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青岛西海岸,大珠山与小珠山相映成趣。人们常说“大珠山不大,小珠山不小”——大珠山以杜鹃花海、奇峰怪石闻名,而小珠山,却藏着更多不为人知的惊喜,等着我们去探寻。</p> <p class="ql-block"> 周日,天朗气清,风物虽带清寒,心中却是一派热望。既定的爬山大计——直指那座神秘的小珠山。</p> <p class="ql-block"> 秋日的公路上,阳光洒落。车辆缓缓而行,两旁风景如画。生活的美好,就在这平凡又惬意的瞬间——</p> <p class="ql-block">秋日车行</p><p class="ql-block">秋光漫野黄,</p><p class="ql-block">车缓画中徉。</p><p class="ql-block">莫问征途远,</p><p class="ql-block">心闲即故乡。</p> <p class="ql-block"> 小珠山海拔724.9米,整个山脉呈东西走向,绵延13公里,是青岛西海岸群峰之最。比大珠山486.4米要高出不少,面积也广。小珠山起伏跌宕的峰峦呈现多姿多彩的景象,故又被称为青岛小黄山。</p> <p class="ql-block"> 我的足迹曾遍布过小珠山。岂料数年后的一场山火,便又将这片青山封存了五年有余。迄今十年矣。</p> <p class="ql-block"> 踏进十一月,寒意便又浓了几分。但路边的野花依然开的绚烂。</p> <p class="ql-block">秋意正浓!</p> <p class="ql-block"> 茶园里的茶也开满了花,这可是真正的茶花哦!</p> <p class="ql-block"> 通往攀爬点的路程本身就是一场漫长考验,持续拔高让众人步履沉重,喘息声此起彼伏。</p> <p class="ql-block"> 歇息片刻,看看大美黄岛。</p> <p class="ql-block"> 直抵崖下,开爬!手脚并用的征服,才配叫爬山。</p> <p class="ql-block"> 开局就有小难度,预示着这条线路的不寻常。</p> <p class="ql-block"> 一路攀爬,特别过瘾。</p> <p class="ql-block"> 此处地形颇具挑战,需从数块巨型岩石上方攀越。岩石与上面断崖之间的缝隙狭窄,随身背包易受阻。通过时,左侧虽有一块巨岩可供抓握,但右侧缺乏明显的落脚支撑点,必须依靠较强的上肢力量才能确保安全通过。</p> <p class="ql-block"> 费了好大劲爬过来,从上望下看,更为惊心。</p> <p class="ql-block"> 小珠山这条线路堪称经典。一路向上,绝非坦途——有时需要手脚并用,在粗粝的岩石间寻找稳固的支点;有时要侧身贴壁,在狭窄的岩缝中谨慎挪移。山风在耳畔呼啸,心跳与喘息交织成最真实的节奏。</p> <p class="ql-block">攀小珠山</p><p class="ql-block">脊裂苍崖猿径穷,</p><p class="ql-block">云根踏半壁悬空。</p><p class="ql-block">振衣忽作长啸声,</p><p class="ql-block">万壑星斗与胸融。</p> <p class="ql-block"> 但奇妙之处就在于此:每当心生忐忑,总会发现前人凿出的踏脚处恰到好处;每当感觉山势渐险,总有一截老藤或一棵倔强的松树适时出现,成为你最可靠的借力点。这种“险”与“稳”的微妙平衡,正是这条线路最迷人的设计。</p> <p class="ql-block"> 这段看似最危险的右侧峭壁,其实暗藏玄机。表面上看,坡度极大,崖底令人心惊,之前的驴友拼尽全力才惊险通过,视觉冲击很强。但危险往往催生细致的观察。我停下片刻,没有贸然强攻,而是多看了一眼——就在下方二十公分处,一道狭窄的断层赫然在目。那便是被紧张感所忽略的“钥匙”:一旦脚踩其上,便获得了一个稳固的支点,瞬间将“惊险”转化为“稳妥”,让我得以轻松通过。</p> <p class="ql-block"> 许多时候,危险并非源于显而易见的绝境,反而藏匿于那些“看似简单”的路段。就像这处山壁,从下方仰望,岩壁上清晰的抓点与踩点构成了一条诱人的路线,容易让人产生“此路可行”的误判。然而一旦身临其境,力学结构瞬间改变——为保持平衡,身体必须后仰,将全身重量几乎完全交付给指尖与手臂。</p> <p class="ql-block"> 此时才恍然大悟:那些看似友好的支点,实则是体能与技巧的严峻考验。它瞬间将人置于“进退两难”的尴尬险境:向上,力量堪忧;向下,重心难收。</p> <p class="ql-block"> 刘主任不愧是经验丰富的攀登者。面对那段岩壁,她审慎评估后,凭借自身技巧与核心力量,几乎未借助外力便成功攻克。而我们几名男队员,最终还得借助放下的绳索才得以通过,这让我们深刻体会到,在攀爬中,经验与技巧远比体力更为关键。</p> <p class="ql-block"> 立于崖顶,青岛全境如同一幅巨幅画卷在脚下展开。远处,东部城区与西海岸新区楼宇林立,道路纵横,勾勒出现代都市的钢铁脉络;视线拉近,世界闻名的跨海大桥如长虹卧波,飞跃碧海;环顾四周,崂山、大珠山、铁橛山诸峰环伺,如同忠诚的卫士;极目远眺,但见海天一色,无垠的海面上,灵山岛如一枚翡翠镶嵌其中。此情此景,尽收眼底,一切言语都显苍白。</p> <p class="ql-block"> 山巅那面红旗与小珠山的主峰也同时映入眼帘,像在无声地为我们的坚韧加冕。</p> <p class="ql-block"> 黎明的想象,是这山景的点睛之笔。经他提示,一段冷硬的山脊顿时化作俯冲的巨龙;远处孤石成了望眼欲穿的老人,为山海间添上了最动人的一笔;而那龙尾随步移形,竟又似巨虫蠕动。只有丰富的联想,我们才能懂得如何用另一种目光阅览山川。</p> <p class="ql-block"> 前路再遇巨壁,如一道沉默的考题。在烈酒和宁静致远探路未果后,我们欣然接受了“绕行”这个答案。有时候,退一步或转个弯,并非妥协,而是为了遇见另一种风景——就如此刻,我们虽未征服岩壁,却意外地将这方绝壁纳入镜头,收获了此行最为难忘的影像。这或许便是山野的智慧:它关上一扇门,总会为你另开一扇窗。</p> <p class="ql-block"> 绕行绝非坦途,其间的狭缝与陡坡,皆是对身体控制与线路判断的微妙考验,需要以巧破力,方得通过。</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次对未知地形的探索。那道缝隙从上方看是一片视觉盲区,落脚点完全隐藏在凹陷的底部。尽管领队建议另辟蹊径,我们却更想解锁这个“隐藏关卡”。得益于岩壁下本地小哥的“语音导航”,我们得以完成一次次精准的盲操作,最终与岩壁达成默契,顺利降下。</p> <p class="ql-block"> 路遇的这群登山者十分年轻。当“宅”成为一种普遍印象时,他们却用脚步丈量山岭,用汗水感受自然,为“青年”二字写下了充满力量的鲜活注脚。这样的同行者,令人振奋!</p> <p class="ql-block"> 红旗之下,胜利集结!让我们在此定格最自豪的瞬间,展现小珠山征服者的风采。</p> <p class="ql-block"> 登顶那一刻,回望来路,所有的紧张都化作了畅快,所有的谨慎都变成了自豪。这条线路像一位严苛却仁慈的导师,它给你挑战,更给你突破自我的底气——这大概就是“有惊无险”最完美的诠释。</p> <p class="ql-block">登顶珠山</p><p class="ql-block">蜕骨惊崖过,</p><p class="ql-block">云平此际身。</p><p class="ql-block">未须夸绝顶,</p><p class="ql-block">肝胆已峥嵘。</p> <p class="ql-block"> 已过午时,领队建议下撤,自景区路出山。连穿目标,将另寻时机实现。</p> <p class="ql-block"> 攀越艰险,方见非凡。这一路不仅是体力的考验,更是与历史的深度对话——当手脚并用地丈量过险峻,那些静默的石刻、斑驳的图腾、幽深的军洞,才愈发显得厚重。步履所至,是在触摸中华民族坚韧的脉搏;汗水滴落,是在为千年的文明印记喝彩。此行,淬炼了筋骨,更荡涤了心灵。</p>