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data-pm-slice="0 0 []">微循环,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是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br></br></h3></br><h3> 微循环的基本功能是进行血液和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正常情况下,微循环的血流量与组织器官的代谢水平相适应,保证各组织器官的血液灌流量并调节回心血量。如果微循环发生障碍,将会直接影响各器官的生理功能。</h3></br>微循环障碍 <h3> 微循环障碍是血液理化性质的改变,使管腔狭窄,血液流速或减慢或血栓形成,使局部组织缺血缺氧甚至坏死,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微循环畅通百病不生,微循环障碍是百病之源。健全的微循环功能是保证体内重要脏器执行正常功能的首要前提,医学已证明:人体的衰老,肿瘤的发生,高血压、糖尿病及许多心脑血管等疾病、主要是微循环障碍所致,因此微循环正常与否,是人体是否健康的重要标志。现今的生活方式、饮食、压力、污染等都是造成微循环障碍的主要外部原因。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细胞和血液会逐渐衰老,功能也自然随之退化,这是造成微循环障碍内部原因。微循环发生障碍会使很多人处于亚健康状态,严重时会导致心梗或中风等其他重大疾病。</h3></br> <h3> 一旦人体的微循环发生障碍,其相应的组织系统或内脏器官就会受到影响而不能发挥正常功能,就容易导致人体的衰老、免疫功能的紊乱以及疾病的发生。正常情况下,微循环血流量与人体组织、器官代谢水平适应,使人体内各器官生理功能得以正常运行。因为人的毛细血管极细极长,而且其中的血液流速极慢,每秒只能流动0.41毫米。在这么长的血管中,经常有杂质混浊在血液中,如胆固醇、酒精、尼古丁、药物残渣、化学残留物等,它们不但使血管壁变厚,有时经常堵塞血管,造成血液运行不畅。因此,人体如果不注意保健预防,微循环很容易发生障碍,产生淤滞,新陈代谢不能正常进行,轻则造成机体功能退化,严重时就导致疾病的发生。</h3></br> <h3> 目前医学研究,人的衰老、生病都与微循环功能障碍有关这是比较公认的学说。那么微循环障碍会起哪些疾病呢?神经系统:脑部发生供血不足,脑细胞得不到充足的氧气、养料,代谢产物不能充分顺利排除,而导致头晕、头痛、失眠、多梦、记忆力下降、神经衰弱、重者会发生脑梗塞、中风等症。心血管系统:心脏发生微循环障碍,引起心肌供血不足,产生胸闷、心慌、心律不齐、心绞痛等冠心病的症状,甚至发生心肌梗死。呼吸系统发生微循环障碍时,则会发生胸闷、气短、咳嗽、哮喘、支气管炎等;消化系统:胃是后天之根本,如果胃部微循环发生障碍,就会引起胃的功能紊乱,营养吸收不良,发生胃炎、溃疡病以及其他胃部病变。内分泌系统发生微循环障碍时,可导致各种激素分泌紊乱,引发甲关腺功能亢进、糖尿病、乳腺炎、小叶增生等;泌尿生殖系统发生微循环障碍时,导致肾炎、肾衰、女性盆腔炎、月经不调、男性前列腺炎、膀胱炎等。肌肉关节系统:肌肉、关节微循环障碍,代谢产物堆积,会产生全身肌肉酸痛、麻木、冰冷、四肢微血管堵塞不通,会造成脉管炎、下肢静脉曲张,严重出现跛行,刀割样痛。颈、肩、腰、腿痛退行性病变。妇科系统:有许多妇科病均与微循环有关,如痛经、月经不调、小腹下坠感、附件炎、子宫肌瘤都与气血不通、气滞血淤肿有关,气滞则痛,血淤则。皮肤科:随着年龄增长,皮肤的微血管减少,供血、供氧不足,表现皮肤营养降低,出现皮肤弹性下降,出现松弛和皱纹、黄褐斑、老年斑、眼周过早出现鱼尾纹、眼袋等,如果注意面部皮肤保健,使用中脉帽子、眼罩均可改善上述情况。由于微循环障碍引发多种老年病:如脑供血不足引起的脑萎缩、老年痴呆、中风、高血压、冠心病、肩周炎、骨刺形成骨质疏松等症,都是困扰老年人的一些常见病。</h3></br><h3>俗话说:<strong>"</strong><strong>微循环通,人不得中风;微循环好,心肌梗塞少;微循环流程,全身健康。 微循环几乎是百病之源,健全的微循环功能是保证体内重要器官执行正常功能的首要前提。</strong></h3></br><h3>一种简单、实用、有效、经济、无害的新疗法、新技术——远端缺血预适应能有效的预防高血压、心脑血管等疾病的发生。</h3></br><h3>远端缺血预适应(RIPC)是指对肢体某部位施加压力,造成缺血处理后,对远隔器官(如心脑等)在随后发生的严重缺血事件中有保护作用。国内外经过近30年的实验室和临床研究,业已证实,不失为一种临床治疗的新方法、新技术,所以,2010年6月《柳叶刀》载文《远端缺血预适应转向临床应用》,倡议临床医生推广使用。</h3></br><h3>临床经验表明,远端缺血预适应(RIPC)不仅对急慢性心脑血管疾病有良好效果,而且对一些慢性病的脏器(肝、肾、消化道、肺等)功能有改善作用,展示出广阔的治疗前景。</h3></br><h3>远端缺血预适应(RIPC),操作简易、无 害、价格低廉,但其机理复杂、奥妙、迷人。RIPC通过反复、短暂、局部的肢体缺血再灌注,释放出有益物质(如:腺苷、缓激肽、一氧化氮等)回流全身,从而诱导细胞内激酶级联反应,激活人体第三支神经内分泌APUD系统,进而活化细胞功能,同时引起抗炎症、基因表达和生理功能的改变,调动起体内强大的免疫保护机制,极大地挖掘人体潜能。</h3></br><h3>目前,远端缺血预适应(RIPC)已经引起人们和有关医务工作者的关注。随着临床实践的展开和研究的深入,远端缺血预适应(RIPC)的神秘面纱也被揭开。</h3></br><h3>远端缺血预适应(RIPC)将会成为普惠民生,实现全民健康的有效方法之一。</h3></br> <h3>缺血预适应训练的主要作用</h3></br><h3>1、保护心肌,防治心梗、脑梗、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同时可用于支架手术(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患者术前、术后的辅助治疗作用;</h3></br><h3>2、抗缺血,减轻缺血、缺氧反应,增强血管功能,增强人体抵抗力及运动能力;</h3></br><h3>3、激活人体内源性物质一氧化氮、腺苷、缓激肽的产生;</h3></br><h3>4、促进血液和组织液循环,缓解肢体水肿和疼痛。</h3></br><h3> 缺血预适应训练适应人群</h3></br><h3>1、日常生活中有胸闷、气短、疲劳、乏力的人群;</h3></br><h3>2、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的人群; </h3></br><h3>3、精神压力大、久坐办公室、缺乏运动等人群;</h3></br><h3>4、吸烟、酗酒、生活不规律的人群;</h3></br><h3>5、有高血压、心绞痛、冠心病等疾病的人群;</h3></br><h3>6、有脑血栓、脑梗塞、中风等疾病的人群;</h3></br><h3>7、处于脑卒中或心梗病后康复期的人群;</h3></br><h3>8、下肢水肿、疼痛、乏力、活动能力下降的人群。</h3></br><h3> 坚持做缺血预适应训练的好处</h3></br><h3>1、增加血管弹性;</h3></br><h3>2、使血管壁光滑;</h3></br><h3>3、血管微扩张;</h3></br><h3>4、建立侧支循环;</h3></br><h3>5、促进血液和组织液循环;</h3></br><h3>6、防止血栓形成;</h3></br><h3>7、改善睡眠;</h3></br><h3>8、调整血压;</h3></br><h3>9、预防心梗脑梗;</h3></br><h3>10、减少梗死面积、减轻后遗症;</h3></br><h3>11、加速脑卒中或心梗病后康复期身体恢复;</h3></br><h3>12、缓解肢体水肿和疼痛; </h3></br><h3>13、一次预适应训练相当于5000米血液循环运动量。</h3></br><h3>作用和机理:</h3></br><h3>对人的心、脑等重要器官在预先接受短暂、非致病的缺血缺氧后,使致产生自身内源性保护物质(如腺苷、缓激肽、一氧化氮等……),从而减轻随后持续更长时间缺血引起的心肌梗死和脑梗塞,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这种现象称为缺血预适应(ischemic preconditioning)。随后的临床研究发现,这种保护作用,不但出现在同一器官之中,而且肢体等器官的缺血预适应也可减轻心、脑、肾、肺、肝脏等器官的严重缺血引起的后果,称为远程缺血预适应(remote ischemic conditioning) 。</h3></br><h3>通俗的说,就是让我们的上肢或下肢局部反复短暂的缺血、缺氧后。使肌体产生自身内源性的保护介质,然后通过血液循环到身体的各个部位,使身体产生对这种短暂的缺血,缺氧的耐受和适应性,从而保护我们的心,脑,肺,肾,肝脏等器官。</h3></br>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9FLkeOC01GDam4X_8Ky-yQ"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