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文/彩虹</p><p class="ql-block">图片/彩虹</p><p class="ql-block">歌曲翻唱/彩虹</p><p class="ql-block">歌名/人间第一情</p> <p class="ql-block"> 小陈真情留言</p><p class="ql-block"> (2025.9.14)</p> <p class="ql-block">小陈老师</p> <p class="ql-block">幸福的合家欢</p> 回顾那二十八年 <p class="ql-block"> 文/彩虹</p><p class="ql-block"> 那日~(2025.9.13)。</p><p class="ql-block"> 我送他到地铁站,进站时,他边走边转头笑着与我告别,一分神差点走错了方向,我连忙为他纠错,并冲着他大声说道:“下次来西安一定到家来啊”! </p><p class="ql-block"> 我盯着缓缓向上滑动的电梯,直到再也看不见他的背影。 当日的送行,是我们分别二十八年后的第一次见面。不由我沉浸在往日的回忆中~</p><p class="ql-block"> 六年前的一个下午~(2021.9.28)。</p><p class="ql-block"> 我在浐灞家中接到女友打来的电话,说是有一位姓陈的男士,此刻正在我们单位大院里,逢人便打听我的去向,且声称我是他的恩人。(退休后我和女友均搬家离开了单位家属院。此消息是女友的女友,在大院遇到这位男士向她打听,她想方设法在帮男士与我联系)我闻讯后惊讶不已,女友迅速将男士的电话号码发给了我。</p><p class="ql-block"> 电流那段立刻传来了声音:“阿姨,我是小陈啊,到渭南母校办公事,今天是最后一天了,我借了辆自行车,是专门到西电来看望你和奶奶的”。</p><p class="ql-block"> 听到声音我好激动,当年因没有手机,屈指数来,与小陈断了联系有十五年了。</p><p class="ql-block"> 小陈不知道奶奶已去世我已搬家~我们要聊的话题很多,因他公务在身,我赶快与他加了微信。说好回头再聊。</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我在朋友圈上传了小陈发给我的合家欢照片,并有感而发写了一篇短文。里面充满了激动和感动。单位老同事有见过小陈的,纷纷点赞留言谈读文感想。</p><p class="ql-block"> 近期,又一个令我难忘的日子~(2025.9.13)。</p><p class="ql-block"> 那天下午我正捧着手机观看美篇,屏幕先是出现小陈发的聊天表情 ,随后邀请语音的铃声响了。点开便传来小陈的声音:“阿姨,我这会在西安,出差来西安很多次了,都没能去看望你。这次我买了家乡的新核桃和陕南特产带给你,你把定位发给我”。</p><p class="ql-block"> 当知道小陈来西安之前,早就备好了礼物,激动和感动令我手忙脚乱。当时已是下午两点多了,他下午五点,还要准时参加领导布置的晚宴,我与他见面的时间不足三小时。其中还包括往返路程。</p><p class="ql-block"> 看来款待小陈是不可能了,外出买礼物时间也不允许。仓促间,我把平日网购的一些食品收集在一起,以此聊表心意。做完这一切,不容多想,拎起拉拉车赶紧前往地铁站迎接小陈。</p><p class="ql-block"> 小陈一见到我就说:“阿姨,我很快就得返回,咱们就在车站附近找个地方说说话吧”。我不同意,接过他手里沉甸甸的礼物放进拉拉车(足有二十斤的鲜核桃,以及礼品盒包装的木耳,黄花,豆腐干) 我知道,陕南的土特产是陕西有名的。 </p><p class="ql-block"> 我们站在离小区最近的桃花潭站,遗憾此处不设公交站,距离虽近,但走路会浪费时间。我急忙带小陈上了路旁停靠的蹦蹦车,接下来的扫码付费,下车拎拉拉车都是他抢先一步。那种自然就像自家的孩子。</p><p class="ql-block"> 路上,小陈说到我们分别二十八年没见面,不由我感慨万分。没想到他记得这么清楚,更没想到我们还能再见。再见时,他虽已年近半百,可在我眼里,他永远是那个刻苦好学且有情有义的好孩子。 那刻,我的思绪穿越了~</p><p class="ql-block"> 二十八年前 ,女儿高考临近,我想为她的数理化加把油,在单位大门口选中了,举着牌等待被聘家教的他~“小陈”</p><p class="ql-block"> 小陈当年是渭南师专在读学生,我虽然不知道他为什么要当家教,但我相信,能胜任家教的孩子绝对学习优秀,而且有理想有抱负。</p><p class="ql-block"> 果然,小陈当家教,女儿是满意的。他不仅学习优秀,而且很善解人意。我的母亲他亲切的称呼奶奶,每次来家中,除了用心给我女儿补课外,还不厌其烦的聆听奶奶的诉苦。 母亲文革饱受迫害,得了癔症。倾诉成了一种病态。母亲特别需要理解和同情,小陈的用心聆听,对母亲而言,是一剂安抚心灵的良药。所以,母亲非常喜欢小陈!我也同样,做了好吃的,总想着留一份给小陈。</p><p class="ql-block"> 接下来的时光里,我粗略知道了一些小陈的家境,他来自陕南农村,家里还有个妹妹。</p><p class="ql-block"> 当女儿的家教告一段落后,我把小陈又介绍给了分厂的一位姐妹,她的女儿也需要家教老师。</p><p class="ql-block"> 知道小陈有个妹妹后,我整理了一包女儿穿过的半新旧的衣物,让他放暑假后好带回家给妹妹。他答应了。</p><p class="ql-block"> 高考结束了,小陈也毕业回了老家。有一天,我接到了小陈的电话。他说:“阿姨,对不起,我对你撒谎了,我没有妹妹”。他的语句里是满满的愧疚和真诚的道歉。</p><p class="ql-block"> 当时我愣住了,凭我对小陈的了解 ,他是个诚实忠厚的孩子,我猜想他之所以那样说,是因他做家教带的几位学生都是女孩子,也许这就是他潜意识里的顾虑。我换位思考,他小小年纪,不但想经济上为父母解忧。还要顾虑重重,(后来才知道,他曾经担任的家教不止我们单位)太不容易了。所以对他的道歉我没有任何看法,唯有理解和同情。</p><p class="ql-block"> 后来与小陈还有过那么两次电话联系,一是询问女儿高考情况,二是春节问候。当得知他辅导过的妹妹考上了理工大,他在电话那端很是兴奋。我带着感激之情告诉他,能上理工大与他的帮助是分不开的。 之后没多久,我就搬家离开了西电,从那时起便与小陈完全失去了联系。因为当年我们都没有手机。</p><p class="ql-block"> 与小陈一边说着话,一边进了小区,到了家中,我想给他下饺子, 他说下车就吃了午饭。晚饭还要聚餐。</p><p class="ql-block"> 坐下来, 小陈就迫不及待的打开了久别的話篓。我们像一对母子,滔滔不绝的诉说着各自的心里话。令我尤为感动的是,我那刻才知道小陈当年为什么要当家教。</p><p class="ql-block"> 当年,小陈家中很穷,他考上大学后,差三元钱交不了学费,妈妈为他四处找亲朋借钱,可是上学后,伙食费又怎么办?他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开启了做家教的路。毕业工作后,他先是在家乡一所乡镇中学当老师,他学的化学教的也是化学,这所学校原来的化学教师就很出名,然而他的教学超越了这位老师,县上的洛南中学硬是直接把他要了去,从此,他更加努力,在洛南中学当化学教研组组长也已经很多年了,如今年龄大了,马上五十岁了,他很想卸掉组长一职轻松一点,然而校方以暂时无人代替为由不同意。 </p><p class="ql-block"> 听完小陈的经历,我肃然起敬,多么好的孩子,艰难困苦没有压倒他,凭着自强不息的努力,他成了人生的赢家。我在他面前竖起了大拇指,这是一位长辈对晚辈由衷的敬佩!</p><p class="ql-block"> 我对他说,你今天的成功,都是因为你不畏当年的困境!用超出常人的努力和付出,终于战胜了一切!</p><p class="ql-block"> 小陈应该是下一代的榜样,更是我两个孙儿的榜样!如今的孩子娇生惯养,学习很被动,说实在的,我多么想在孙儿身上找到小陈当年的影子啊!</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我写此文的初衷。</p><p class="ql-block"> 2025.11.4</p> <p class="ql-block"> 以下两张图片是2021年,我与小陈加微信后的聊天记录~</p> <p class="ql-block">下文是2021年,小陈与我加上微信后,我在朋友圈发布的文章。</p> <p class="ql-block"> 文/彩虹</p><p class="ql-block"> 昨天下午,好友来电。说西电大院这刻有个人正在找我 。好多人不知我的去向。好友的好友得知后很热心,但她也不知我的去向,于是立刻电话告诉我的好友 。</p><p class="ql-block"> 说找人者姓陈,并说此人讲,我曾经有恩与他,朋友把这一切告诉我后,让我记下了对方的手机号。</p><p class="ql-block"> 很快 ,我们通话了,之前心里还在纳闷,这大半辈子我并没有恩与谁呀,直到电话那段传来阿姨的称呼 ,我顿时醒悟了~</p><p class="ql-block"> 是小陈,他是当年我给女儿请的家教老师,当时他正在就读渭南师范学院,为了减轻家庭负担,业余时间在做家教。想到此,我不仅激动,而且很感动。</p><p class="ql-block"> 二十几年过去了,我一直记得小陈,忠厚老实,学习优秀。倘若说我有恩与他,此话差矣,故一再纠正“有恩”两字 。</p><p class="ql-block"> 应该是他帮助了我的女儿,女儿不仅考上了理工大,工作后又拼搏了一番,拿到了交大硕士文凭。这一切都与小陈在学习上的帮助精神上的鼓励分不开呀!得知楠楠考上大学,他还特意打来电话祝贺。</p><p class="ql-block"> 如今,他已是有二十几年教龄的高中老师了。昨日是他从家乡来渭南师院办公事的最后一天。他借了辆单车,从师院骑行至西电来找我们。谁知我离开西电已经十几年了,这样的重逢我怎能不做记录呢。虽没能见面,但也庆幸,如今借助网络,可以与小陈常联系了。</p><p class="ql-block"> 我最感动的是,小陈还记得奶奶(我已故的母亲)曾经跟他讲了很多自己的往事,他告诉我,用奶奶的经历还写了一篇文章呢。还有,小陈曾经是我母亲忠实的聆听者,母亲的倾诉,往往是在释放自己的痛苦。仅凭这一点,我想对小陈说:“好孩子,是你有恩与我呀!”</p><p class="ql-block"> 2021.9.29</p> <p class="ql-block">下面图片是2021 .9.29我将文章发布朋友圈后,截取了一部分单位同事的点评。</p> <p class="ql-block"> 以下图片是两位老师精准的评论,出于感激,收藏于此,与友人共赏~</p> 评难忘的真情 <p class="ql-block"> 文/金其伟</p><p class="ql-block"> 《难忘的真情》:一场跨越28年的温暖回响~</p><p class="ql-block"> 这篇文章以时间为轴,串联起作者与小陈从家教初识到久别重逢的故事,字里行间满是质朴真情,堪称“平凡人不凡情谊”的生动缩影。</p><p class="ql-block"> 文章最动人之处,在于对“双向善意”的细腻刻画:作者当年给予小陈物质帮扶与精神理解,哪怕是整理衣物、倾听心事这类小事,都成了小陈困境中的光;而小陈则将这份善意沉淀28年,从骑行寻恩到携礼探望,更将其转化为教书育人中的“传承”,这种“施者无心,受者有意”的互动,让真情有了重量。</p><p class="ql-block"> 叙事上,作者采用“现在-过去-现在”的穿插结构,2025年的车站重逢、2021年的电话续缘、28年前的家教时光无缝衔接,再辅以聊天记录、同事点评等细节,让故事既有情感温度,又具真实质感。结尾点出“为孙辈寻榜样”的初衷,更让这份情谊超越个人羁绊,有了启迪当下的现实意义——在快节奏的时代里,这样跨越半生的铭记与感恩,本身就是最珍贵的“人间第一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