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第五组 跟岗实践(七)</p><p class="ql-block">2025“国培计划”——旗(县)级中学紧缺学科骨干教师能力提升培训项目(初中音乐)由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承办,立足自治区实际,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充分发挥音乐课程的美育功能。项目汇聚优质专家资源,课程设计注重理论引领与实践突破相结合,着力解决一线教学中的痛点难点问题。助力自治区骨干教师成为推动基层音乐教育发展的中坚力量。</p> <p class="ql-block">组长: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巴彦呼舒第四中学 刘卓拉</p><p class="ql-block"> 听内大附中音乐课程《彩色的中国》,最大的感受是它用简单又充满画面感的歌词,把我们对祖国的热爱和自豪感唱得特别真挚、特别动人。</p><p class="ql-block"> 这首歌的旋律很优美,歌词也写得特别有童趣和想象力。它把中国的大好河山想象成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碧绿的草原、金色的沙漠、蓝蓝的大海、弯弯的江河……这些颜色不仅仅是风景,更像是一种情感的表达,让我感受到祖国的辽阔和美丽。</p><p class="ql-block"> 更重要的是,它传递出的那种作为中国人的自豪和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爱。这种情感是朴素的,也是最真挚的。每次听,都能让我想起我们国家的壮丽山河和丰富文化,心里会涌起一股暖流。</p> <p class="ql-block">组员:内蒙古大学附属中学金河校区 齐鸿艳老师</p><p class="ql-block"> 听《彩色的中国》一课时,最直观的感受是课堂把抽象的“祖国”变得可触可感——老师用“黄色的黄土高原、绿色的江南水乡、蓝色的海洋”串联起地理与文化,让孩子从色彩里读懂祖国的辽阔与多样。</p><p class="ql-block"> 整堂课没有生硬说教,而是通过歌曲哼唱、图片联想等互动,悄悄种下对“祖国”的具体认知,既有趣又有感染力,能让孩子真正感受到“中国很美、很广”的自豪。</p> <p class="ql-block">组员:呼伦贝尔市扎赉诺尔区第二中学 王琦老师</p><p class="ql-block"> 11月4日的跟岗实践,在艺术学习中让我收获满满。</p><p class="ql-block"> 《动漫电影配乐》课上,我打破了“配乐只是背景音”的认知。老师拆解经典片段时,我清晰看到:钢琴急促音阶能放大角色慌张,弦乐渐入可铺垫剧情转折,原来每段旋律都是“隐形叙事者”。</p><p class="ql-block"> 学唱《彩色的中国》时,我体会到合唱的精髓。起初只顾自己唱,整体音色零散;后来听着同伴声部调整,让声音融入集体,当“碧绿草原、金色沙漠”的和声响起,画面感瞬间拉满,也懂了“个体融于集体”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组员: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光明学校 吴志强老师</p><p class="ql-block"> 今天在内大附属中学听了老师们精心准备的课非常受感触。</p><p class="ql-block"> 《动漫电影配乐》老师从影视音乐定义入手,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影视音乐,并且对影视音乐的分类也进行了分类。老师通过电影宝莲灯,日本动漫天空之城、灌篮高手等音乐作品进行欣赏,让孩子们沉浸在影视音乐的魅力之中。戏剧课上老师开发学生创作潜能,孩子们表演的戏剧非常好,平时很内向的学生打开了自己的新世界大门,秉承着因材施教原则,挖掘孩子潜能。学唱课《彩色的中国》老师在课堂上认真的教授学生们节拍强弱和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p> <p class="ql-block">组员:呼和浩特市第三十二校 李娜老师</p><p class="ql-block"> 在三十五中跟岗实习的一天,收获颇丰。上午的《影视音乐》课,教师巧妙结合经典影片片段,引导学生感受音乐对剧情的烘托作用,课堂互动生动有趣;戏剧社团课上,学生们积极投入角色演绎,教师的专业指导让我学到了活动课组织的技巧。</p><p class="ql-block"> 下午聆听《彩色的中国》和《溜冰圆舞曲》两节课,授课教师注重旋律感知与情感表达,通过节奏练习、肢体律动等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教学设计贴合学生认知特点。此次听课让我深刻认识到,音乐教学需兼顾专业性与趣味性,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这为我今后的教学实践提供了宝贵借鉴。</p> <p class="ql-block">组员:呼和浩特市第二十七中学 特日棍老师</p><p class="ql-block"> 今天在内大附属中学听了几节课觉得好。</p><p class="ql-block"> 张天宇老师从什么是影视音乐,影视音乐分类有哪些…老师通过几段音乐作品片段给学生欣赏,学生们对这几段音乐作品欢呼声热情度很高…非常有吸引力…戏剧课老师带领学生现场表演,我觉得让学生上台参与表演是很好的…唱歌课《彩色的中国》老师在课堂上认真的教学生们感受节拍强弱感…老师也弹琴代唱,教唱歌谱,跟学生配合二声部练习…都特别好! </p> <p class="ql-block">组员:呼伦贝尔市新右旗第一中学 宝音陶格陶老师</p><p class="ql-block"> 为期一段时间的跟岗实践让我收获颇丰,尤其在音乐教学与活动组织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这段时间,我重点观摩学习了《动漫电影配乐》《彩色的中国》《溜冰圆舞曲》三首不同类型作品的教学实践,深刻体会到音乐教学的多样性与趣味性。</p><p class="ql-block"> 在《动漫电影配乐》教学中,我学到如何结合画面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分析旋律、节奏与剧情的关联,引导学生理解音乐的叙事功能。《彩色的中国》教学则注重情感渗透,教师通过地域文化讲解与合唱编排,让学生在歌声中抒发爱国情怀,这让我明白音乐教育兼具美育与情怀价值。《溜冰圆舞曲》的教学让我见识到如何通过肢体律动帮助学生感受舞曲的节奏与风格,让抽象的音乐变得具象可感。</p><p class="ql-block"> 这段实践让我意识到,优秀的音乐教学需要兼顾专业性与趣味性,既要深挖作品内涵,又要贴合学生认知特点。未来我会将所学运用到教学中,不断提升自身教学能力,让音乐课堂更具魅力。</p> <p class="ql-block"> 组员:锡林郭勒盟第一中学 王冬冬老师</p><p class="ql-block"> 上午的动漫配乐课以《宝莲灯》和《天空之城》为例,老师巧妙引导学生对比析——中国神话的磅礴交响与东方幻想诗的空灵旋律各具特色。我观察到,当学生感受音画相交,他们对音乐情绪的理解立刻变得深刻而具体。</p><p class="ql-block"> 话剧社排练更印证了这一点。学生们为《雷雨》片段编排时情绪高涨,正是跨学科融合最生动的体现。</p><p class="ql-block"> 下午的课堂同样精彩:《彩色的中国》用歌声描绘山河画卷,《溜冰圆舞曲》则通过律动感受冰上华尔兹。这一天的实践让我深切体会到,优质音乐教育从来不是知识的单向灌输,而是让学生在审美体验中主动建构,让每个音符都成为可感知的情感语言。</p> <p class="ql-block">组员:呼和浩特市武川县第二中学 魏晓菲老师</p><p class="ql-block"> 今天聆听了内大附中老师的《动漫电影配乐》课,这门课程的学习中,我仿佛推开了一扇连接听觉与视觉、现实与幻想的奇妙大门。原本只作为动漫电影“背景音”存在的配乐,经过系统讲解与深度赏析,终于在我心中褪去了“配角”的光环,成为了承载情感、推动剧情、塑造世界观的核心力量,让我对音乐与影像的融合艺术有了全新的认知与感悟。但在选材上老师选择了《宝莲灯》《黑猫警长》《灌篮高手》,我觉得老师可以选的更新颖些,例如《哪吒》《疯狂动物城》《寻梦环游记》等这些可能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p> <p class="ql-block">组员:呼和浩特市实验中学启东校区 蒯路阳老师</p><p class="ql-block"> 今日在內大附属中学听课,深受启发与触动。《动漫电影配乐》课上,授课教师从影视音乐定义切入,清晰梳理分类体系,通过《宝莲灯》《天空之城》《灌篮高手》等经典作品引导学生赏析,让孩子们沉浸式感受影视音乐的独特魅力。戏剧课上,教师秉持因材施教理念,充分挖掘学生创作潜能,助力内向学生突破自我、大胆展现,课堂成果令人惊喜。学唱课《彩色的中国》中,教师细致讲解节拍强弱,深入解读作品情感内涵,教学扎实且富有感染力。此次听课让我深刻认识到,优质音乐课堂需兼顾知识传授、兴趣激发与个性培养,未来我将借鉴这些教学方法,优化自身课堂设计,更好地助力学生成长。</p> <p class="ql-block">组员:呼和浩特市第二十二中学 韩缘奇老师</p><p class="ql-block"> 今天聆听的四节课从不同维度打开艺术之门,让我收获满满。动漫电影配乐让我认识到音乐与画面情绪的紧密关联,明白配乐是“无声的叙事者”,配乐要服务于情节发展,增强感染力;雷雨话剧排练中,通过揣摩角色语气与肢体表达,体会到台词节奏与背景音乐对人物情感的烘托作用,真切感受到经典剧目的情感深度;《彩色的中国》以鲜明的旋律展现祖国多彩的风貌,激发民族自豪感,唤起我们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强化了文化共鸣;《溜冰圆舞曲》则带我领略圆舞曲的轻快韵律,仿佛置身冰场感受灵动的节奏。这四节课融合了理论与实践,提升了我对音乐表现力的理解与应用,也提升了我的艺术实操能力,丰富了审美体验。</p> <p class="ql-block">组员: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锡尼河学校 呼斯楞老师</p><p class="ql-block"> 今日在内大附中的跟岗实践,让我对优质音乐教育的内涵有了全新且深刻的认知。</p><p class="ql-block"> 上午的动漫配乐课极具启发意义,老师以《宝莲灯》与《天空之城》为经典案例,巧妙引导学生对比分析——中国神话主题音乐的磅礴交响,与东方幻想诗式旋律的空灵意境,各有千秋、各展魅力。我尤为关注到,当音乐与画面深度交融,学生对音乐情绪的理解不再停留于抽象概念,而是瞬间变得深刻、具体,真正实现了“听得到画面,感受得到情感”。</p><p class="ql-block">随后的话剧社排练,更让我直观看到了跨学科融合的生动力量。学生们为《雷雨》经典片段编排配乐与音效时,全程情绪高涨、思维活跃,将音乐感知与文学理解、情感表达深度结合,完美诠释了艺术教育的融合价值。</p><p class="ql-block"> 下午的课堂同样亮点纷呈:《彩色的中国》以悠扬歌声勾勒出祖国的山河画卷,让学生在旋律中厚植家国情怀;《溜冰圆舞曲》则通过肢体律动,引导学生亲身感受冰上华尔兹的轻盈与流畅,将听觉体验转化为具象的身体感知。</p><p class="ql-block">这一天的实践让我深切领悟到,优质音乐教育从来不是知识的单向灌输,而是以审美体验为载体,引导学生主动建构对音乐的认知与理解。唯有让每个音符都成为可触摸、可感知的情感语言,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实现音乐教育立德树人、以美育人的核心目标。</p> <p class="ql-block">组员:呼和浩特市实验中学光华校区 白闻雪老师</p><p class="ql-block"> 今天在内大附中学习的过程中,三节课都让我印象深刻。从前看动漫只关注剧情,如今才发现配乐是隐形的“情绪向导”,这不仅提升了学生对动漫的鉴赏力,更让大家感受到好的配乐是动漫灵魂的延伸,能让故事在观众心中停留更久;唱歌课《彩色的中国》一中,体会到了音乐教学与情感传递的融合;《溜冰圆舞曲》让我沉浸式体验了古典音乐的灵动。老师先结合溜冰场景讲解乐曲结构,当欢快的旋律响起时,仿佛能看到人们在冰面上轻盈滑行的画面。这堂课不仅让我读懂了圆舞曲的韵律美,更学会了从旋律中捕捉场景与情感,对古典音乐的鉴赏力也提升了不少!</p> <p class="ql-block">审阅、编辑:刘卓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