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生“金”——礼县永坪镇 6500 余亩野菊花采收促增收

大沙坝

深秋时节,礼县永坪镇的黄土沟壑间,6500 余亩野菊花如金色云霞铺满梯田。这朵曾在山野间默默无闻的小花,如今正以“制药原料”的身份,在采收、加工的产业链条中,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黄金花”,书写着“此花开尽更生‘金’”的产业传奇。 永坪镇野菊花产业的崛起,始于一次科学试种。2024 年,甘肃三产融合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当地试种高含量野菊花,经权威检测,其有效成分含量远超国内同类产品,证实礼县的气候、土质是野菊花生长的“天然温床”。2025 年,依托招商引资政策,该公司以“公司+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在年家、兴建、杏坪等 5 个行政村流转土地 6500 亩,正式开启野菊花规模化种植。土地集约化经营不仅让昔日零散的黄土坡变身连片“金色梯田”,更通过每亩每年 65 元的土地流转费,为农户带来稳定财产性收入,有效破解了土地撂荒难题。 十月底的永坪镇,野菊花采收进入攻坚期,田间地头呈现出 “机械高效作业+人工精细配合”的繁忙图景:农户们穿梭在花丛间,熟练地收割、捆扎花枝。采收季每天吸纳 36 名劳动力,让群众在农闲时实现“家门口就业”。年家村农户年小东坦言:“一天干 8 小时能挣 100 多元,比外出打工自由,还能照顾家庭。” 与此同时,沃得锐龙打花机快速完成脱粒工序,160 四轮配套割晒机在梯田间灵活作业,杀青烘干设备高效处理鲜菊……总投入 260 万元的大中型农机设备,让采收效率大幅提升,为年产 600 吨干花的目标筑牢了硬件支撑。 野菊花在永坪镇的价值,早已超越“田间作物”的范畴:作为华润三九公司的核心原料供应商,这里的野菊花是三九感冒灵等知名中成药的关键组材。通过“订单种植—精深加工—制药销售”的闭环模式,可实现年产值 2400 万元,成为县域特色产业的“增长极”。产业发展还带动部分外出务工人员返乡,缓解了农村“空心化”;村集体经济因产业分红逐步壮大,为乡村道路、公共服务等基础设施升级提供了资金保障,形成“产业增收—集体赋能—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 站在丰收的节点,永坪镇野菊花产业的未来布局已然清晰:甘肃三产融合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计划以永坪镇为核心,再流转 2 万亩土地,打造野菊花 GAP 种植示范基地。在巩固一产种植、二产加工优势的基础上,将深度探索“农旅融合”——未来,金色的菊花梯田将成为旅游打卡地,游客可参与赏菊、采菊、中医药文化体验等活动,让“赏花经济”与“产业经济”双向赋能,为乡村振兴注入持续动力。 从山野小花到“致富金花”,礼县永坪镇的 6500 亩野菊花,以其独特的药用价值和产业潜力,在黄土坡上勾勒出“一花带富一方”的生动图景。这朵菊花的“生金”故事,既是县域经济立足资源禀赋的创新实践,更是乡村振兴战略下“产业兴、农民富、乡村美”的鲜活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