽,漫步河畔,风轻云淡,船影穿行。一艘游船缓缓驶过,船尾划开一道白痕,随即被流水抚平。远处的宫殿横跨桥梁,色彩斑斓的外墙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一刻,涅瓦河像一条蓝宝石项链,轻轻挂在城市的颈间。它不喧哗,却自有光芒;它不张扬,却让整座城为之动容。我忽然觉得,浪漫不在远方,就在这水光潋滟的日常里。</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夜幕降临,我特意等到冬宫桥升起的时刻。十一点整,桥面中央缓缓抬起,如骏马扬蹄,为过往船只让出航道。钢铁的轰鸣与机械的节奏,竟也透出一种庄严的美感。那高高翘起的桥段,在灯光下宛如雕塑,凝固了力量与诗意。我站在岸边,看着一艘船缓缓驶过,仿佛穿越了时空的缝隙。</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此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冬宫静静伫立在河畔,阳光映照下,宛如一座沉睡的宫殿。它曾是沙皇的寝宫,如今是千万人向往的艺术圣殿。巨柱巍峨,回廊幽深,每一块石头都刻着权力的印记。可如今,皇权早已远去,唯有艺术长存。走进去,是达·芬奇的画,是伦勃朗的光;走出来,是涅瓦河的风,是城市的呼吸。历史在这里,不是被供奉,而是被重新讲述。</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冬宫广场中央矗立着亚历山大柱,该柱为纪念1812年沙皇亚历山大一世战胜法兰西第一帝国拿破仑一世64万大军侵犯俄罗斯惨败而建。柱高47.5米,直径4米,重达600吨,是用整块花岗石制成,不用任何支撑,只靠本身重力矗立在基石上。它日日夜夜屹立在圣彼得堡的核心地带广场中央,像征着俄罗斯永远不会屈服任何外来侵略的“战斗民族精神”坚如磐石,牢不可破。</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瓦西里岛位于冬宫桥的另一侧,是圣彼得堡的灵魂所在。这里不仅有列宾美术学院的画笔,有圣彼得堡大学的书声,还有罗斯特拉灯柱的辉煌、狮身人面像的神秘、东方石狮的镇邪之威、彼得保罗要塞的雄伟以及彼得保罗大教堂尖顶的金光。我走过沿岸街,两尊来自埃及的狮身人面像静默对望,三千年的目光穿过尼罗河,落在涅瓦河畔。它们无须言语,却让整条河多了一份异域风情的深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罗斯特拉灯柱矗立在大小涅瓦河交汇处,三十二米高的石柱上,四尊河流女神雕像环立,象征着俄罗斯的命脉。夜晚,火炬点燃,火光映照河面,仿佛为归航的船只指引方向。我站在广场上,看灯火与水光交融,忽然明白:这座城市,从来就不只是石头与砖瓦的堆砌,而是光与水的诗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此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列宾美术学院的外墙沉静典雅,拱窗与圆顶在夕阳下泛着暖光。这里是俄罗斯艺术的摇篮,无数画笔从这里出发,描绘出国家的灵魂。我虽不懂绘画,却能感受到那种沉静的力量——艺术不在高处,而在涅瓦河边,在春风夏雨秋叶冬雪里,在每一个凝望的眼神中。</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圣彼得堡大学是与莫斯科大学齐名的俄罗斯最著名的国立综合性大学,也是普京总统的母校,被称为“俄罗斯政治家的摇篮”,为俄罗斯培育了无数的精英人才和数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群贤毕至的世界大学排行榜上也留有一席之地。</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建于1817-1810年的陶立克圆柱式交易所大楼,与罗斯特拉灯塔柱隔一条马路翘首相望,现为俄罗斯海军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彼得保罗要塞建在涅瓦河畔已经300多年了,灰褐色的墙垣蜿蜓曲折700余米,承载着帝国的记忆和历史的厚重,把彼得大帝的雄心壮志砌在每一块石块里。沿着棱堡行走,我仿佛能听见这座城市的历史在秋风中回响,从沙俄帝国的荣光到十月革命的炮火,都沉淀在斑驳的墙面和锈迹斑斑的大炮中。</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彼得保罗大教堂的尖塔直指苍穹,122米的高度,是这座城市向天空的致敬。钟声悠悠,回荡在河面上,仿佛在诉说从彼得大帝到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兴衰。我站在教堂前,看旗帜在风中飘扬,忽然想起那句诗:“尖塔穿云显傲骨,铜炮三百守峥嵘。”岁月流转,唯有钟声依旧,涛声作伴。</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金顶大教堂的圆顶在阳光下如火焰般燃烧,它是世界四大圆顶教堂之一,却不像梵蒂冈那样高高在上,而是融入了城市的呼吸。我走进回廊,仰望那百根巨柱,仿佛置身于帝国的梦境。每一块石材,都曾由数十万民工之手搬运和能工巧匠的雕琢。四十年光阴和十六亿美元的投资,换来了这一座永恒的丰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此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乘船游河,是认识和观赏圣彼得堡最温柔、最轻松的方式。游船缓缓驶过码头、冬宫、狮身人面像、灯柱、古帆船、要塞、教堂、大学、古建筑等,两岸风景如画卷般展开。阴天时,细雨朦胧,建筑在雾中若隐若现,像一首未完成的抒情诗;晴日里,碧空如洗,河水如镜,倒映着整座城市的骄傲。而夜晚,当万家灯火点亮,桥梁升起,整条河便成了流动的星河,美不胜收。</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圣彼得堡有三百多座桥,水道纵横,宛如北方的威尼斯。游船航线贯穿城市精华,从冬宫到夏宫,从军港到现代摩天楼,每一程都是时空的穿越。我坐在甲板上,看拉赫塔中心那螺旋上升的玻璃幕墙在远处闪耀,仿佛现代文明的火炬,与古老的彼得保罗大教堂的尖塔遥相呼应。</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游轮驶过河畔的这尊高大的雕塑时停泊了5分钟,抬头仰望,彼得大帝站在船头,目光如炬,手中展开的仿佛不只是蓝图,而是整个俄罗斯的未来。他乘风破浪,将一个落后封团的农业国家推向欧洲强国之列。如今,他静立河畔,而河水依旧奔流,载着他的梦想,驶向更远的远方。</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飞翔的荷兰人帆船”曾是彼得大帝年轻时微服私访西欧和中北欧时乘坐的帆船,如今它的复制帆船依然停泊在当年彼得大帝出发的涅瓦河边,仿佛沉默无语地见证了彼得大帝立志改革,勇往直前的精气神。如今这条帆船内部是圣彼得堡有名的餐厅,由普京原来的厨师经营。</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阿芙乐尔号”巡洋舰静静停泊,舰身斑驳,却依然威严。1917年那一声炮响,改变了历史的走向。如今,游客在甲板上拍照、交谈,笑声与河水的轻响交织。它不再是一艘战舰,而是一座活着的纪念碑,提醒我们:有些瞬间,虽已远去,却永远回响大地上。</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埃尔金岛是城市的绿肺,夏宫遗址掩映在林木之间。湿地、湖泊、步道,构成了一幅宁静的画卷。我走在林间小径,看游船缓缓驶过,乘客在甲板上微笑。这里曾是皇室的避暑胜地,如今是市民的休闲乐园。历史从未远离,只是换了一种方式,继续生长。</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世纪初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为母亲玛丽亚皇后在埃尔金岛重建夏宫,指定由建筑师卡洛. 罗西设计建造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埃尔金宫。二战期间受损,1952年完成修复,现为博物馆展示皇家生活器物和建筑艺术等。</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泽尼特球场位于圣彼得堡西北部列斯托夫斯基岛上,距市中心7公里,毗邻芬兰湾。该球场是俄罗斯最大的体育场,可容纳6.8万人,2016年落成,投资16亿美元,工期8年。2018年足球世界杯半决赛和2020年欧洲杯足球比赛在这里隆重举行,声势浩大,群情激昂,场面壮观,气势磅礴。</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拉赫塔位于市中心20公里的波罗的海海边,高达462米,是欧洲最高的建筑,在全球排名第14位。该建筑造型非常别致,螺旋上升的选型源于投资方俄罗斯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的企业标志火焰形态,由5个旋转近90度的结构翼组成。内部含俄罗斯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总部、天文馆、医疗中心等。现为圣彼得堡21世纪标志性的建筑之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以上三张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夏宫花园是我此行最惊艳的一站。喷泉高耸,瀑布纵横,雕塑金光闪闪,黑白棋盘地面延伸向远方。正如俄罗斯著名作家格鲁申说:“夏天最好的去处是海滨夏宫,在那里能找到彼得大帝的脚步。”</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喀琅施塔得德语意为“皇家之城”,位于芬兰湾东端科特林岛,东距圣彼得堡29公里,1703年彼得大帝在此建立要塞,1856-1871年建4座炮台,控制着芬兰湾的主入口,另有7座炮台控制比较线的航道。前苏联时期该要塞改建为波罗的海舰队的军港,1997年这里才首次对外国人开放。</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海军大教堂由海员出资建设,融合巴洛克和新古典主义风格,高70.5米,可容纳5千人,内部装饰豪华,有18世纪的壁画、镀金圣像、古老图书、精美的雕花艺术等,穹顶彩绘神像为“拜占庭建筑的顶𡺨之作”。</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船回到码头,沐浴着秋风秋雨,结束了90分钟的游轮之旅,仍然意犹未尽,兴趣盎然,感慨万千。此时我情不自禁地再次想起中学时读过的普希金1848年创作的【我站在涅瓦河上】中的诗句“我站在涅瓦河上…”,它是被广泛引用为赞美涅瓦河和圣彼得堡的永恒象征,也是我在涅瓦河观光旅游的心灵感受。</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是的,无论是涅瓦河游轮之旅,还是漫步于涅瓦河畔,或是坐在河边的椅子上呆滞地凝视着柔缓的河水,寻觅着希普希金诗中的意境,都让人心情舒畅,浮想联翩,感慨万分,心存敬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道是:多少画,涅瓦河水中。万里波涛天外去。千条云彩戏秋风,极目望长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再见了!涅瓦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以上两张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谢谢收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此图片来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