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摄影视®光影经纬 视界无疆》第003期

顾妍

<p class="ql-block">中摄影视®编辑部</p><p class="ql-block">2025年11月5日</p> <p class="ql-block"> 前 言</p><p class="ql-block">光影为笔,纪实为魂。当镜头对准时代脉搏,每一幅影像都成为承载故事、传递文化的载体。本期社刊汇聚四方视角,以影像之力串联纪实与传承,在定格瞬间中勾勒世间百态。</p><p class="ql-block">我们以“实录报道”为眼,聚焦热点事件与民生现场。镜头追随事件脉络,捕捉真实场景里的细节与温度,用客观影像还原事实本真,让每一个被记录的瞬间都成为时代的注脚。</p><p class="ql-block">“环球游记栏目”携光影远行,足迹遍布国内外异域风土与人文秘境。从山川湖海的壮阔风光,到街巷市井的烟火气息,镜头将旅途的见闻凝练成帧,带读者跨越山海,感受不同地域的文化肌理与自然之美。</p><p class="ql-block">非遗传承是文明的脉络,“弘扬非遗系列”以镜头为桥,聚焦传统技艺与非遗传承人的匠心坚守。从指尖流转的古老技艺,到代代相传的文化符号,影像定格非遗的鲜活模样,让沉淀千年的文化瑰宝在光影中焕发新生。</p><p class="ql-block">文物是历史的见证,“重点文物保护项目”专题以影像为尺,记录文物保护的实践与成果。镜头聚焦文物修复现场、古迹保护历程,用细腻画面展现文物背后的历史厚重,以影像之力助力文明印记的守护与传承。</p><p class="ql-block">一纸光影,万种风情。本期社刊以多元栏目编织影像叙事,既是中心同仁摄影创作与文化探索的成果集结,更愿以影像为媒,与读者共赴一场关于真实、远方、传统与历史的视觉之约。愿每一幅作品,都能让你在光影中读懂故事,在镜头里看见文明。</p><p class="ql-block">中摄影视</p><p class="ql-block">总社社长兼总编:黄云霄</p><p class="ql-block">总社副社长兼副总编:顾妍</p><p class="ql-block">本期编辑:顾 妍</p><p class="ql-block">编委:黄云霄 顾妍</p><p class="ql-block">2025年11月5日</p> 黄山奇观 <p class="ql-block">视频呈现的是黄山云海日出的壮丽景观,如仙境画卷,美得震撼:</p><p class="ql-block">金黄的太阳从云海边际跃升,霞光将云海晕染成暖橙绸缎,下方奇峰在云海中若隐若现,似仙岛悬浮,神秘又壮美。</p><p class="ql-block">山顶建筑立于云海之上,山峦与云海层次错落,仿佛把人间楼宇搬到了云端,尽显黄山“云海翻涌如潮”的磅礴气势。</p><p class="ql-block">奇峰被霞光镀上瑰丽色彩,云海在山间缭绕翻涌,山峦的刚毅纹理与云海的柔美元素碰撞,如浓墨重彩的山水神作,视觉冲击力拉满。</p><p class="ql-block"> 这般景象,是大自然以云海为纸、奇峰为笔、霞光为墨,挥就的绝美长卷。云海的浩渺似天地洪流,奇峰的挺拔如山河脊梁,日出的绚烂若神赐天光,三者交融出“天下第一奇山”的灵魂气魄——既有着仙境般的空灵缥缈,又有着山河大地的雄浑苍劲,叫人不禁赞叹:世间竟有如此震撼的自然神迹,黄山之美,当真冠绝天下!</p><p class="ql-block"> 中摄影视签约摄影师 :孫建禄 摄影供稿</p> <p class="ql-block">中摄影视签约摄影师 :孫建禄 摄影供稿</p> 北京马拉松 <p class="ql-block">致北京马拉松:奔跑在古今回响的赛道上</p><p class="ql-block"> 它是跑者心中当之无愧的“国马”,自1981年鸣响第一枪至今,43载春秋里,这条42.195公里的赛道早已超越竞技本身,成为镌刻着北京记忆的流动史诗。当清晨的阳光洒满天安门广场,32000名跑者迎着发令枪响出发,脚下的长安街不仅是赛道,更是连接初心与梦想的纽带——国家博物馆的庄严肃穆、天安门城楼的雄姿、国家大剧院的曲线,都在奔跑的风里,造就出独属于北马的仪式感。</p><p class="ql-block"> 这条赛道藏着北京最动人的时空对话。向西途经军事博物馆,历史的厚重与奔跑的活力悄然碰撞;掠过玉渊潭与颐和园的秋日彩叶,自然之美为疲惫的脚步注入温柔力量;而当“冰丝带”的流线型轮廓映入眼帘,再奔向鸟巢矗立的终点,“双奥之城”的荣光便在每一步跨越中愈发清晰。2025年的赛道更添暖意:北四环辅路的拓宽、折返点的精简,让奔跑更流畅;6870名志愿者的守候与多语种服务,让每一份坚持都被温柔接住,这便是“我们的北马”最鲜活的注脚 。</p><p class="ql-block"> 这里从没有单一的奔跑姿态。有人为卫冕PB如离弦之箭,如埃塞俄比亚选手哈耶尔续写赛道传奇;有人为国内冠军拼尽全力,如李大林用2小时11分26秒诠释中国速度;更有跑者推着婴儿车、陪着长辈慢行,把“完赛”写成最质朴的勋章。从首届86名专业选手到如今万众参与的盛景,从网球鞋到专业装备,北马的扩容与升级,恰是全民健身热潮最生动的见证 。</p><p class="ql-block"> 当最后一名跑者冲过奥林匹克公园的终点线,手中的奖牌在阳光下流转着“金映中国红”的光泽——以鸟巢为灵感的浮雕上,“1981-2025”的字样镌刻着时光,42.195KM的印记诉说着坚持 。此刻无人追问计时器的终极数字,因为北马的终点从来不止于红绸带:它是老跑者时隔多年重踏赛道的热泪,是新跑者突破自我的欢呼,是古都文脉与现代活力在奔跑中完成的完美相拥。</p><p class="ql-block"> 这便是北京马拉松的魔力:它让每个人都能在奔跑中读懂北京——读懂它的千年底蕴,读懂它的时代脉搏,更读懂平凡生命里,那些“不放弃”的瞬间如何绽放成不灭的光芒。</p><p class="ql-block">摄影师:秦岭山水(北京朝阳)供稿</p> <p class="ql-block">标题:北京马拉松</p><p class="ql-block">摄影:秦岭山水(北京朝阳)</p> <p class="ql-block">标题:北京马拉松</p><p class="ql-block">摄影:秦岭山水(北京朝阳)</p> 曲韵绕园林 洛阳隋唐植物园“景上添花”演出引客来 <p class="ql-block">11月2日下午,洛阳隋唐城遗址植物园内丝竹声起、掌声阵阵,洛阳市“景上添花”文化进景区演出活动在此热闹上演。洛阳曲剧院演艺有限公司的演员们以园林为台、草木为幕,为市民游客献上了一场沉浸式传统戏曲盛宴 。</p><p class="ql-block"> 演出尚未正式开始,临时搭建的舞台周围已聚集起不少游客。随着曲胡合奏《大起板》明快热烈的旋律响起,演出正式拉开帷幕,豪迈的中原风情瞬间点燃现场氛围,赢得观众阵阵掌声。此次演出精选了群众耳熟能详的经典曲剧片段,《刘秀还乡》中的精彩桥段尤为吸睛,演员们身着传统服饰,以精湛的唱腔、生动的身段演绎剧情,时而引得观众捧腹大笑,时而让人屏息凝神。</p><p class="ql-block"> 与剧场演出不同,园林中的表演更添沉浸意趣。不少身着汉服的游客追随着表演动线驻足观赏,与演员的身影在景致中交织,形成独特的人文画卷。“本来是来逛公园的,没想到偶遇这么精彩的曲剧演出,一边看风景一边听大戏,这趟来得太值了!”来自郑州的游客王女士举起手机记录着演出瞬间,难掩兴奋之情 。</p><p class="ql-block"> 据了解,“景上添花”文化进景区活动由洛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主办,旨在通过文旅融合的创新形式,让传统艺术走出剧场、融入自然。作为洛阳市直文艺院团系列演出的重要一站,此次隋唐植物园演出践行了“沉浸式体验”的新文旅理念,将戏曲文化与园林风光深度结合,让市民游客在休憩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p><p class="ql-block"> 洛阳曲剧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参与此类文化进景区活动,把更多经典曲剧作品带给广大群众,以曲艺为媒传播洛阳故事,为文旅融合发展注入传统活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摄影:红山狼(河南洛阳)</p><p class="ql-block">撰文:顾妍(主编)</p> <p class="ql-block">摄影:红山狼(河南洛阳)</p><p class="ql-block">撰文:顾妍(主编)</p> 大运河半程马拉松赛 <p class="ql-block">大运河半程马拉松赛是中国以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为主题打造的特色路跑赛事,目前在多个运河沿线城市(如江苏高邮、北京通州、山东台儿庄等)均有举办,其中以扬州高邮大运河半程马拉松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 。</p><p class="ql-block"> 核心亮点与特色</p><p class="ql-block"> 1. 文化与体育深度融合</p><p class="ql-block">赛事紧扣“运河文化”核心,赛道设计串联起运河沿线的历史遗迹、自然风光与现代城市景观。例如,高邮站的赛道途经镇国寺塔(唐代建筑)、盂城驿(古代驿站活化石)、高邮湖湿地等,选手在奔跑中可沉浸式感受千年运河的历史脉动与水乡灵韵 。北京通州站则将大运河森林公园、运河商务区等古今地标纳入路线,展现“水城共融”的生态与现代都市风貌。</p><p class="ql-block">2. 赛事规格与品质保障</p><p class="ql-block">高邮站已升级为中国田径协会B类认证赛事,采用全封闭赛道、专业医疗保障、智能计时系统等高标准服务,并配备志愿者超550人,确保赛事安全与体验。2025年高邮站吸引了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的3500名选手参赛,冠军成绩达男子组1小时8分35秒、女子组1小时23分7秒,竞技水平显著提升 。</p><p class="ql-block">3. 文旅联动与城市推广</p><p class="ql-block">赛事通过“体育+文旅”模式,推出“凭号码布免费游”活动。例如,高邮选手赛后可免费游览汪曾祺纪念馆、南门大街等九大景区,推动“跑一场马,游一座城”的消费热潮。此外,赛事直播吸引近5万网友在线观看,成为城市形象宣传的重要窗口 。</p><p class="ql-block"> 历史与发展</p><p class="ql-block"> - 高邮站:创办于2012年,是大运河申遗配套活动之一,已连续举办十三届。从区域性赛事发展为标杆性城市IP,累计参赛超2.1万人次,覆盖全球十余个国家 。</p><p class="ql-block">- 其他城市:北京通州、山东台儿庄等地近年也陆续推出同名赛事,结合本地运河特色打造差异化体验。例如,台儿庄站设置“健康跑”项目,年龄不限,注重全民参与。</p><p class="ql-block"> 大运河半程马拉松赛不仅是一场体育竞技,更是对运河文化的活态传承与现代诠释,成为沿线城市展示历史底蕴、推动文旅融合的重要平台。</p> <p class="ql-block">标题:大运河半程马拉松赛</p><p class="ql-block">摄影:薛兆青 (扬州)</p> 哈药六厂参观区:工业遗产的诗意重生与文旅新图景 <p class="ql-block">哈药六厂参观区:工业遗产的诗意重生与文旅新图景</p><p class="ql-block"> 在哈尔滨道外区南直路326号,一座被誉为“东方卢浮宫”的建筑群正绽放新彩——这里是由哈药六厂原址改造的参观区,如今已成为串联工业记忆与文化体验的城市地标 。从昔日的制药厂区到如今的文旅热点,这片空间的蜕变书写着工业遗产活化的典范。</p><p class="ql-block"> 参观区的景色堪称建筑美学与艺术创意的融合之作。前厂区仿法国卢浮宫建造,集古典主义、巴洛克与洛可可风格于一身,金色穹顶与浮雕立柱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内部雕梁画栋的细节更显精致。后厂区则以现代工业风格为基底,打造出古今碰撞的艺术文化广场。六大主题旅拍广场是人气焦点:“莫奈花园”的斑斓色彩、“冰雪奇缘”的晶莹意境,让游客仿佛一秒穿越至欧洲场景,成为年轻人追逐的打卡胜地 。室内展区更藏惊喜,版画博物馆内既有北大荒版画珍品,也有早期制药设备与“蓝瓶钙”等经典展品,唤醒几代人的记忆共鸣。</p><p class="ql-block"> 强劲的人气印证着其成功转型:2024年全年接待游客183万人次,2025年上半年已突破100万,单日最高接待量达2.6万人次。更深远的布局正在展开,哈药集团正依托此处打造文旅小镇,规划8大院落涵盖艺术宫殿、亲子乐园、数字空间等多元业态,将工业遗址转化为“可观、可玩、可购、可闲”的综合体 。</p><p class="ql-block"> 发展前景更锚定产业融合新路径。正在谋划的“大健康工业研学”项目,将串联哈药集团四大产业,让游客深度了解医药健康产业脉络。而酸菜披萨、中药茶饮等创意产品与版画拓印、香囊制作等互动体验,构建起“文化消费-产业认知-城市认同”的复合体验链,突破传统工业旅游的局限 。在哈尔滨工业旅游政策扶持与自身创新驱动下,这片工业遗产正从网红打卡地成长为龙江文旅的新名片。</p><p class="ql-block">摄影:枫叶(哈尔滨)</p><p class="ql-block">撰文:顾妍(主编)</p> <p class="ql-block">摄影:枫叶(哈尔滨)</p><p class="ql-block">撰文:顾妍(主编)</p> 泰康之家·徽园秋季居民趣味运动会活力开赛 <p class="ql-block">徽韵秋趣 乐动满园:泰康之家·徽园秋季居民趣味运动会活力开赛</p><p class="ql-block"> 为丰富老年居民的业余生活,营造欢乐、温馨的康养氛围,2025年,泰康之家·徽园举办了以“徽韵秋趣 乐动满园”为主题的秋季居民趣味运动会。这场别开生面的活动,让老年朋友们在趣味竞技中收获健康与快乐,尽显银发风采。</p><p class="ql-block"> 趣味项目轮番上阵,银发健儿各显神通</p><p class="ql-block"> 运动会设置了“合力建塔”“桌面弹射”“筷乐夹球”等多个趣味项目,兼顾趣味性与参与性,适合不同身体状况的老年居民参与。</p><p class="ql-block"> 在“合力建塔”项目中,老人们手握绳索,齐心协力操控装置搭建彩色积木塔。大家相互配合、彼此鼓劲,在一次次尝试中感受团队协作的魅力,现场欢笑声不断。“桌面弹射”项目则考验着老人们的手眼协调能力,大家聚精会神地操控弹珠,在桌面的“战场”上一较高下,专注的神情中透着不服输的劲头。“筷乐夹球”项目更是热闹,老人们手持筷子,小心翼翼地将彩球夹入容器,每一次成功都引来阵阵喝彩,既锻炼了手部精细动作,又在趣味中收获了快乐。</p><p class="ql-block"> 以赛会友暖人心,康养生活添活力</p><p class="ql-block"> 参与活动的王爷爷笑着说:“这样的活动太有意义了,不仅能和老朋友们一起玩,还能活动筋骨,感觉自己越活越年轻了。”李奶奶也表示,平日里在康养中心的生活很充实,这次运动会更是让她感受到了久违的竞技乐趣,“和大家一起比赛,输赢不重要,开心最重要!”</p><p class="ql-block"> 泰康之家·徽园的工作人员表示,举办此类趣味运动会,旨在为老年居民搭建一个互动交流、展现自我的平台,让他们在康养中心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切实提升晚年生活的幸福感与获得感。</p><p class="ql-block"> 此次秋季居民趣味运动会,不仅是一场充满欢乐的赛事,更是泰康之家·徽园践行“活力养老”理念的生动体现。在这里,老人们不仅能享受到专业的康养服务,更能在各类文化娱乐活动中,绽放银发魅力,乐享幸福晚年。</p><p class="ql-block">编辑撰文:顾妍(主编)</p> <p class="ql-block">标题:泰康养老中心组织活动</p><p class="ql-block">摄影:杨明秀(安徽合肥)</p> 上海市老教授协会第六届门球邀请赛圆满落幕 银发健儿赛场展风采 <p class="ql-block">2025年,由上海市老教授协会主办、上海大学工会协办、观云谷养老村承办的第六届门球邀请赛在沪成功举办。众多老教授门球爱好者齐聚赛场,以球会友,在竞技中展现银发群体的活力与风采。</p><p class="ql-block"> 赛事竞技激烈,银发选手尽显活力</p><p class="ql-block"> 赛场上,选手们精神矍铄、身姿矫健。他们手握球杆,目光如炬,精准地将球击向目标门区。无论是发球的力度控制,还是击球的角度选择,都展现出专业的门球技巧。</p><p class="ql-block"> 来自不同高校的老教授们组成多支队伍,在赛场上展开激烈角逐。每一次精彩的击球都引来现场观众的阵阵喝彩,大家在竞技中相互切磋、彼此鼓励,将门球运动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p><p class="ql-block"> 荣誉时刻见证实力,赛事意义深远</p><p class="ql-block"> 经过多轮精彩对决,参赛队伍最终斩获佳绩,收获了属于自己的荣誉奖杯与证书。这些沉甸甸的荣誉,不仅是对选手们门球技艺的肯定,更是对他们积极参与体育活动、乐享晚年生活态度的褒奖。</p><p class="ql-block"> 门球运动兼具趣味性与竞技性,非常适合老年人群参与。此次邀请赛的举办,不仅为上海老教授群体搭建了一个交流互动、展现自我的平台,更推动了老年体育事业的发展,传递了“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养老理念,让更多老年人感受到运动带来的快乐与活力,为上海的老年康养文化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p><p class="ql-block">编辑撰文:顾妍(主编)</p> <p class="ql-block">标题:市老教协门球赛(组图)</p><p class="ql-block">摄影:刘德珍(上海)</p> 冰臼群(别称“满天星”) <p class="ql-block">这处位于湖北宣恩的景观是李家河镇金陵寨村的冰臼群(别称“满天星”),是中国第四纪冰川活动的珍贵遗迹,距今约200万年。</p><p class="ql-block">地质成因与特征</p><p class="ql-block"> 冰臼是冰川消融期,冰川融水携带冰碎屑、岩屑等物质,沿冰川裂隙垂直向下冲击、研磨基岩形成的臼状凹坑,具有“口小、肚大、底平”的典型特征。这里的冰臼大小不一,直径从几十厘米到数米不等,坑内积水在阳光照射下如繁星闪烁,因此得名“满天星”。同时,区域内还兼具喀斯特地貌的特质,与冰臼景观相互映衬,地质价值尤为突出。</p><p class="ql-block"> 景观与探索价值</p><p class="ql-block"> - 自然奇观:冰臼群分布在河谷两岸,岩石纹理层理分明,与清澈的流水、苍翠的植被构成独特画面,是徒步和摄影爱好者的小众秘境。</p><p class="ql-block">- 科研意义:作为第四纪冰川遗迹,它为研究古冰川运动、气候变化提供了直接的地质证据,具有极高的地学研究价值。</p><p class="ql-block"> 注意事项</p><p class="ql-block"> 该景点尚未开发,部分区域岩石布满青苔,地势险要且缺乏安全防护措施,前往时需注意防滑,建议结伴而行并做好安全预案,切勿贸然深入危险区域。</p><p class="ql-block">摄影师:且行且珍惜 (南昌)供稿</p> <p class="ql-block">标题:冰臼群(别称“满天星”)</p><p class="ql-block">摄影:且行且珍惜 (南昌)</p> 刘海粟美术馆 <p class="ql-block">刘海粟美术馆是我国首座以个人名字命名的省市级国家美术馆,集收藏保管、学术研究、展览陈列、教育推广、文化交流等功能于一体。</p><p class="ql-block"> 基本概况</p><p class="ql-block"> - 开馆时间:1995年3月16日正式对外开放,2016年8月18日新馆开放。</p><p class="ql-block">- 地理位置:位于上海市长宁区延安西路1609号,地处海粟绿地内,交通便捷,周边人文气息浓厚。</p><p class="ql-block"> 建筑特色</p><p class="ql-block"> 新馆外形设计取刘海粟画作中“云海山石”之意境,总建筑面积12540平方米,设6个展厅、2个教室及阅览室、会议厅和多功能厅等,配套设施先进完备。建筑色调淡雅、造型别致,掩映于蓊郁繁茂的林木之间,有“浦西最美的美术馆”之称。</p><p class="ql-block"> 馆藏资源</p><p class="ql-block"> - 核心藏品:以刘海粟先生捐赠的艺术作品为根基,包括他毕生创作的主要作品和收藏的历代书画作品,如五代关仝的《溪山幽居图轴》(传)、北宋巨然的《茂林叠嶂图轴》(传)、刘海粟的《黄山一线天奇观》《巴黎圣母院夕照》等。截至2025年,馆藏作品近4000件,纵贯千年文明,涵盖古代艺术珍品、上海美专师生现代艺术作品及当代艺术探索之作。</p><p class="ql-block"> 文化活动与办馆理念</p><p class="ql-block"> - 文化活动:举办各类高学术性美术展览,如“上海青年美术大展”“大师从这里起步”美术教育系列展等;开展国际文化交流项目,如中德艺术交流项目“间有小憩—不同世界的时间表达”;还推出公共教育项目,如《中国博物馆公开课》系列讲座。</p><p class="ql-block">- 办馆理念:坚持学术引领,以刘海粟艺术创作、学术思想、教育理念研究为基点;创新发展路径,开创“互联网+美术馆”线上线下融合模式;扶持青年艺术,推进“青年美术家计划”;倡导开放共享,加强文化交流和公共文化服务。</p><p class="ql-block">摄影:一粟(上海)</p><p class="ql-block">撰文:顾妍(主编)</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标题:刘海粟美术馆</p><p class="ql-block">摄影:一粟(上海)</p> 青岛台东100年记忆 <p class="ql-block">青岛台东的百年记忆,是一部融合了城市变迁、商业发展与民俗传承的多彩画卷。</p><p class="ql-block"> 明代永乐年间,杨氏先民从云南迁居至海泊河南的坡地,形成了杨家村。1897年德国占领青岛后,1899年,德国殖民当局将杨家村及周边拆迁村民、劳工安置于此,形成了台东镇 。德国人采用棋盘式布局,规划了台东一路至台东八路等区域,街道扭转45度以利通风,形成独特的棋盘街景观。 </p><p class="ql-block"> 日占时期,辽宁路成为日本移民中心,街边多是日文招牌 。1934年,作家王统照到访台东,称其为“青岛的贫民窟”,这里有短衣破鞋的男子、穿着旧式衣裤的女人,以及光着屁股打架的孩子 。但同时,台东也开始出现一些小杂货铺、烧饼铺等,初步展现出商业雏形 。</p><p class="ql-block"> 青岛解放后,台东成为市区之一,商业逐渐繁荣。1936年创立的“台东五金”,见证了台东商业的发展 。历经多年发展,台东步行街成为青岛的商业中心之一,2024年客流量达1.09亿人次,营业额达111亿元 。这里有繁华的商铺、热闹的夜市,还有融合了青啤文化、民俗文化的特色街区 。 </p><p class="ql-block">如今,台东在保留百年商脉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既有老字号的传承,也有新消费业态的融入,如在五金店中开设的螺丝钉咖啡馆 。同时,台东记忆博物馆通过雕塑、图片等形式,保留着百年历史的记忆,让人们在感受现代繁华的同时,也能触摸到过去的烟火气息。</p> <p class="ql-block">标题:青岛台东100年记忆</p><p class="ql-block">摄影:回澜听涛人(青岛)</p> 深圳“盗梦空间”:解构主义地标的结构亮点与发展前景 <p class="ql-block">深圳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内的“盗梦空间”,由奥地利建筑事务所“蓝天组”设计,是解构主义建筑的先锋作品,也是深圳文化地标矩阵的核心节点之一。</p><p class="ql-block"> 一、结构设计:解构主义的“空间魔术”</p><p class="ql-block"> - 整体架构:采用“两馆一体”模式,将当代艺术馆与城市规划展览馆通过环绕式幕墙整合,以大量倾斜、扭曲的异型钢结构打破传统几何秩序,营造“时空错位”的视觉冲击。</p><p class="ql-block">- 核心装置“云”:由镜面不锈钢打造,曲面造型如流动绸缎,通过反射空间和人群形成“无限延伸”的错觉,同时作为交通枢纽连接各层展厅与商业空间,是“两馆一体”理念的具象表达。</p><p class="ql-block">- 技术与环保:运用BIM技术实现异型结构精准施工;配备太阳能、地热能系统及遮阳设计,兼具生态节能属性。</p><p class="ql-block"> 二、发展前景:文化与产业的融合潜力</p><p class="ql-block"> - 艺术与城市文化窗口:定位“国际一流艺术机构与城市规划平台”,既展陈国内外当代艺术,又呈现深圳城市发展脉络,是文化传承创新的“公共客厅”。</p><p class="ql-block">- 体验与技术升级:近期对展区进行悬浮灯箱、色彩导览等改造,未来将引入“数字孪生”“AR交互”技术,强化沉浸式观展体验。</p><p class="ql-block">- 文旅与商业联动:凭借网红属性年接待超百万人次,未来将联动周边资源打造文化旅游线路,同时升级艺术衍生品店、特色咖啡馆等商业空间,推动“展览+消费”场景化业态。</p><p class="ql-block">- 国际文化影响力:作为解构主义建筑代表作,是深圳“设计之都”的名片,未来将通过国际建筑论坛、艺术驻留项目,提升全球文化话语权。</p><p class="ql-block"> 这座建筑既是解构主义的艺术杰作,更是深圳文化活力与创新精神的具象表达,未来将在艺术传播、城市叙事与产业融合中持续释放价值。</p><p class="ql-block">摄影:谢革新(深圳)</p><p class="ql-block">撰文:顾妍(主编)</p> <p class="ql-block">标题:《盗梦空间》</p><p class="ql-block">摄影:谢革新(深圳)</p> <p class="ql-block">标题:千人健身操(上海体育大学第三届运动会)</p><p class="ql-block">摄影:刘德珍(上海)</p> 南半球深秋里的新西兰纪事 <p class="ql-block">  南半球深秋里的新西兰纪事</p><p class="ql-block"> 当北半球的五月正酝酿着初夏的蝉鸣与燥热,我却背向季节的轨迹,踏上一场“逆季”旅程——奔赴南半球的新西兰,在深秋打翻的调色盘里,打捞自然与人文交织的斑斓光影。</p><p class="ql-block">从奥克兰向南,车窗外的风景逐渐染上深秋的底色,直到蒂卡波湖猝不及防地撞进视野。深秋的风掠过湖面,将湖水揉成层次分明的蓝——从浅 aqua 到深邃的靛蓝,像上帝遗落的宝石,镶嵌在鎏金的草甸与墨绿的树林之间。</p><p class="ql-block"> 远处的雪山裹着蓬松的白纱,与湖畔金黄的落叶松形成极致反差:这是冰的清冽与秋的温暖在缠绵,是冬的序曲与秋的余韵在对话。</p><p class="ql-block"> 深秋的植被给峡湾镶了圈深浅不一的绿边,山顶的积雪又添了几分冷冽。我站在甲板上,风裹着雪山的清冽灌进衣襟,看着游轮破开碧蓝色的水面,留下长长的水痕;远处的雪山在阳光下闪着细碎的光,那一刻,我终于懂了它“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称谓——那是种震撼到不敢深呼吸的壮美,是自然用时光刻下的杰作。</p><p class="ql-block"> 我忽然庆幸这场“逆季”旅行:原来北半球的春天与南半球的深秋对话,能谱出这样动人的乐章。</p><p class="ql-block"> 返程时,北半球的五月已燥热难耐,而我的行囊里,却装着新西兰深秋的全部光影——奥克兰的图腾、蒂卡波湖的蓝、米尔福德峡湾的风、皇后镇的秋阳。这场逆季的奔赴,不仅让我在春天里收藏了一整个深秋,更让我对这颗星球的多样与瑰丽,多了一份沉甸甸的眷恋。</p> <p class="ql-block">新西兰毛利人:毛利文化的深度体验:除了传统歌舞,可加入毛利人的美食体验,或是参观毛利人村寨,了解他们的建筑、图腾背后的故事,比如那些木雕上的纹样如何传递家族历史。</p> <p class="ql-block">罗托鲁瓦市政公园的历史与地热特色:该公园不仅有英式建筑风格的博物馆,还藏着世界早期允许男女共浴的蓝浴场,且是毛利人历史上的重要战场,现有毛利人纪念碑。其地热景观雾气腾腾,与园林风光交织,文化与自然的碰撞很有看点。</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湖畔小镇的生活气息:可描述特卡波湖畔小镇的小资店铺、咖啡馆,比如在湖边咖啡馆点一杯flat white,看秋意中的落叶与湖水相映,感受小镇的慢生活。</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特卡波湖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米佛峡湾</p> <p class="ql-block">库克山的多元玩法:除了远观,可体验胡克谷步道徒步,穿过三座吊桥,近距离看冰川碎片与冰湖;若想更刺激,可尝试直升机观光,俯瞰连绵雪山与广袤冰川,甚至降落冰川徒步,触摸蓝冰洞。另外,库克山的高山三文鱼店值得一去,品尝用冰川水养殖的鲜美三文鱼。</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牧羊人教堂</p> <p class="ql-block">牧羊犬的故事延伸:除了牧羊人教堂旁的牧羊犬雕塑,可介绍这尊雕塑是为纪念牧羊犬在新西兰开拓时期保护羊群的贡献,还可提及在爱歌顿皇家牧场能看到牧羊犬赶羊、赶鸭的精彩表演,了解它们在畜牧业中的“职场分工”,比如不同品种的牧羊犬如何通过哨音指令完成聚拢羊群等任务。</p><p class="ql-block">摄影师:张永年(上海)</p> 土耳其伊兹密尔土以弗所古城遗址 <p class="ql-block">标题:土耳其伊兹密尔土以弗所古城遗址</p><p class="ql-block">摄影:枫叶(哈尔滨)</p> 尼泊尔纪行 <p class="ql-block">尼泊尔纪行:猴庙的慧眼与加德满都的烟火</p><p class="ql-block"> 2025年5月23日,我踏入加德满都的猴庙。纯白佛塔顶着鎏金塔刹,四双“慧眼”在经幡摇曳中凝视众生,转经筒的沙沙声与铜铃脆响交织。棕毛猴子在玛尼石堆间窜跃,胆大的竟跳上佛塔基座,与酥油灯的光晕相映成趣。</p><p class="ql-block"> 沿石阶登顶,加德满都全景骤然铺展:密密麻麻的彩屋如积木堆叠,远处喜马拉雅山脉的轮廓在云雾中若隐若现。一位老者正撒花生喂猴,群猴温顺排队的画面,与佛塔的神圣、城市的烟火融为一体。这一刻,我读懂了尼泊尔——在宗教与自然的共生里,藏着最鲜活的时光印记。</p> <p class="ql-block">标题:尼泊尔纪行</p><p class="ql-block">摄影:开美(江苏徐州)供稿</p> 福建土楼 <p class="ql-block">晨曦中的土楼群,远山如黛,环形土楼错落有致地分布在绿色田野间,炊烟袅袅升起。</p> <p class="ql-block">正午阳光下的土楼村落,黄色夯土墙在绿树映衬下格外醒目,石板路蜿蜒穿过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透过拱形石门看土楼内景,红灯笼沿回廊悬挂,木质结构的环形楼体层层叠叠。</p> <p class="ql-block">仰视土楼天井,蓝天白云下,木质回廊与红色灯笼相映成趣,展现建筑的对称之美。</p> <p class="ql-block">标题:福建土楼</p><p class="ql-block">摄影:余青(湖北孝感)</p> 空中吊环技艺(市级) <p class="ql-block">空中吊环技艺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非遗里的中国》河北·吴桥杂技篇中,该技艺作为代表性节目被呈现,节目中展示了对手顶、空中吊环、空中飞人等平衡技巧类表演。 ‌</p><p class="ql-block">吴桥杂技文化历史悠久,被誉为“百戏之乡”,其特色技艺包括北狮、晃板、蹬技等。空中吊环作为平衡类杂技的典型代表,通过高难度动作展现人体与器械的协调性,属于吴桥杂技的核心技艺之一。 ‌</p><p class="ql-block">摄影:范新年(遵义)</p><p class="ql-block">撰文:顾妍(主编)</p> <p class="ql-block">标题:空中吊环技艺</p><p class="ql-block">摄影:范新年(遵义)</p> 侗族大歌(国家级 世界级) <p class="ql-block">侗族大歌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且在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是目前中国唯一以“大歌”形式入选的非遗项目。</p><p class="ql-block"> 它的核心特点是无伴奏、无指挥的多声部合唱,歌词多围绕自然、爱情、生活,传承着侗族的历史与文化,主要流行于贵州、广西等地的侗族聚居区。</p> <p class="ql-block">标题:侗族大歌</p><p class="ql-block">摄影:皇都侗寨(湖南怀化)</p> <p class="ql-block">标题:歌名“行行籁”(样样好)</p><p class="ql-block">摄影:皇都侗寨(湖南怀化)</p> <p class="ql-block">侗族织布歌</p><p class="ql-block"> “侗族织布歌”是侗族人民在织布劳动中创作并传唱的民歌。它是根据侗族妇女在织布工序中的弹棉、纺纱、织布、印染、凉晒、抛光等劳动节奏编唱的歌曲,是侗族文化、女性智慧与生活哲学的载体。</p><p class="ql-block"> 如今,侗族织布及其歌谣已成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当您走进侗寨,或许依然能听到从那古老的木楼里传出的、伴随着织机节奏的悠扬歌声,那是一个民族穿越时空的吟唱。</p> <p class="ql-block">标题:侗族织布歌</p><p class="ql-block">摄影:皇都侗寨(湖南怀化)</p> 宁阳陈氏锡艺(市级) <p class="ql-block">宁阳陈氏锡艺,属于山东省泰安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 该技艺以紫砂壶为胚,将锡片雕琢成精美图案后镶嵌于壶体,工艺古朴典雅,造型独特且图案丰富,兼具实用与艺术价值。其传承已有上百年历史,在制作过程中需经过剪锡、捶打、焊接、抛光、雕花等多个复杂环节,每件精品都凝聚着匠人的匠心与技艺。</p> <p class="ql-block">标题:宁阳陈氏锡艺</p><p class="ql-block">摄影:李国春(山东济宁)</p> 敦煌飞天舞 <p class="ql-block">敦煌飞天舞,是中国传统舞蹈艺术的瑰宝,源于敦煌莫高窟的壁画艺术,融合了佛教文化、丝路文明与多元艺术元素。</p><p class="ql-block"> 历史渊源:其起源可追溯至古代印度佛教艺术中的天人形象,随佛教东传经丝绸之路进入中国,在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中留存大量精美描绘。从十六国时期开始,历经多个朝代演变,逐渐与中国本土文化融合,形成具有独特风格的舞蹈形式。</p><p class="ql-block">艺术特色</p><p class="ql-block">形象塑造:舞者通常呈现头有圆光、戴珠宝冠、脸型修长、衣裙飘曳、巾带飞舞的凌空飞翔之姿,服饰色彩鲜艳、质地轻盈,搭配长绸带等道具,极具视觉美感。</p><p class="ql-block">舞蹈动作:以柔美、飘逸著称,通过细腻的手势、灵动的身姿和飘逸的绸带,展现飞天在空中翱翔、旋转、跳跃的优美姿态,标志性的“三道弯”体态(头、腰、胯三处弯曲形成S形曲线)极具特色。</p><p class="ql-block">文化内涵:作为佛教艺术的表现形式,蕴含深厚宗教信仰,同时反映了古代人们的审美观念,也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产物,见证了丝绸之路的文明交融。</p><p class="ql-block">现代传承与发展:如今,敦煌飞天舞不断在现代舞台上创新演绎,如舞剧《丝路花雨》《大梦敦煌》,以及央视春晚节目《敦煌·飞天》等,还通过国际文化交流活动走向世界,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传播载体。</p><p class="ql-block">编辑:顾妍(主编)</p> <p class="ql-block">标题:敦煌飞天舞</p><p class="ql-block">摄影师:冉华(四川成都)</p> 湖南长沙火宫殿臭豆腐制作技艺(省级) <p class="ql-block">湖南长沙火宫殿臭豆腐制作技艺是湖南省长沙市的一项传统小吃制作技艺,以其“闻起来臭,吃起来香”的独特风味闻名,并在2021年作为“小吃制作技艺”下的子项,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p><p class="ql-block"> 其制作流程如下:</p><p class="ql-block"> 1. 制卤:用浏阳豆豉、鲜冬笋、香菇、紫苏、曲酒等原料熬制成卤水,需自然发酵数月甚至一年以上;</p><p class="ql-block"> 2. 制坯:选用优质黄豆制成白豆腐,切成标准大小;</p><p class="ql-block"> 3. 浸泡:将豆腐放入卤水中浸泡2至6小时,使其充分上色入味;</p><p class="ql-block"> 4. 炸制:用茶油文火慢炸,掌握火候使外皮酥脆、内部保持嫩滑;</p><p class="ql-block"> 5. 调味:炸好后淋上由辣椒、蒜蓉、酱油、香油等调成的汤汁。</p> <p class="ql-block">标题:湖南长沙火宫殿臭豆腐制作技艺</p><p class="ql-block">摄影:皇都侗寨(湖南怀化)</p> 晒秋(省级) <p class="ql-block">晒秋:镌刻在山水间的民俗非遗</p><p class="ql-block"> 晒秋是流传于中国皖南、赣北山区(以江西婺源、安徽黟县为核心)的传统民俗,2014年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是农耕文明中“顺应天时”的生活智慧与美学表达的结合体。</p><p class="ql-block"> 从本质来看,晒秋并非特指“秋天晾晒”,而是山区居民因地形限制(平地少、多坡地),利用自家屋顶、晒架、窗台等空间,将秋收的农作物(辣椒、玉米、南瓜、稻谷、菊花等)晾晒风干的农事活动。因秋季丰收作物种类最丰富,色彩(红辣椒、黄玉米、金稻谷)交织成错落的“空中调色盘”,视觉冲击力极强,“晒秋”也成为这一民俗的代名词。</p><p class="ql-block"> 它的文化内涵远超“储物”本身:一方面,晒秋的作物选择、晾晒顺序(先晒易腐的辣椒,后晒耐存的玉米),是当地人数百年积累的农耕经验;另一方面,晾晒场景逐渐与节庆、生活融合,比如婺源篁岭会举办“晒秋节”,村民用作物拼出“福”“寿”等图案,吸引游客参与,让晒秋从“生存技能”变成了承载地域文化的符号。</p><p class="ql-block"> 如今,晒秋的传承也有了新形式:除了村民延续传统晾晒习俗,以篁岭为代表的地区还将晒秋与乡村文旅结合,打造“晒秋人家”景观,既让非遗活态传承,也让更多人通过视觉、体验(如亲手晒作物、制作晒秋美食),感受农耕文明的温度。</p><p class="ql-block">摄影:翰墨(河北承德)</p><p class="ql-block">撰文:顾妍(主编)</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标题:山村之晒秋</p><p class="ql-block">摄影:翰墨(河北承德)</p> 京剧(国家级) <p class="ql-block">京剧,它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0年还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p><p class="ql-block"> - 历史渊源: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吸收昆曲、秦腔等剧种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经长期融合,于道光年间形成京剧。</p><p class="ql-block">- 艺术特色</p><p class="ql-block">- 表演形式:集“唱、念、做、打”于一体。“唱”以二簧、西皮为主要声腔,西皮刚劲明快,二簧深沉凝重;“念”有韵白和京白,韵白节奏感强,京白贴近北京方言;“做”涵盖身段、手势、眼神等表演技巧;“打”指武打和翻跌技艺,如把子功、毯子功。</p><p class="ql-block">- 角色行当: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生行有老生、小生、武生;旦行有青衣、花旦、刀马旦、老旦;净行(花脸)有正净、副净;丑行分文丑、武丑。</p><p class="ql-block">- 经典剧目:《霸王别姬》《空城计》《贵妃醉酒》《锁麟囊》等家喻户晓,题材多取自历史、神话、名著,传承中华优秀文化。</p><p class="ql-block">- 文化地位:被誉为“国粹”“国剧”,以梅兰芳命名的京剧表演体系是东方戏剧表演体系的代表,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及布莱希特表演体系并称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是介绍、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标题:京剧</p><p class="ql-block">摄影:张永年 (上海)</p> <p class="ql-block">标题:《凤阳中都谯楼》(视频)</p><p class="ql-block">摄制: 徐景舜(安徽滁州)</p> <p class="ql-block">中摄影视热忱欢迎摄影师加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