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冬日暖阳,书声琅琅。我们一同走进一堂古韵悠长的文言复习课,在《答谢中书书》的山水画卷中,共同探寻高效复习的路径,感受语文课堂的深度与温度。</h3> <h3>课堂回眸——与山川共赴一场复习之约</h3> <h3> 清晨的教室,伴随着同学们清脆的“老师好”,一堂关于南朝山水小品文巅峰之作《答谢中书书》的复习课徐徐展开。</h3> <h3> 课堂伊始,孙老师引领学生回顾本课的核心知识点。从文学常识(陶弘景、“山中宰相”、书信体),到重点实词、句子翻译,层层梳理,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联成线,织就一张严密的知识网络。学生们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回忆,查漏补缺,为深度解读文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h3> <h3> 课堂上,诵读声此起彼伏。有自由朗读的沉浸,有个别展示的精准,更有齐声诵读的恢弘。在诵读中,学生们再次感受到了文中四时晨昏的景物变幻,体会到了骈散结合的语言节奏美。</h3> <h3> 复习课不止于“温故”,更在于“知新”。</h3> <h3> 孙老师在这篇文章的理解中,依据大纲的要求,从写什么、怎样写、为什么三个问题出发,深刻解读了这篇短文。</h3> <h3>课堂尾声,孙老师精心设计了一组梯度练习,讲练结合,当堂反馈,有效检验了复习效果,并锻炼了学生的知识迁移与应用能力。</h3> <h3>众议评课——于切磋中探寻教学之道</h3> <h3>课后,语文教研组的老师们齐聚一堂,对这节高效的复习课进行了深入而热烈的研讨。</h3> <h3>刘校长针对这节课做了中肯的评价。其他各科老师都纷纷发言,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之后,老师们又针对如何在教学中更好地贯彻语文教学大纲的问题交流了看法。</h3> <h3>山高水长,教研之路亦长。每一次听课都是一次汲取,每一次评课都是一次升华。让我们携手同行,在语文教学的沃土上,且行且思,且歌且吟!</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